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道上教案

时间:2022-04-04 09:37:21 教案 我要投稿

峨眉道上教案

峨眉道上教案1

  教学要求

峨眉道上教案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辛劳,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热爱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

  2.学习和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难点

  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理解“无名英雄”的涵义。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字词卡片、小张填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题引趣,导入新课

  学生读课题之后,教师提问:“谁知道峨眉山在什么地方,你去过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简介峨眉山。它在四川省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主峰万佛顶,海拔3009米。峰峦挺秀、山势雄伟。是我国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风景区。课文讲的是作者在峨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二、提出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一)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边读边划,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三)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葱茏 愧疚 平坦 所谓 歇息

  (四)标出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练习分段,概括段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指名读书,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

  (二)认读生字卡片,掌握生字的准确读音。

  (三)提出难懂词语,全班讨论解答。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找几个同学读书,大家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

  (二)根据分段方法,分组讨论分段。

  (运用读、想、并的方法分段。)

  (三)在全班汇总分段情况,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结果: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峨眉山的路上所看到的。段意可归纳为,峨眉山的山路又窄又陡非常难走。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了作者和一位背石头人的谈话。段意可归纳为,通过和一位背石人的谈话,“我”知道峨眉山道是他们从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再背上山去铺成的。第三段(第7、8自然段)写出了作者的感想。段意可归纳为,铺路工作平凡艰辛,铺路人可敬可佩,他们默默奉献和甘当无名英雄的宝贵品质值得赞扬。

  (分段时要加强引导,对于课文第6自然段作为过渡句应该分在哪一段,可先让同学们议论,可带着学生分析这句话,它是上面内容的概括,与上面内容联系紧凑,应该归纳到上个内容中去。)

  五、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写作顺序

  (一)分段读书,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二)提问解答,了解特点。

  (作者按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作顺序来叙述的。内容上联系非常紧密,非常自然。)

  六、自己练习读书,达到准确、流利

  七、作业:预习课后思考练习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逐段分析,理解词句

  本节主要通过逐段学习,利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铺路人的艰辛危险,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一)指名读第一段,大家思考:这段有几句话?作者看到了什么?峨眉山的路是什么样的?

  1.作者第一句话说明什么?理解“平坦”、“所谓”的意思?用几个词概括说说峨眉山的路是什么样的;(又长、又陡、又窄、又高)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一块块、两尺见方、一步一步、竖、长长的天梯)

  2.出示投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山路的难走。

  “停步仰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竖”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像一架天梯。这是比喻句,说明山路很陡,很高。“竖”是直立。这里指石阶几乎是直上直下,进一步说明高和陡的程度。让学生自由议论想象情景。)

  3.体会读这一段,知道山路的陡峭,攀登的艰难。

  (二)指名读第二段。

  1.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从作者和背石人的谈话中知道什么?(知道这些背石人就是铺路工人。)

  2.结合插图,通过读文,说说峨眉山的路是怎样铺成的?(运用顺承连接词,如:先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然后将石头凿成石板,再一块块背上山去。)从这些工作中你想到什么?反映了铺路人什么精神?(铺路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工作非常艰辛。反映了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

  (三)出声读第三段。

  1.首先看第7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每层讲了什么?作者通过和铺路人的'谈话想到了什么?在书上标划出来。(可抓住以下几点:①峨眉山路长而陡且窄,需要数不清的石板;②铺路人要开山、取石,凿成石板,一块块人工背上山;③铺路人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这样做很不简单;④铺成的登山路为游人提供了方便,带来了欢乐,但并没有留下铺路人的名字。)

  2.练习朗读三个反问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出示投影:“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愧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愧疚?(“愧疚”是不安的意思,“我”愧疚的原因可从两方面认识。一是“我”被铺路人为了他人的方便而不畏艰辛危险,甘做无名英雄的精神所感动,二是自己怕苦怕累,与铺路人相比,显得十分渺小,因此感到愧疚。)

  4.填空练习,体会排比句的涵义。

  如果没有( ),没有( ),就没有( ),就没有( ),也就没有( )。

  让学生用正面口吻,如“有了……有了……就有了……就有了……也就有了……”的句式来叙述这段话,体会哪种句式更好些。通过练习,使学生觉得书中原句好。用反面的口气来叙述,更能突出铺路人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四)齐读课文最后的自然段。

  1.提问: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2.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注意应从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来解答;从铺路人的工作平凡而伟大,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和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不为登山游人所知的高尚品质;从这些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热爱铺路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本节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14个生字新词,重点在记忆字形上,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温习课文内容

  (一)个人练习读书。

  (二)指名读书。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一)认识分析生字的偏旁部首和记忆字形结构。

  (二)弄懂词义,扩词练习,积累词汇。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一)出示字词卡片,检查字音情况。

  (二)分析字形,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

  (三)扩词练习,一字组多词。

  五、集体学习,分析重点字的字形

  篓:(1)什么结构?(上中下结构)

  (2)注意什么地方?(中间“米”字,捺不要写成点。下面“女”字最后一横,写得要长些。)

  凿:(1)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业”部)

  (2)哪个地方要注意?(下半部分,里面是“羊”字少一横。勿写成“羊”字。)

  嫌:(1)这个字与哪个字易混?

  (注意和“歉”字的区别。)

  (2)“女”旁书写时“提”的右边不要出头。

  愧:(1)哪一笔要注意?(右边“鬼”字第六笔撇是一笔写成,不要分成两笔。)

  (2)与哪个字区别?(和“槐”字区别,偏旁不同。可根据字义记住字形。“愧疚”是内心活动,所以是“忄”旁。“槐树”是树木的一种,因此是“木”字旁。)

  六、巩固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

  zhú lóu dǒu pō píng tán yóu lán

  ( ) ( ) ( ) ( )

  suǒ wèi cōng lóng kuì jiù qì chéng

  ( ) ( ) ( ) ( )

  (二)练习用“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造句。

  (三)换偏旁组词:

  但__( ) 徒__( ) 愧__( )

  数__( ) 迎__( ) 彻__( )

  陡__( ) 笼__( ) 歉__( )

  七、指导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一)练习朗读第7、8自然段。

  (二)回忆第7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共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三)理清背诵顺序。

  (铺路人的艰辛——我愧疚——默默奉献——为了他人。)

  (四)自由读文,小声练背。

  (五)同座位同学之间互背互练。

  (六)单人自愿在全班背诵。

  (七)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背。

  (要重视背诵指导,它是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记忆的重要手段,背诵必须是在熟读、了解内容,掌握写作顺序的基础上,防止死记硬背。还要注意提高背诵的速度和质量八、布置作业(一)抄写生字新词。(二)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峨眉道上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愧疚、辛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再根据老师提供的段落要点,划分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按“段落要点”划分文章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爬峨眉山的感觉,《峨眉道上》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解释:

  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攀登:抓住东西爬上去。也比喻积极向上不畏艰险。

  游览:游玩观赏景物、名胜等。【例句】我们游览了万里长城。

  狭窄:课文中指山路窄小。

  歇息:休息。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愧(ku@)疚(ji))、葱(c#ng)茏(l$ng)。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我在游峨眉山的途中看到、听到和想到的。)

  2.默读课文,看一看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看到或听到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想到的。

  看到、听到的:(1~5自然段)、想到的:(6~7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听读的同学思考: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的?

  “两尺见方的石板”山路的窄; “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的陡坡上。”山高、陡、险。

  2.继续设问:这样又高、又窄、又陡、又险的山路是怎样铺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

  2.认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重点、难点

  从字里行间了解峨眉山路的特点和这些路是怎样铺成的。理解铺路人是真正的英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山路的高、窄、陡、险。

  二、理解课文2-6自然段

  1.明确学习目标:

  (1)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铺成的?

  (2)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2.根据目标自读课文2-6自然段

  (“我”看见几个铺路人背石板上山,多辛苦啊!“我”了解到铺路人不光背石板上山铺路,他们还要自己开山取石,凿成石板,从十多里外背过来,再背上山去铺路,多么不容易啊!……)

  3.师:游人平时空手爬山路还觉得吃力,那些铺路人竟然身背重物爬“天梯”,真不可思议!大家想不想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好,下面我们就人人当记者进行现场模拟采访。

  记者:请问老伯,您多大年纪了?

  铺路人:今年五十八岁啦。

  记者:这么大年纪,你干这行多少年了?

  铺路人:大约四十年了。

  记者:真了不起!您背的石板有多重?

  铺路人:差不多有五六十斤吧!

  记者:背这么重的石板走这么陡的'路,感觉怎样?

  铺路人:很累。

  记者:既然这么累,为什么还坚持着,一干就是四十年呢?

  铺路人:说实话,游人需要路。没有路,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当游人踩着我们铺的路上山,有说有笑的时候,我们累也高兴啊!

  记者:你们的辛苦,都是为了游人,我代表游人谢谢您。

  4.过渡:师:多好的铺路人啊!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来换取游人的欢乐,感到很满足、很快慰。此时,你面对他们想说些什么?

  ①发自内心地对铺路人说一句话。

  (我敬佩您!您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您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②从文中找出作者发自内心的话,读一读,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两个特殊自然段:

  1、“铺路?”仅两个字,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意在强调作者当时惊讶、感动、赞叹的复杂心境。

  2、“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这句话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其目的在于强调作者当时那种肃然起敬、由衷赞叹和似乎要让所有人都知晓的那种难言的激动。)

  体会数量词的妙用。

  (本文数量词多达14处,如“一块块”“一块一块”“一块”“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读时要让学生品味不同结构的数量词,表达的意思不同,从而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性。)

  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自由读课文,从内容体会思想。

  2.班内交流。

  (体会铺路人不怕艰难、不怕辛苦、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师小结:

  铺路人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当游人沿着石板的阶梯,一边登山一边欣赏沿途的秀丽风光时,又有谁会想到那些默默无闻的铺路人呢?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六、 板书设计

峨眉道上教案3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引起的感想,赞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育我们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

  课文先写峨眉山的路又窄又陡,为后文写铺路之难做好铺垫;接着写“我”在途中和一位背石头的人的谈话,从中了解铺路人的工作;最后抒发“我”的感想,赞美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具体叙述之后直接抒发感想,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后一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愧疚、辛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找找有关资料,以便对峨眉山有所了解。教师查阅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准备教学挂图,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2根据“预习”要求,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再把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在山路上看到或听到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想到的,分别做上记号。上课时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指点。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根据思考·练习2进一步自学,然后组织交流讨论。

  3“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按课文顺序提问题和解决问题。

  (1)写峨眉山路高与陡的部分。

  课文怎样写峨眉山路的高与陡?为什么要写峨眉山路的高与陡?(写峨眉山的高与陡,一是从“我们”爬山路的感受表现山路的陡,“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二是用比喻句说明山路的高与陡,“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陡坡上。写山路的高与陡,主要是为下面说明铺路的艰险做铺垫。)

  (2)写“我”在途中和一位背石头的人谈话的部分。

  从和背石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什么?(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块,背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他们的劳动是多么辛苦。)

  (3)写“我”引发的感想部分。

  ①“愧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感到愧疚?(“愧疚”的意思是“惭愧、内疚”。我为先前不了解铺路人的劳动而感到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

  ②“无名英雄”是什么意思?(“无名英雄”是“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峨眉山路高、长、窄、陡;铺路人开山、取石、凿成石块,一块块背上山,工作非常艰苦;铺路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这样做很不简单。铺设的山路为游人提供了方便,带来了欢乐,但并没有留下铺路人的名字。所以说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后一问要答得全面较为困难,可在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老师适当点拨,要点都答出来了,再引导他们连起来回答,以加深印象。

  4在学生理解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感受到他们高尚的精神后,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假如你现在就在峨眉道上遇到了铺路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给学生有创意表达的机会,如,除了表示赞美,还可表示对他们的关心。鼓励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

  5课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思考·练习1要求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要根据课文表达特点给予指导。这两个自然段是感情的直接抒发,开头连用几个问句感叹铺路之难,接着是愧疚心情的表白,最后是热情的讴歌和赞美,要边读边想,体会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6选做题体现学科间的融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提醒学生把握峨眉山道路的基本特点:高、长、窄、陡,其他细节可自由发挥。

  7本课“竖”是翘舌音,“凿”是平舌音,要指导学生读准;“竖”与“坚”、“嫌”与“歉”、“辛”与“幸”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字形。

峨眉道上教案4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设想采用“读悟法”,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题:“峨眉”指的是四川省的峨眉山,那可是我国的名山,同学们去过吗?想亲眼看看吗?(用.课件播放峨眉山的录像)

  2.带领学生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将全文通读一遍。训练学生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预习部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说。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细读。深思,深入理解。)

  二、自主质疑,读中悟情

  (一)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1.从“闻”字入手,让学生了解作者听到了什么,从“干这个!”引导学生围绕着“铺路”提出问题,老师适时点拨。

  2.梳理所提的问题,提炼出两个主要的问题:“铺怎样的路?”“路是怎样铺成的?”明确学习方向。

  (这一过程,在开放的气氛中自由质疑,大胆释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教学开放化的程度,为学生在课程中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读悟第一自然段

  1.演示.课件,看图读说,扣词理解,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你眼中的峨眉山的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山路的特点:“两尺见方”、“像一架天梯”。“竖”。“长长的”和人的感受:“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攀登”两个方面体会旅程的艰难。

  (此文的语言准确传神,富于变化,饱含深情,通过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对关键词、关键字、关键段加以品味辨析,使学生在获得语感的同时领会作品的内涵。只有注重语言因素教学的语文课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学习语言素养的形成,也正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日积月累的。)

  2.小结。峨眉山道特点:长。窄、陡,概括成一个字“险”。这样的路给人的感受是登山难,最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将本段读一遍。

  (本段采用.课件,以直观地展现峨眉山道的“长”、“窄”、“陡”,并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为学习怎样铺路、体会铺路人的艰辛作铺垫。)

  (三)读悟第二至六自然段

  1.围绕“路是怎样铺成的”快速读完全文,自主圈画文中能解决问题的句子,再让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将铺路的过程夏述出来。

  2..课件出示插图中两位铺路人的特写,让学生结合铺路的过程谈谈“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启导。

  (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正确答案是什么,而在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展开,在鼓励学生主动研究课文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落实训练点。)

  3.披文入情,体会作者的感情。作秆对铺路人开始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

  .课件出示上述句子,指导学生边读边思,采用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示范读等形式,细细体味,理解作者写铺路人的艰辛虽然寥寥数语,没有展开叙述,但对铺路人的敬佩却溢于言表,让学生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难点,课文中作者三处情感的变化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激越。这两次变化是后面作者写的那一段感慨万分的话的基础。对引导学生体会这三次情感变化是很重要的。)

  (四)读悟第七、八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三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为什么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默读第七自然段,在有话想说的句子旁标上“!”,在有问题想问的句子旁标上“?”。

  2.学生自由读文、自主圈画,四人小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体会“工作时间长”。通过“二百多里”、“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不能……只有”。“一块一块”来体会“工作量大”,使之体会真切,动心动情。再从“干这个”二个字领悟默默无闻的平凡中的伟大。

  (这一环节同样一个“导”字,围绕“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一问题,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议论中去内心感悟,学会读书,陶冶情感。教师只在阅读方法上加以点拨,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以读带研,扩大思维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三、整体回归,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三个赞叹句:

  ①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②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

  ③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看这三句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可采用学生自荐读、对比读、示范读等读书方法,读中体会三个句子_三次情感的变化,并结合学生自评,在读中悟语感,在语感中悟体会,实现以读促情。

  2.问:题目《峨眉道上》看上去写景,实际写什么人?怎样的铺路人?

  3..课件出示:如果没有( ),没有( ),就没有( ),就没有( )也就没有( )。用赞叹之情师生一起背诵这一段。

  (通过境空,让学生认识这一特殊句式,并理解“真正的无名英雄”是作者对铺路人的赞美,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应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深入理解。从学文的角度看是回归到整体,从受教育受感染的角度看是教师将“无名英雄”铭刻学生之心。)

峨眉道上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锗路人为他人欢乐默默付出辛劳的高尚品格。

  2、学习主字新词,理解“葱茏”“傀疚”“仰望”等词的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裸后问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与赞美铺路人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峨眉山

  1、同学们游览过哪些大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游峨眉山途中看到的事,题目是《峨眉道上》。

  2、简介峨眉山。

  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迭翠,一向有“天下峨眉秀”之称。山间有很多古迹,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课文中提到的洪椿坪是地名,是峨眉山上的一处景点。

  二、范读课文

  那么,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了什么事呢?听教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三、读课文,指导分段

  1、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思考:课文着重写了什么人?是从课文的哪儿开始写的?那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我们在石板铺成的'山路上攀登感到非常吃力。

  第二段(二一六自然段〕”途中“我”和一位峨盾山上的铺路人谈话。

  第三段(第七、八自然段):讲销路工作的艰辛,赞美销路人默默奉献、计当无名英雄的高尚品格。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是怎样的路”有什么特点?(攀登的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非常陡。)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山路的陡峭?(仰望、天梯、竖、陡坡〕

  4、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仰望”是怎样的看?谁来做个仰望的样子?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讨论归纳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讲登山途中我们遇到十几个装着石板上山的人。

  第二层(三一六自然段〕: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并了解到铺路的艰辛。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在登山时遇上了十多个什么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3、轻声读三至六自然段,看看通过询问“我”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体现了铺路人的辛劳?(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背上山去灿路,)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思考:由铺路人作者想到什么?画出第七自然段中表示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归纳铺路人的辛劳之处。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几十万、几百万、数不清

  运送方法:靠人工

  工作时间:年复一年

  3、我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愧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伤愧不安)“我”为什么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铂设好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销路人长年累月背着大石板上山铺络,吃了那么多的苦,流了那么多的汗,都依然默默无闻付出着卒劳,与他们相比,作者感到愧疚)

  4、铺路人这么辛劳地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作者把他们称为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一心只想让游人方便,给滁人欢乐,他门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选石铺路)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练习背诵七、八两个自然段。

  六、识记其余生字,书写生字词。

  七、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3。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峨眉道上教案6

  一、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6课《峨眉道上》。通过作者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引起的感想,赞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是运用从内容中感情充沛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在向高年级过渡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班级学生能独立预习课文内容。以及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查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另外学生的小组合作比较好,课外知识比较丰富。

  三、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学习好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这些教师在授课中无不潜移默化渗透着思想教育。

  同时,语文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己、合作、探究的.自学学习方式的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根据新课程理念及班级学生情况,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平坦”等词语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依据本课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搜集相关图片资料,重点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深入探究作者如何对铺路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设计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

  2、小组学习的交流学习收获(交流已获得的知识,讨论遇到的疑难问题,互相启发)。

  3、汇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4、体会感情(创设情境:假如你现在就在峨眉道上遇到了铺路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给学生有创意表达的机会,也可以引导学生按课文顺序提问题、解决问题)

  5、资料展示

  (三)课文小结

  五、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倡导学生互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本节课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学会自己找路,走路。特别是对铺路人的敬佩而引发对无名英雄的赞美,学生更是直抒胸怀、热情讴歌。此时,老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而体会到铺路人默默奉献的精神。从这节课我也感到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学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

峨眉道上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文2——8自然段

  教学要求:

  学习通过理解重点词“了不起”、“愧疚”等,读懂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继续进行边读边想的训练。

  学习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辛,默默奉献的无私。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示教学目标: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了山路的陡、窄、长,那么作者在登山途中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来学习以下的课文内容。(出示教学目标)

  二、讲读二——六自然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1)我在登山的途中看到了什么?(用“——”线)(2)听到了什么?(用“”线)

  我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十几个背竹箩的人,这些人用竹箩背着大石板登天梯,学生回答后,引导看图,加深课文理解。

  我有什么感想呢?释了不起,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们了不起呢?(一个人不背东西走在山路上也相当吃力,何况他们还要背石上山)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听到了他们告诉“我”是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背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铺路的石板要从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这要出多少力,流多少汗,从这里可以看出铺路人的工作怎样?(艰辛)铺路人怎样?(了不起)作者由此而产生感想是哪一句话?齐读“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怀着敬佩之情朗读。

  讲读七、八自然段。

  铺路人使作者深受感动,他又想到了什么?听七、八自然段配乐录音,边听边想:作者称赞铺路人是什么?(真正的无名英雄)

  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呢?作者分三层意思来讲清楚。(示分层提示)

  四、按提示用“|”把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

  (1)默读,找出有几句话?出示幻灯片。

  (2)第一句指名读,边听边想;这句是什么意思?从“二百多”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路长)

  (3)指名读3句问句中的前两句,边听边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铺路的石板多得数不清)所以作者用问句的形式叙述。

  (4)指名读第3句问句,边听边想,这是什么句?(反问句)指名把这句话改成肯定句。

  (5)为什么铺路人要这样背石上山呢?指名读第5句,(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释只有(唯一)从这里再次看出铺路人的工作怎样?(艰辛)再次说明他们了不起。这5句都是作者想到的`,我们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齐读5句话,边读边想,出幻灯填空:

  ①游览路线,需用。

  ②铺路只能,铺路人。

  (6)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疑问句,肯定句的不同语气。

  第二层:

  想到这里,我感到愧疚,愧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愧疚?指名读第二层,边读边想。(惭愧。我走在别人铺的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长年累月背石上山,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用幻灯出示第二层课文内容,指名读,学生看幻灯练说,指名说。(2)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释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明什么?(时间长)

  长时间的默默付出是为了别人的方便,这是一种什么?

  (默默奉献)(3)指导朗读,读出对铺路人的赞美之情。

  第三层:

  (1)自由朗读,读后完成选择(示小黑板)

  牺牲①为国捐躯。

  ②默默奉献,不怕艰辛。

  (2)指名有感情朗读,注意(辛劳,牺牲,阶梯,路,欢乐。)读重音。

  讲读第八自然段。

  齐读。指名回答,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因为峨眉山路长,陡,狭窄,铺路人开山,取石,凿成石板,一块块背上山非常艰苦,他们铺成山路,为游人了方便,带来了欢乐,但并没有留下铺路人的名字。)

  配乐有感情齐读七、八自然段。

  五、全文,渗透教育。

  同学们,作者看到了峨眉道的狭窄、陡峭,了解了铺路的艰辛,赞叹铺路人的了不起,称赞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我们有许多同学游览过名山胜景,可能当时没有作者这样的感觉,可是学习了课文,下次旅游,看到此情此景,敬佩之情一定会油然而生。

  六、指导背诵:

  1、出示层意指导。

  2、分段分层背诵。1——3组分别背第七自然段中的1——3层。第4小组背第八自然段。

  板: 路:像天梯、竖。

  听见

  铺路人:背石板、登天梯。

  所闻:取石凿板背上山铺路

  了不起、愧疚。

  所想:

  真正的无名英雄。

【峨眉道上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峨眉道上》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3-22

峨眉山月歌教案12-06

《峨眉山月歌》教案03-30

峨眉山月歌教案(精选8篇)12-06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09-02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09-04

峨眉山月歌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01-18

峨眉山旅游日记06-07

游峨眉山的心得12-13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话题作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