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案

时间:2022-04-01 10:53:18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案

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案1

  教学目标:

  1.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3.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引导自学 以读促悟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圈点批注 合作探究 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说一说,这可能是谁的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我来考考你

  1、字词预习检测。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2、课文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

  三、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 )的一双( )

  手.(谁的一双怎样的手)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动起你的手来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

  ⑴.用曲线画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批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肤色:

  手指: 纹络: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__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6.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7、欣赏图片体会贡献。

  四、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2、学生汇报,师总结。

  五、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3、课堂总结:

  张迎善是具有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张迎善的热爱、敬仰和赞颂之情。

  六、作业:

  1、仔细观察父母亲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案】相关文章:

《一双手》教案08-26

四年级下册语文北师大版《一双手》教案03-01

一双手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一双手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一双手》教案15篇03-06

一双手 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04-14

一双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一双手》说课稿04-26

一双手说课稿04-19

《一双手》的教学反思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