诗词初二语文教案

时间:2022-04-18 11:22: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词五首初二语文教案

  课时:

诗词五首初二语文教案

  一课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三峡的壮丽风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咏它,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商隐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更增添了三峡的美。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又是何等的壮丽。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解题

  ⒈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和注释①。

  ⒉简介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三峡》是《水经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

  2.播放字词教学幻灯片。

  幻灯片一:

  利用工具书,给下字注音。

  阙 叠 嶂 曦 襄 溯 湍 漱 涧 啸

  3.学生完成正音,全班共同订正。

  4.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5.疏通全文大意。两人一组,参考注释,疏通课文大意。没有注释的句子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6.集体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7.结合课后练习四,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播放重点文言词语幻灯片。

  幻灯片二: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9.在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三:

  思考题一: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思考题二:三峡地貌总体特点是什么?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腾的江流,以及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或山、水、树、猿鸣)文章先写三峡地貌,重点写山,然后又分别描绘了四季的景象,先写夏季三峡的江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④明确思考题二:

  地貌总特点:山势连绵,遮天蔽日。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幽静、凄凉。

  10.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以上特点。

  (二)精读课文

  1.教师引导:这篇仅有百余字的短文写景状物情景交融,语言精练,风格清新,是《水经注》中特别优秀的章节之一。请同学们从下面写景的语句中,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做简要分析。

  2.播放写景语句的幻灯片。

  幻灯片四:

  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做简要分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③“晴初霜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来自网!

  旦,林寒涧肃”

  ④“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或作必要补充。

  4.明确精彩语句分析要点。

  ①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春冬水涸之季,下滩的水雪浪飞溅,故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间,“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②句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水,以“峻”字状山,以“荣”字状柏树,以“茂”字状草,水清、树荣、山峻、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趣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读到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作者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字加以暗示,以概括之笔写深秋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自然也是凄凉之情。

  ④作者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5.学生讨论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的特点: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就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情景交融,富于表现力。作者用有限的字句,分别描绘四幅美丽的山水画,三峡的壮丽景色,磅礴气势,千姿百态,如在眼前,使人的心灵受到陶冶和震撼。

  6.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7.教师小结:

  本文以简练精确的文字“素、绿、怪、悬、清荣峻茂”,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那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重岩叠嶂,那奔腾浩荡、一泻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动地表现出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那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悬泉瀑布”和“清荣峻茂”的山水草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肃涧,则显示了祖国山光水色的清幽秀丽。

  8.运用媒体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五:

  思考题三:《三峡》最后一句,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思考题四: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

  9.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10.明确思考题:

  ①明确思考题三:

  《三峡》最后一句可谓锦上添花之笔,将三峡的凄清、空旷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以渔者歌谣作结,凄凉哀婉,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②明确思考题四:

  描写山水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作者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舂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后特别点出“良多趣味”,流露出作者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1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这堂课,我们朗读翻译,并欣赏了这篇描绘三峡优美风光的精彩散文,感受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的确,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对后代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播放作业幻灯片

  幻灯片六:

  ⒈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⒉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⒊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

  六、板书设计:

【诗词初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教案06-30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12-01

初二语文公开课教案08-09

语文初二下册教案12-01

诗词五首教案07-29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09-10

初二语文作文09-29

初二语文作文11-04

《诗词曲五首》教案07-30

菩萨兵语文初二下册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