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并学会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左边添0。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引发猜想
把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说说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5 1.0026 0.78 40.125
谈话: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小数乘10,100,1000……
大家设想一下,一个小数的小数点位置还可以怎样移动。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呢。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探究规律,验证猜想
1. 提出猜想。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 000的商各是多少
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算式)
其实这三个算式是把21.5分别除以了10,100,1000(出示卡片:21.5除以10,100,1000)
请你用计算器选择一道题,算算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 ÷ 10 = 2.15
21.5 ÷ 100 = 0.215
21.5 ÷ 1 000 = 0.0215
(2)仔细观察每题的得数,与21.5比,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真仔细,下面的填空肯定难不倒你!
出示:21.5除以10得( ),就是把21.5的( )向( )边移动了( )位。
对照算式说说,师画出示意。
谁能仿照这样的说法说说第二个算式 (师画出示意)
第三个算式谁来 (师画出示意)
你发现这三组中小数点的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移动方向相同,位数不同)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刚才说的三句话概括成一句吗 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卡片: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要是21.5除以10000,小数点会怎么移 除以100000呢 依次类推,能写完吗 那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在卡片上补充省略号)
(3)提出猜想:21.5除以10,100,1 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除以10,100,1000……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 验证猜想。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找几个小数,分别用计算器把它除以10,100,1000,记录下来后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课件出示)
我们找的一个小数
÷10
÷100
÷1000
小数点移动情况
(2)归纳:通过这个活动,你认为刚才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小数 既然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小数,那我们可以把21.5换成"一个小数"(板书)这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齐读发现的规律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设计 篇2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此,本节课设计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课件出示不同的小数,使学生初步感受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也不同,为引出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例1时,紧紧围绕孙悟空怒打妖怪这一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金箍棒大小变化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2.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为核心。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究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突出趣味性。
首先,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其次,设计有趣味、有梯度的练习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0.285 0.2850 2.85 0.28500 285 2850 0.0285
师:请把上面相等的数找出来。
(0.285=0.2850=0.285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相等的?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出来的)
师:不相等的数有哪些呢?
(生自由回答)
师: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2.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使小数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做好准备,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叫金箍棒。(播放根据情境图制作的动画,主要展示金箍棒的变化过程)
师: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孙悟空的.金箍棒在不断地变长,0.009m→0.09m→0.9m→9m)
(板书:0.009m→0.09m→0.9m→9m)
师: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师: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长短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金箍棒四次变化的长度都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的整数来比较。(完成课堂活动卡)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板书:
0.009m=9mm
0.09m=90mm
0.9m=900mm
9m=9000mm)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从上往下观察。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生2:从下往上观察。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学数学,小数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案04-10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11-20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优秀教案09-19
有关《小数点的移动》教学反思范文10-31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精选12篇)04-27
小数点搬家说课稿05-20
小数点搬家说课稿09-14
《小数点搬家》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