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2-05-09 11:31: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三、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

  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案科学:有趣的嘴巴09-15

乖巧的嘴巴小班健康教案09-22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大嘴巴》09-24

小班社会轻和响教案03-25

幼儿园小班糖和盐社会教案08-26

《我会擦嘴巴》小班健康教案08-25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和妈妈在一起》09-28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09-28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用的嘴巴》09-22

小班社会的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