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农场》教案

时间:2024-06-28 19:10:08 泽彪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快乐农场》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快乐农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农场》教案

  《快乐农场》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通过吹奏竖笛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竖笛,变“要我吹”到“我要吹”。

  2、通过学习吹奏竖笛建立相对的音高概念。

  3、了解音乐源自于生活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用音乐表现生活。

  4、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成功与快乐,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以音乐之旅为主题,让可爱的音乐小使者带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殿堂,今天我们将会继续快乐的音乐之旅。不知音乐小使者今天又会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使者:同学们,你们好啊,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将会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可是呀,想到那里去必须先完成几个小任务,什么任务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录象片段,请大家在影片中找答案。

  二、欣赏影片,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学校竖笛队的在市竖笛比赛中获特等奖时的表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及学习竖笛的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影片,你们猜出小使者要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了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畅所欲言

  师:原来,音乐小使者看见我们学校竖笛队的哥哥姐姐们这么棒,想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吹竖笛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小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吧。

  三、新课教学

  以完成音乐小使者的任务为线索,进行竖笛教学。

  1、任务一:复习学习过的“5”、“6”、“7”三个音。

  (在前面的几个课时里,学生们已学习了“5”、“6”、“7”三个音的指法及吹奏方法,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吹奏习惯,老师也反复的强调了一些吹奏指令,如:“空笛练指法”就是让学生将竖笛吹口放在下巴上,手指走指法,口中唱音的唱名;“空笛练吐奏”就是让学生将竖笛吹口放在下巴上,手指走指法,口中发“tu”音练习吐奏;“随琴声走音阶”就是让他们从学过的最底音开始到最高音进行上行及下行的音阶练习,每个音四拍。

  例:5———|6———|7———|6———|

  tu tu tu tu

  5———║

  tu

  在这个任务中,除了巩固“5”、“6”、“7”三个音的吹奏,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老师吹奏指令的熟悉。)

  (1)空笛练习“5”、“6”、“7”三个音的指法。

  (2)空笛练习“5”、“6”、“7”三个音的吐奏。

  (3)随钢琴走音阶。

  2、任务二:“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老师所弹奏或吹奏的是什么旋律,唱出唱名,并用竖笛模仿出来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5”、“6”、“7”三个音的吹奏,慢慢过渡到下一环节的乐曲吹奏。并让学生在猜旋律唱唱名的环节中,学会听辩旋律,感受音高,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

  (1)“777—”、“666—”、“555—”。

  (2)“7777—”、“6666—”、“5555—”。

  (3)“77777—”、“66666—”、“55555—”。

  (在学生已经掌握单音吹奏的基础上加入节奏的变化)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样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哦,请大家仔细聆听老师的笛声,听辩并唱出旋律,然后用竖笛模仿出来,注意要模仿老师的吐奏方法。

  (4)“7656”、“7775”、“6676”。

  (5)“7656|777—”、“7656|7775”、“6676|5———”。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下一任务要吹奏的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拆开让学生听辩、唱并练习吹奏。还有,竖笛入门吹奏中,最难的就是气息的控制,由于理念比较抽象,反复练习又太枯燥,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不刻意强调,只是让学生模仿,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完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任务三:学习吹奏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1)随钢琴视唱乐曲旋律。

  7656|777—|666—|777—|7656|7775|6676|5———║

  (2)随钢琴空笛练指法。

  (3)随钢琴空笛练吐奏。

  (4)自由练习吹奏乐曲。

  (5)随钢琴齐奏乐曲。

  《快乐农场》教案 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后半部分的歌词并演唱出来。

  3.在游戏过程中,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去过农场或曾经阅读过关于农场的绘本。

  熟悉《快乐农场游》歌曲旋律。

  2.物质准备:

  音乐及图谱。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

  2.难点:尝试替换并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歌词。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快乐农场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开车去农场逛一逛吧!

  2.在开车逛农场的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尝试匹配动作。(教师和幼儿模仿开车的动作逛农场。)

  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我们怎么到农场的?(出示卡车图卡)

  ——教师:卡车的喇叭是什么声音?

  ——教师:农场里有什么?(鼓励幼儿用歌曲里的歌词回答。)

  幼儿再次倾听教师范唱,感受部分歌词的替换规律。

  ——教师:再听一遍歌曲,看看农场里不同的东西是怎么唱的.?

  3.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明白哪些是替换的歌词。

  ——教师:刚才我们唱的歌曲里,哪里不一样?是什么样的奶牛?什么样的母鸡?什么样的苹果?什么样的小麦?

  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一说,唱一唱替换歌词的部分。

  4.尝试根据图谱,练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旋律念歌词。

  多种方式演唱歌曲。(齐唱、接唱等)

  5.创编歌曲,替换歌词。

  ——教师:农场里还会有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唱?一起唱出来吧!(幼儿替换部分歌词演唱歌曲)

  活动建议:

  1.教学变式:结合音乐图谱演唱歌曲。

  2.活动延伸:

  将音频《快乐农场游》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玩表演游戏。

  如果幼儿想替换歌词,可以请幼儿先把替换的歌词内容画出来,再看着画面提示进行演唱。

  《快乐农场》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构。

  2、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逗得游戏,尝试多人合作进行游戏。

  3、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学习,大胆表现农夫,小种子的动作及表情,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

  2、帽子(农夫)、角色挂牌(小苗苗)

  3、音乐《甩葱歌》、音乐图谱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 构,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2、难点: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逗的游戏,尝试多人合作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了解农夫劳作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农夫在田里劳作时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1、教师示范A段音乐动作(翻土、浇水看一看),幼儿跟音乐进行模仿学习。

  2、教师示范B段音乐动作(农夫观察小苗苗的动作、想办法、喷农药),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3、师幼一起在座位旁完整模仿农夫动作。

  4、幼儿自由散点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三)师幼学习模仿创编小种子逐渐长大的动作

  1、教师请配班老师做小苗苗,自己做农夫进行游戏展示,并提问:小种子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长的?在什么时候长的?

  2、小种子逐渐长大动作及创编动作练习

  (1)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师幼跟节奏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给出指令,这一次我种的是大南瓜,想一想南瓜它会怎么长呢?动作该怎么做?教师做农夫浇水,幼儿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3、小苗苗生病枯萎,农夫进行观察救治环节练习

  (1)师:正在小苗苗长大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什么事?农夫这时候要干什么?幼儿探讨随音乐进行练习。

  (2)当农夫喷洒农药的时候小苗苗又有了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做农夫喷农药,幼儿抖动并作出最终农作物造型。

  (四)农夫与小苗互动完整游戏。

  1、教师做农夫,幼儿自由做农作物进行完整游戏

  2、请男孩做农夫,女孩做小苗苗分组进行游戏

  3、请女孩做农夫,男孩做小苗苗,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地,并相互进行评比,谁的责任田长的最美最好。

  4、师幼讨论收菜动作并进行模仿。

  5、请二名幼儿和教师随音乐进行完整游戏,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一、沟通自如点评恰当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校李东伟校长就多次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进行引导、点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教师的定位,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候进行引导、总结,使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更加和谐。

  二、探究材料有层次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探究材料已经是我们信息技术组的传统。在这节课中,教师一如既往的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自学指南,在制作自学指南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自学指南制作得比较有层次,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指南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完成本课的学习,同时将注意事项、学习任务、评价标准等信息加入到自学指南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材料对整堂课都有一个掌握。

  当然在这节课的自主材料制作时由于时间较紧,文字显得过多,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可能不是过大,对于阅读有困难的同学可能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制作时能够采用图片甚至是视频的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在今后制作自主探究材料时应该注意的。

  三、生生互动有激情

  在这节课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显得很自然,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活跃。由于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情境,非常符合儿童爱玩、好玩的心理,因此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了比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非常高涨,使这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比较突出。

  四、质疑、创作待提高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些环节有待提高,例如在尝试解疑的过程中主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如果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产生思考就更为理想。还有在学以致用环节,学生在完成游戏制作的时候,教师如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幻灯片的数量在增加几张,更能体现出找准超链接目标的重要性,更能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以练习,可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快乐农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快乐农场》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艺术教案:在农场03-20

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06-11

在农场里中班音乐教案11-28

在农场里中班教案推荐03-28

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里》及反思01-25

幼儿园小班在农场教案08-25

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里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中班语言教案:农场里的叫声03-06

幼儿园小班教案《在农场里》通用03-10

中班数学教案:小小农场03-06

《快乐农场》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快乐农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农场》教案

  《快乐农场》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通过吹奏竖笛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竖笛,变“要我吹”到“我要吹”。

  2、通过学习吹奏竖笛建立相对的音高概念。

  3、了解音乐源自于生活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用音乐表现生活。

  4、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成功与快乐,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以音乐之旅为主题,让可爱的音乐小使者带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殿堂,今天我们将会继续快乐的音乐之旅。不知音乐小使者今天又会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使者:同学们,你们好啊,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将会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可是呀,想到那里去必须先完成几个小任务,什么任务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录象片段,请大家在影片中找答案。

  二、欣赏影片,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学校竖笛队的在市竖笛比赛中获特等奖时的表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及学习竖笛的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影片,你们猜出小使者要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了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畅所欲言

  师:原来,音乐小使者看见我们学校竖笛队的哥哥姐姐们这么棒,想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吹竖笛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小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吧。

  三、新课教学

  以完成音乐小使者的任务为线索,进行竖笛教学。

  1、任务一:复习学习过的“5”、“6”、“7”三个音。

  (在前面的几个课时里,学生们已学习了“5”、“6”、“7”三个音的指法及吹奏方法,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吹奏习惯,老师也反复的强调了一些吹奏指令,如:“空笛练指法”就是让学生将竖笛吹口放在下巴上,手指走指法,口中唱音的唱名;“空笛练吐奏”就是让学生将竖笛吹口放在下巴上,手指走指法,口中发“tu”音练习吐奏;“随琴声走音阶”就是让他们从学过的最底音开始到最高音进行上行及下行的音阶练习,每个音四拍。

  例:5———|6———|7———|6———|

  tu tu tu tu

  5———║

  tu

  在这个任务中,除了巩固“5”、“6”、“7”三个音的吹奏,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老师吹奏指令的熟悉。)

  (1)空笛练习“5”、“6”、“7”三个音的指法。

  (2)空笛练习“5”、“6”、“7”三个音的吐奏。

  (3)随钢琴走音阶。

  2、任务二:“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老师所弹奏或吹奏的是什么旋律,唱出唱名,并用竖笛模仿出来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5”、“6”、“7”三个音的吹奏,慢慢过渡到下一环节的乐曲吹奏。并让学生在猜旋律唱唱名的环节中,学会听辩旋律,感受音高,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

  (1)“777—”、“666—”、“555—”。

  (2)“7777—”、“6666—”、“5555—”。

  (3)“77777—”、“66666—”、“55555—”。

  (在学生已经掌握单音吹奏的基础上加入节奏的变化)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样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哦,请大家仔细聆听老师的笛声,听辩并唱出旋律,然后用竖笛模仿出来,注意要模仿老师的吐奏方法。

  (4)“7656”、“7775”、“6676”。

  (5)“7656|777—”、“7656|7775”、“6676|5———”。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下一任务要吹奏的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拆开让学生听辩、唱并练习吹奏。还有,竖笛入门吹奏中,最难的就是气息的控制,由于理念比较抽象,反复练习又太枯燥,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不刻意强调,只是让学生模仿,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完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任务三:学习吹奏乐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1)随钢琴视唱乐曲旋律。

  7656|777—|666—|777—|7656|7775|6676|5———║

  (2)随钢琴空笛练指法。

  (3)随钢琴空笛练吐奏。

  (4)自由练习吹奏乐曲。

  (5)随钢琴齐奏乐曲。

  《快乐农场》教案 2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后半部分的歌词并演唱出来。

  3.在游戏过程中,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去过农场或曾经阅读过关于农场的绘本。

  熟悉《快乐农场游》歌曲旋律。

  2.物质准备:

  音乐及图谱。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

  2.难点:尝试替换并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的歌词。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快乐农场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开车去农场逛一逛吧!

  2.在开车逛农场的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尝试匹配动作。(教师和幼儿模仿开车的动作逛农场。)

  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我们怎么到农场的?(出示卡车图卡)

  ——教师:卡车的喇叭是什么声音?

  ——教师:农场里有什么?(鼓励幼儿用歌曲里的歌词回答。)

  幼儿再次倾听教师范唱,感受部分歌词的替换规律。

  ——教师:再听一遍歌曲,看看农场里不同的东西是怎么唱的.?

  3.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明白哪些是替换的歌词。

  ——教师:刚才我们唱的歌曲里,哪里不一样?是什么样的奶牛?什么样的母鸡?什么样的苹果?什么样的小麦?

  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一说,唱一唱替换歌词的部分。

  4.尝试根据图谱,练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旋律念歌词。

  多种方式演唱歌曲。(齐唱、接唱等)

  5.创编歌曲,替换歌词。

  ——教师:农场里还会有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唱?一起唱出来吧!(幼儿替换部分歌词演唱歌曲)

  活动建议:

  1.教学变式:结合音乐图谱演唱歌曲。

  2.活动延伸:

  将音频《快乐农场游》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玩表演游戏。

  如果幼儿想替换歌词,可以请幼儿先把替换的歌词内容画出来,再看着画面提示进行演唱。

  《快乐农场》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构。

  2、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逗得游戏,尝试多人合作进行游戏。

  3、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学习,大胆表现农夫,小种子的动作及表情,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

  2、帽子(农夫)、角色挂牌(小苗苗)

  3、音乐《甩葱歌》、音乐图谱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 构,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2、难点: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逗的游戏,尝试多人合作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了解农夫劳作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农夫在田里劳作时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1、教师示范A段音乐动作(翻土、浇水看一看),幼儿跟音乐进行模仿学习。

  2、教师示范B段音乐动作(农夫观察小苗苗的动作、想办法、喷农药),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3、师幼一起在座位旁完整模仿农夫动作。

  4、幼儿自由散点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三)师幼学习模仿创编小种子逐渐长大的动作

  1、教师请配班老师做小苗苗,自己做农夫进行游戏展示,并提问:小种子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长的?在什么时候长的?

  2、小种子逐渐长大动作及创编动作练习

  (1)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师幼跟节奏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给出指令,这一次我种的是大南瓜,想一想南瓜它会怎么长呢?动作该怎么做?教师做农夫浇水,幼儿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3、小苗苗生病枯萎,农夫进行观察救治环节练习

  (1)师:正在小苗苗长大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什么事?农夫这时候要干什么?幼儿探讨随音乐进行练习。

  (2)当农夫喷洒农药的时候小苗苗又有了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做农夫喷农药,幼儿抖动并作出最终农作物造型。

  (四)农夫与小苗互动完整游戏。

  1、教师做农夫,幼儿自由做农作物进行完整游戏

  2、请男孩做农夫,女孩做小苗苗分组进行游戏

  3、请女孩做农夫,男孩做小苗苗,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地,并相互进行评比,谁的责任田长的最美最好。

  4、师幼讨论收菜动作并进行模仿。

  5、请二名幼儿和教师随音乐进行完整游戏,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一、沟通自如点评恰当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校李东伟校长就多次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进行引导、点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教师的定位,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候进行引导、总结,使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更加和谐。

  二、探究材料有层次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探究材料已经是我们信息技术组的传统。在这节课中,教师一如既往的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自学指南,在制作自学指南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自学指南制作得比较有层次,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指南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完成本课的学习,同时将注意事项、学习任务、评价标准等信息加入到自学指南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材料对整堂课都有一个掌握。

  当然在这节课的自主材料制作时由于时间较紧,文字显得过多,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可能不是过大,对于阅读有困难的同学可能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制作时能够采用图片甚至是视频的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在今后制作自主探究材料时应该注意的。

  三、生生互动有激情

  在这节课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显得很自然,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活跃。由于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课堂情境,非常符合儿童爱玩、好玩的心理,因此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了比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非常高涨,使这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比较突出。

  四、质疑、创作待提高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些环节有待提高,例如在尝试解疑的过程中主要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如果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产生思考就更为理想。还有在学以致用环节,学生在完成游戏制作的时候,教师如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幻灯片的数量在增加几张,更能体现出找准超链接目标的重要性,更能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以练习,可以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