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时间:2022-03-03 18:14: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范文(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范文(精选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范文(精选1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道具: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6=5(组)2人

  学生2,笔算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略)

  五、练习作业。教材P56第2、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一)平均分

  1.将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12÷4=?

  (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三四十二

  12÷4=3

  2.3个为一份,可以把24平均分成几份?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24÷3=?

  (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三八二十四24÷3=8

  (二)揭示课题

  师:平均分的情况我们都已经掌握,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种特殊情况: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一)

  二、讲授新课

  (一)分苹果

  1.提问:把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学生用纸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发现:正好分了3盘。

  (2)用除法算式表示:12÷4=3(盘)。

  (3)师总结:像这种刚好分完的情况叫做平均分

  2.提问:如果每5个苹果放一盘,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发现:放了2盘还剩了2个

  3.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不能平均分的情况

  比如说:2个人分5块糖,3个人分10个苹果……

  (二)分纸鹤

  1.出示题目:将30只纸鹤,用线串起来,你会串吗?

  2.学生用纸片代替纸鹤,串一串。

  3.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串的?

  4.教师出示教材36页的第一种方法。

  (1)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穿的?

  每6只穿一串,穿了5串。

  (2)你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30÷6=5(串)

  (3)这种情况是平均分吗?

  5.出示教材36页第二种方法。

  (1)说一说,这是怎么穿的?

  每7只穿一串,穿了4串还剩2只。

  (2)这是平均分吗?(不是)

  (3)这种情况又怎么由算式表示呢?

  教师介绍:30÷7=4(串)……2(只)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读作:30除以7等于4余2

  (三)分画片

  1.出示教材37页的情境图。

  2.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让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得出每人分了4张,还剩1张。

  4.你会用式子表示吗?试一试!教师引导:21÷5=4(张)……1(张)

  5.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课堂活动

  (一)分一分

  1.出示题目:将24分成5份,每份是几?还剩多少?

  2.学生用纸片分一分,得到:每份是4,还剩4

  3.学生自主列式,教师指导:24÷5=4……4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7÷3=2……1,2是(),1是()。

  2.54除以8,商(),余()。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比()小。

  4.有13颗星,每2颗一组,可以分成()组,还剩()颗。()÷()=()(组)……()(个)

  二、判断

  1、余数肯定比商小。()

  2、20÷3=6……2,余数是6。()

  3、()÷()=7……5,除数一定是4。()

  4、每只盘子可以放2个苹果,9个苹果需要5只盘子。()

  三、分一分

  把9个棒棒糖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发散学生思维,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分苹果

  12÷5=2(盘)……2(个)

  2、穿纸鹤

  30÷7=4(串)…….2(只)

  3、分画片

  21÷5=4(张)……1(张)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发一张印有蘑菇图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皮卡丘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没有余数。

  出示蘑菇图,15个蘑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出现了余数

  ①15个蘑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分,最多可以分几份?15个蘑菇分完了没有?还多几个?多的1个能算一份吗?为什么?

  ②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①还有其他分法吗?

  请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纸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摆了几份?有没有分完?这种分法可以怎样列式?

  ②课件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个)

  15÷8=1(份)……7(个)

  3、给除法算式分类:

  15÷6=2(份)……3(个)

  15÷5=3(份)

  15÷8=1(份)……7(个)

  15÷2=7(份)……1(个)

  15÷3=5(份)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1)除法也有竖式,你们知道怎么写吗?

  (2)试一试:把15÷2竖式写出来。

  (3)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

  (4)7写在哪里?

  (5)14怎么来的,在图中表示什么?

  (6)在竖式中,余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7)即时练习:笔算27÷6。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

  (8)小结:竖式计算的三步法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5÷3=5(份)

  (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

  (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

  (3)怎么想出商5?

  (4)即时练习:35÷5

  (5)小结: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里最大填几

  ()×4<29()×7<44()×8<27()×5<38

  2、用竖式计算

  20÷363÷732÷9

  3、我是小医生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1、“()÷5=3……(),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猜一猜、算一算。(机动题)

  同学们按颜色黄、绿、红、蓝的顺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31个呢?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目标解析:

  本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教学中应联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又为后续而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探究试商的方法

  1.出示题目:43÷7=□……□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预设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数是1。

  预设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说明商大了,要减小1,商是6。

  预设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数还剩下8,大于除数7,说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二)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交流反馈

  (1)6与7的积写在哪里?

  (2)余数1是怎么来的?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呢?

  (三)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余数。

  (2)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及竖式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重点交流如何试商。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集体讲评。

  三、质疑再探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试商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3.列好竖式,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运用拓展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某数里面最多有()个另一个数”的意思,需要学生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综合运用。(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根据“余数要小于除数”确定除数分别为2~9这八个数;

  (2)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与除数相对应的被除数。

  2.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这是一道开放题,不要求学生说出所有答案;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序思维的习惯,)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两种应用题,正确书写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三)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圆片。

  学具:7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几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今天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3

  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分分看。着重说出分的结果。(每人2支,还剩1支)

  怎样列式计算呢?

  (把一堆东西,要平均分,所以还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提问:(1)回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单位名称是支。

  (2)余数1又表示什么?(还剩1支)因此单位名称也是支。

  2.出示例4

  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由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每袋装5个,说明每袋装的同样多,还是要把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学生试一试列式解答。

  学生在试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得数的单位名称不知怎样书写,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必要时,教师用圆片代替乒乓球,进行演示。从而得出43里面有8个5,就是可以装8袋,余数的3,是还剩3个乒乓球。板书如下:

  435=8(袋)3(个)

  答:可以装8袋,还剩3个。

  引导学生把例3和例4进行对比。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用除法解答,因为都是平均分。不同点:例3,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相同;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

  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的要求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有42棵菜,每筐装8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菜?

  全体学生在书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试商,怎样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2.发展性练习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9□=□(盘)□(个)

  3.思考性练习

  □□=61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相邻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归纳。

  根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这道题的余数是1,除数就可能是2,3,4,5,6,7,8,9,从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种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课后练习练习三十六第1,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首先复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两种不同除法的实例,由学生讨论解答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由于都是平均分,所以都要用除法解答。在突破得数单位名称写法这一难点时,通过学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学生体会到要根据题意和题目要求来确定单位名称。在练习的安排上,注意有一定的坡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

  17÷3=()盘 ()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 却不增加1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7

  教学片断: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竖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

  让学生看情景图,描述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

  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

  教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

  学生:题目要求每组摆5盆,现在只剩下3盆,给每组再分一盆,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教师: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

  教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

  (板书:23÷5=4……3)

  教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教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写一写。

  (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的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第四册p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1.每人分2枝铅笔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10枝铅笔,请每组的1号同学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给几个人?

  学生小组活动。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分的结果?

  分完了没有?

  其他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我们把这一次分铅笔的结果填在这样的一张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填2),分给了几人?(填5)。

  还剩几枝?没有剩余,我们就画上一短横。(划横线)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铅笔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5个人正好分完。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填3),会怎么样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们一起试着来分一分。

  从2号同学起,每人试着分一种,并把分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把它记录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学生的表)当一个人分的时候,别人要注意他分得对不对,组长填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组长填对了没有。

  学生小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活动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们请这组的同学说,每人分3枝,谁来说?……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数用红色填写。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问: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其他组有没有不同?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师: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 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

  这三次没有分完的,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一种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3 )人,还剩( 1 )枝。

  师读这句话,在写这道除法算式时,被除数是多少,(填10÷)除数是几?(填3=)商是几?(填3)这个3表示什么?(填“人”)还剩几枝?

  还剩1枝怎样表示呢?我们可以在3人后面点6个小圆点(边说边点),再写上1枝(边说边写),这个1就表示还剩1枝,根据它的意思,你想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以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竖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第63页做一做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5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不但给你们带来了这些水果,老师还要给大家展示一项绝活,那就是你们只要说出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说出这个号码上的水果,你们信不信?不信咱就来试一试吧。其实,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课探究:

  (一)学习例1、

  1、(出示例1)同学们请看,可以摆几盘?(3盘)到底是不是3盘呢?请两位同学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教师指图问: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摆了几盘?(生答3盘,师板书“摆了3盘”)摆完了没有?(师板书“正好摆完”)刚才这个摆的过程怎样列式?生:6÷2=3(盘)师板书列式。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因为这道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谁能结合这个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6表示有6个草莓,2表示每2个放一盘,3表示放了3盘。)那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2、那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该怎样摆呢?(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看他们摆的对对?)

  (师: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几盘?生:3盘。摆完没有?生:没有。师:那怎么样?生:还剩一个。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3、同学们看看,这一次摆的和刚才那一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1个。)那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不够再摆一盘了。)象这样在平均分的时候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那象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指名列式。7÷2=3(盘)……1(个)。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摆了3盘)这里的1呢?(剩下的1个)谁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师:咱们把这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个除法算式可以像这样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那在这个除法算式当中7叫?2叫?3叫?1叫?

  4、你也想像刚才那俩位同学一样感受一下和有余数除法打一下招乎吗?完成做一做第2题小练习,集体订证。

  (二)学习例2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和有余数的除法打过招乎了,那你们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新朋友“余数”呀,其实我们的这位新朋友还藏着许多的数学小秘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它。(出示例2)

  2、同学们,你们用小棒摆过正方形吗?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那如果有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呢?一起说,怎样列式?8÷4=2(个)那9根、10根、11根小棒、12根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接下来咱们就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最后再把情况记录下来。

  5、汇报摆的情况:先说摆的情况,再说列式。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小棒的结果吗?逐一汇报,之后,请学生说说发现。(余数总是1、2、3,除数都是4,)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如果够4根的话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师课件展示,如果余数是4,那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可以摆4个正方形了。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剩下5根可不可以?为什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的重复出现。那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比余数小。

  5、小练习:

  1、做一做:现在还是用小棒来摆这样的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几根?

  2、现在,不摆小棒给你一个算式(★÷6=▲……(?),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那再看(★÷8=▲……(?)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哪些?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出示另一个算式(★÷(?)=▲……5)体会除数要比余数大。(★÷(?)=▲……7)

  ★÷7=▲……(?)除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刚才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它们的关系,现在你能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做一做的第2题。和装面包的问题。

  3揭示猜一猜的小秘密。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1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问: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

  2

  3

  ………………

  3)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出示:

  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

  250

  331

  4

  5

  6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交流

  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列式)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

  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7.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生讨论,再指名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

  2.完成2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10÷3=3……1(根)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 42÷6 = 72÷9=

  2.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 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说明: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 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1. 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 摆一摆。用7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3个,分成2份,还剩1个。

  (2) 画一画。

  (3) 估一估。如果放1盘,就分掉了3个;如果放2盘,就分掉了6个;如果放3盘,需要9个桃。现在只有7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1个。

  (4) 用口诀。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二三得六,7里面最多有2个3,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1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

  [说明: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索、交流、展示算法,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优化算法,使课堂教学做到了扶放结合。]

  2. 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7 3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7 3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学生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 73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

  (2) 7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3) 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1表示什么?

  [说明: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问,再结合学生的操作,帮助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计算的算理,也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笔算提供基本的数学模型。]

  三、 发挥想象,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1. 出示试一试:13个气球,有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呢?

  再问:你能用竖式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并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交流板书竖式)

  2. 提问:如果增加1个气球,想一想,现在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果:14 4 = 32(个)。

  提问:再增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果:15 4 = 33(个)。

  3. 引导:13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1个;14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2个;15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3个。(语速加快)那么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余几个?(学生会脱口而出,每人分3个,余4个,但一些学生会想到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

  讨论:余数到底是几?为什么余数不能是4?(剩下的4个气球每人还可以再分1个)

  4. 提问: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认为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思维惯性,艺术地处理学生认识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教学过程,诱导学生上当,并让学生在上当的过程中产生顿悟和反思,使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呼之欲出,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 联系情境,掌握除法试商的方法

  1. 改错。

  出示题目:哪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

  (1) 同桌同学讨论哪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哪个小动物算错了?错在哪儿?

  学生一一指出小狗、小猫、小猴的计算错误,并说明正确的算法。

  (2) 小熊是怎样想到商是6的?如果商5行吗?为什么?如果商是7呢?

  通过交流,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37里面最多有几个6。

  2. 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说明:呈现学生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误,让学生进行判断,加强了对学生试商策略的正确引导,强化了余数比除数小的认识。]

  五、 解决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略)

  2. 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如果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说明: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猜彩球的颜色既做到了首尾呼应,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乘法口诀的试商、比较、调商、定商的过程,感悟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并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乘法口诀的试商、比较、调商、定商的过程,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学生方面的准备: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用乘法口诀求商。

  12÷6=()40÷5=()21÷3=()24÷8=()

  师逐一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或抢答。

  24÷8=()一题,说说算理:因为8×3=24所以24÷8=3。

  2. 看图计算。

  17÷5= 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交流核对。

  师问: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3. 出示:25÷8=()

  问:这题该怎么做?

  揭示课题:做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

  1. 例题:25÷8=?

  (1)自由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全班交流:摆小棒、画圆圈……

  (2)出示小兔欢欢的问题:有余数的除法也能用乘法口诀来做吗?

  小组商议:用几的乘法口诀?哪一句?

  师问:为什么哪一句都对不上?怎么办?

  (3)媒体演示

  熊猫乐乐:除数是8,用8的乘法口诀来试商。

  小胖想到: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小巧:四八三十二,积是32已超过被除数25,不行!

  小丁丁:三八二十四,积24小于被除数25,商是3,余数是1,余数小于除数,行!

  师问:为什么不用二八十六呢?积十六也小于被除数25?

  学生讨论、交流(若商是2,余数就是9,余数大于除数,不行!)

  (4)板书算式:25÷8=3……1 (5)

  说说计算过程:指名或同桌互说。

  2. 试一试:21÷5=?

  (1)独立尝试或同桌合作

  (2)交流计算过程

  (3)错误分析

  (4)小结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

  如果口诀中的'积超过被除数,商应该调小;

  如果口诀中的积比被除数小,还应该算出余数,并将余数跟除数比,若余数小于除数就能定下商,否则应再试商,即将商调大。

  三、巩固

  1. 练一练

  (1)独立完成数学书P57习题

  (2)交流核对

  2. 找朋友

  (1)出示算式与答案

  (2)小组合作——找朋友

  (3)展示结果——核对

  3. 错在哪里?

  31÷8=4……1 29÷4=6……5

  (1)独立观察思考

  (2)交流纠错

  四、拓展

  1. 填入适当的数。

  ____÷6=7……2____÷9=4……6____÷7=5……4____÷2=8……1____÷10=3……4____÷5=8……4

  (1)问:怎么做?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2)交流想法——怎样快又好?

  (3)独立完成其余习题

  (4)交流核对

  2. 编一个符合算式36÷7的应用题并解答。

  (1)独立或找伙伴合作。

  (2)交流编的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重点难点:

  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

  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

  生交流。

  师:第一次每人分到1颗,第二次每人分到2颗,第三次每人分到3颗,第四次不够分了。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就把没有分出去的'两颗放在最后叫做余数,就是剩下的意思,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点隔开。14÷4=3……2

  出示表格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探究二

  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

  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17÷5=3……2

  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 8……3

  师:算得对不对呢?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27÷7呢?

  生:27÷7=3……6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出示大雁图片

  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飞过,每5只一圈,能圈几次?

  师:请你说出算式。

  生:32÷5

  师:谁能算一算?

  生:32÷5=6……2

  师: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出示企鹅图片

  师:这幅图呢?

  生回答。

  师:谁来列式?

  生:52÷6=8……4

  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小鱼图片

  师:可以怎样圈?算式:

  生回答。多种算式。

  练习二

  师:谁知道余数最大能填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最大填5,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来说说除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

  多种算式。

  练习三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05-12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03-25

小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05-12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05-12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精选5篇)06-06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范文(精选6篇)05-12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7篇)05-12

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通用6篇)04-08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