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动手做做看》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手做做看》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动手做做看》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认知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同学初步懂得“不能迷信他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身动脑筋考虑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俺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俺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测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假如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同学充沛发表意见,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身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同学思路,了解同学的思维特点。)
⑸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好妈妈的话。
②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身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俺不是哄骗你们。俺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同学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2、复习巩固生字,练习复述故事:
⑴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朗志万、伊琳娜
⑵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今天学的故事。
三、小结提升
1、褒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示。
2、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3、能告诉俺你们的收获吗?(根据小朋友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知“做生活有心人,用自身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发明。”的道理。)
四、练习书写
1、看田字格,说说自身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个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检查,抓住典型讲评。
3、完成其余生字的书写。
教后感
1、同学的思维空间是比较大的,就是需要俺们老师去引导、开发。如本课中,俺让同学猜测: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苹果,会有什么变化?同学的回答有:水漫出来;水渐渐升高;水满起来了……这说明同学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俺们教学就是要经常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协助理解课文。再如当俺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后,又说“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其中有个同学的思维很独特,他说,这条金鱼可能是塑料的。这个答案俺也没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但俺认为小朋友的独特思维应该大加鼓励,所以俺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小朋友,想得就是跟他人不一样。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想到。”小朋友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后肯定会去更多地动脑筋,想他人没有想过的东西,甚至是他人不敢想的东西。
2、板书的合理设计,作用很大。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词通过老师认真的书写反映在黑板上,给同学一个书写的示范,并可以持久进入同学的视网膜,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与人物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便于同学利用它概括语言,复述故事,巩固词语的运用,一举多得。
《动手做做看》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
2、制作 powerpoint (注意:全部用楷体字)。
读一读,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哪个字?
慢 漫
⑴ 老爷爷()地走。
⑵ 水满了,从鱼缸里()出来。
⑶ 发大水了,河水()过了小桥。
提 题
⑴ 小明()着一桶水。
⑵ 小红在做数学()。
⑶ 小华回答老师()的问()。
【教学目标】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会写“另、志”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善于动手实践,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5分钟)
1、小朋友们,老师的话你们相信吗?
2、好。那我说:天一冷,你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了。小朋友,你们相信吗?
3、为什么你们不信老师的话了呢?
4、呵呵,你们都和伊琳娜一样,是了不起的孩子
(板书:“伊琳娜”并领读两遍)我想小朋友们一定都读过课文了,老师写出了伊琳娜,你们一定会告诉我另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法国的大科学家──
(板书“朗志万”并领读两遍)
5、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就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帮忙。读完后说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句话。
6、谁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话呢?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小朋友,你最喜欢的是这句话吗?
7、谁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相信
2、不可能。(写自己的名字)
3、因为老师说的不对。
4、朗志万。
5、自由读书。
6、动手做做看。
7、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多动手,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对权威人士也不要盲目听从。)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8分钟)
1、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也这么快读懂了。如果老师不教你们,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2、这样吧,请大家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帮助读,先把课文读正确,再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最后,你们就可以分角色朗读。现在开始吧。
3、大家学得非常认真,可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了吗?
4、谁愿意当朗志万?谁愿意当伊琳娜?谁当“一个小朋友”和“另一个小朋友”?可不要小瞧这两个角色,过一会儿有很难的问题等着你回答!谁当妈妈?剩下的一个小朋友读叙述的部分。
5、(当读到“……把水喝下去了”时)请停一下。请问,你们这两个小朋友回答的对吗?为什么会说出两个错误的答案?
6、好的,请继续朗读。
7、(当读到“你动手做做看”时)对不起,请停一下。请问,您为什么要对女儿说这句话呢?
8、(全文读完后)伊琳娜笑完会说什么呢?不忙说,这次,老师想请大家先想想,再写下来,然后读给大家听。开始写吧!
9、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写的话?
1、(齐)能!
2、分小组合作学习。
3、(齐)可以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不对。因为我们对大科学家朗志万没有一点怀疑。
6、朗读课文。
7、“妈妈”回答。
8、写话。
9、朗读自己写的话。
三、识写结合巩固识字(3分钟)
1、课文读得这样好,生字一定都认、识了。谁愿意接受老师的考查?都愿意,好啊!下面请大家读卡片上的生字,看谁读的快又准。
2、现在我们开火车!
3、我们一起做一个填字游戏。请看大屏幕。
4、“慢漫”辨析及书写。
⑴ 填空:
① 老爷爷(慢慢)地走。
② 水满了,从鱼缸里(漫)出来。
③ 发大水了,河水(漫)过了小桥。
(出示图标“我的发现”)你发现什么了?
⑵ 请大家把这个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在心里说:哦,这个字和水有关。
5、“提”与“题” 辨析。
⑴ 填空:
① 小明(提)着一桶水。
② 小红在做数学(题);
③ 小华回答老师()的问()。
⑵ 如果要把这两个自写好看,应该注意什么?
6、请大家把这两个字各写两遍。写完这两个字后再把其余的几个字也写写。写完后就可以下课了。
《动手做做看》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复习认识的生字,会写“哄、骗”两个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写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听写:快慢、漫出来、问题、提出
二、理解课文
1、课文里的科学家是谁啊?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学生找到后,读出来。教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小朋友们听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找出句子,练习朗读。
3、伊琳娜和别的小朋友想的一样吗? 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体会“光”还能换成什么词?
教师总结
4、请一位小学生做实验。其他孩子观察。提示孩子用上学过的词,解释实验。
5、做完试验后,采访孩子,你做完实验后,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知道朗读,读出伊琳娜的语气。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三、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朗志万和伊琳娜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组内交流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四、知道学生书写“哄骗”两个字。
1、知道学生观察自行,需要注意什么?
2、书写
3、反馈知道。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学生抄写名言,积累知识。
六、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哄骗? 伊琳娜
《动手做做看》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⑴ 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奇怪是什么意思?
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师: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
生:不。
师: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 )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
生:没有。
师: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
师: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 (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
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
师: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
生:不是。同学们以为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⑵ 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
(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 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⑶ 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娜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
(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今天,我给学生上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新课《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告诉小朋友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放进一条金鱼却不会。伊琳娜动手一做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朗志万告诉她——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心听,用心想,懂得动手实践的道理,并感受到动手做的乐趣,明白动手做的意义,唤起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我主要从“用心品读,读中感悟”和“动手操作,做中体会”两方面来进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用心品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与文中主人一起苦恼、一起快乐。如在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了解与看法,从而明白科学家是个很优秀、很了不起的人。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同桌之间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而后,通过指名读,小组读体会两个小朋友对这个问题坚信不移的态度,从而引出伊琳娜的疑问,明白动手做做的意义。在伊琳娜发现朗志万的话错了时,读出她生气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我先让学生讲讲发现自己受骗后的感受,再说说读这句话时应用什么语气。通过老师范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小组内读一读的方法,学生很快就从读中体会到了伊琳娜生气的心情,并感受到了伊琳娜敢于向科学家提出错误的勇气。最后理解朗志万说的那段话,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后再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从他的话中读明白了什么。这样,学生不会脱离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课文来思考问题了。
正是有了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才让学生紧紧地围绕着文本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升华了情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让课堂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动手操作,做中体会。
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不是很难,但要让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明白“动手做做看”的实际意义,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课上,我先准备了一条金鱼和一个杯子。在读完伊琳娜的疑惑后,带领学生和我一起操作朗志万的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说说看到实验结果时的心情。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伊琳娜的心情,明白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在学完课文后,我再一次将一个有趣的话题抛给学生:有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在杯子上面放一张纸,再把杯子倒过来,请问会出现什么情况?A、水会全部倒出来。B、水不会倒出来。学生看完后,争议纷纷,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选择要动手做做看来证实自己的答案。从而唤起了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将内容进行了拓展,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效果还不错。但也出现了几个不和谐的地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进。如,在引导学生读出伊琳娜生气的.语气时,我提醒学生可以想想平时生气时会做什么动作,用表演的形式来朗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就加上了一些粗鲁的动作或不文明的语言,这样反而过火地强调了伊琳娜的生气,也教给了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在引导学生理解朗志万最后说的那段话后,我出了“()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这样一句话让学生仿照“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说:“小偷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自己试试看。”我当时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与正确的引导,导致后面几个同学也出现说偏题的现象。如果我及时引导说:“朗志万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是有一定权威性的人物,他说的话一般人都会相信的。小偷的话当然不可信,他是一个坏人,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要在括号里填有一定权威性的人物才行。”我想学生听了后,也一定能够及时明白题意,就不会这样的课堂尴尬了。
提高语文教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机智,是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做得更好。
《动手做做看》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该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要求学会写9个字,会认10个字,要求孩子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孩子们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我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动手做做看”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感悟。
上完本课后,结合师父对我的指导,我对自己的本科教学进行以下反思: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谈话时,出示郎志万和伊琳娜图片,让学生喊喊他们的名字,接着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伊琳娜、郎志万的资料,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而且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入到了文本。
2、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在教授第一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朗读郎志万的提出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郎志万提出的这个问题真是奇怪,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读这个长问题。
在教授第2-4自然段时,让孩子们找到书中小朋友们听了郎志万的问题以后各有的反应之后,分角色练习和朗读各自的对话,由此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心理,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有助于朗读时能较好地把握感情脉络。但是当读到伊琳娜用生气的语气对郎志万说的`话时,我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读的不是很好。
3、为了激发学生学生探究的兴趣,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实验:一是亲手做把一个苹果放入放满水的杯子中后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结果;二是做金鱼实验,将一玻璃缸放在高凳上,当场装满水,再把一条金鱼放进钢中,观察实验结果。
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我的失误,第二个实验没有做到位。而且我认为如果动手实验部分如果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在家亲手做做,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会更加激发其他同学想动手做做的欲望和兴趣。
4、在本课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
5、在指导写字教学中,我范写了两个字:“提”和“题”。我让学生先是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但是当中我没有设计让学生加以区别这两个字。这是一个缺憾!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想到一句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是啊,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加以积累和改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所进步。上完这堂课后,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收获,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细节,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地完美!
【《动手做做看》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动手做做看的教案07-04
《动手做做看》教案02-27
《动手做做看》教案09-13
《动手做做看》教案优秀09-23
《动手做做看》教学教案10-20
动手做做看优秀教案07-21
动手做做看的优秀教案09-14
《动手做做看》最新教案09-10
《动手做做看》教案(15篇)06-30
《动手做做看》教案15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