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们的好老师--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与思考(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06:13: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谁是我们的好老师--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与思考(教师中心稿)

[前言]

谁是我们的好老师--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与思考(教师中心稿)

2001年,长垣二中承担了新乡市“十五”科研课题《“三主和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科研课题,该课题分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等子课题。经过不断的跟踪调查研究与论证,现将有关实验方案与调查结果汇总以供广大同仁商榷。

《“三主和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谁是我们的好老师

--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河南省长垣二中  刘伟强  李慧香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与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校领导)之间的关系,调查学生喜欢的课程及其原因,调查授课时学生与教师配合的程度及配合与不配合的原因,调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融洽程度,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调查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老师。针对上述问题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试图提出一解决方案。

二.调查对象:

以本校高中学生为主,以外校中小学生为辅。

三.调查方式:

1.问卷式(随机抽查本校高中生 200人)。

2.选取典型学生个别询问、谈心。

3.查询有关书面资料和网上资料。

四.调查的结果及其解决办法:

表一: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

 

(一)调查结果:

在对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中(表一),我们发现学生与班主任关系融洽者仅占41%,与其他任课教师关系融洽者仅占27.5%,与学校领导关系融洽者仅占14.5%,经常问教师问题的仅有5.5%,在整体配合教师授课一项非常配合与较配合分别为23.5%、47%,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喜欢这一课程,占72%,不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喜欢这一课程,占50.5%,但教师因素也有40%。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置了“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一下师生关系”这样一个问题。结果同学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偏心”、“糟”、“非常糟”、“挨吵”、“不理解”、“恐怖”、“若即若离”、“水中月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为什么老师不能读懂学生的心声?”、“老师和同学之间就像隔着一层膜,我隔着膜看老师,老师隔着膜看我们,我想捅破,可没这个胆量”等。值得一提的是有两名同学竟提到了“猫和老鼠”、“老师,请你不要把我们当敌人!”这样的词句,学生害怕老师(包括校领导)就像老鼠怕猫一样,学生与老师形成“敌人”这样的关系,确实有点悲哀。在猫和老鼠的哲学里,猫永远是强者,是高高在上的,但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即使这些同学看问题有点偏激或是针对某一位老师),让学生如此害怕的老师也绝对是一个失败的老师。诚然,像“友谊”、“情深”、“亲密”、“忘年交”、“雨中情”、“无话不谈”、“红花与绿叶”等这样的字眼也不乏有之,但比起相反的词语则是小巫见大巫了。看来,有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确实在拉大,同学们希望老师能理解和与之沟通交朋友的呼声很高。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你认为老师的那些行为最令人看不起”这样一个问题。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好的老师都是相似的,不好的老师却各有各的不是。总结同学们最看不起的老师有十种:第一,偏心的老师,不能一视同仁;第二,脾气暴躁,不问是非,逮住就吵(不讲道理);第三,言行不一,爱吹牛;第四,不尊重同学,开口闭口“你傻呀”、“你瞎眼呀”、“你怎么这么笨”、“真给你爹妈丢脸”……第五,脏话连篇;第六,动不动就叫家长;第七,教学水平低下,不组织课堂,上课尽讲些没用的东西,瞎乱侃;第八,爱慕虚荣,趋炎附势;第九,体罚学生;第十,穿着不得体。

针对老师动不动就叫家长,有位同学说的话很值得我们寻味:老师对付我们的“杀手锏”就是叫家长,而他们似乎不知道家长对付自己不“争气”的子女时以“请老师”来相要挟。一时间弄得我们(学生)都糊涂起来了,家长和老师孰强孰弱?“家长和老师孰强孰弱”也真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在调查中,我们询问学生“老师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吗”?大部分同学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看我们平时的配合程度他就会明白”。也有近12%的同学表示老师不一定知道,因为他们“都沉醉在自己的幻境之中”。同学们大都表示希望老师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改正自身的缺点。途径一般是通过交知心朋友、开反馈会交流、开班会交流、写信、给老师设意见箱、给老师打分测评。也有个别同学(2.5%)不想让老师知道,“他(老师)会认为我们是小孩子的见解,不当回事,有时反而会认为你对他有意见,而被当成另类看待,处处要你好看。”“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很失败(糟),他们一定会很没信心,还怎么来教我们?”

当然,“坏”老师还是极少数。在问卷调查中,很多同学都说“坏”老师只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好的,很多同学都讲述了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动人故事。

“我们的语文老师虽然年龄不大,可她那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始终感召着我们每一个同学。小王是个性格内向的同学,一次小王同学在课堂上见老师提问,同学们手臂树立,自己也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老师喜出望外,迅即给小王一个机会,可……课下她得知小王同学见其他同学们都举起了手,自己不举怕同学笑话,就违心地举起了手,于是老师悄悄地和她约定,不懂的时候高举左手,懂时就高举右手……班内几个性格内向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在高举左手与右手的变换中成绩赶了上来,而且也变得活泼开朗了,我们班也变成了全校的文明窗口班级。

“唐老师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我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他教学态度严谨,人也幽默。班上一男生上课老爱往窗外看,注意力不集中,于是他便问这位男生:小飞,你知道咱班谁上课时老爱往窗外看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小飞也笑了。瞧,这样的老师才算合格嘛!连批评人都有水平,一来不伤人自尊,二来又警告了这位同学。

“高一时,我的英语成绩十分不理想,但教英语的靳老师并没有放弃我,他告诉我说,他给我起的英文名字有聪明的意思,所以他相信我会赶上去的,结果升级考试时,我的英语成绩竟考了全班第一,而且现在我还担任英语科代表。

“张老师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她年轻漂亮,脸上永远挂着甜甜的、温柔的笑容。她待我们就像待她的弟妹,她的孩子一样。……”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请你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同学们有如下描述:“《命运的承诺》中的小于老师,她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在无忧无虑中提高学生成绩,与同学相处很融洽。”“《逃学外传》中的张老师,她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好的老师,通情达理,能听我们讲一些小秘密。”“理想的老师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隐私,不过分挑剔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信任同学,以身作则,重承诺。”“有爱心,不偏心,对‘好生’、‘差生’一视同仁。”“平时处处为同学着想,正直公平,对好的同学鼓劲,对学习差的同学不偏心,这样的老师让学生不爱都难。”“不说脏话。”“幽默,而且处事有模有样,是学生喜欢吐露心事的对象。”“爱好广泛,给同学的印象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八面玲珑的,最重要的是平易近人。”

总结调查结果,同学们公认的理想好老师有以下十点:第一,教学水平高,而且懂得教学技巧;第二,富有爱心;第三,公正无私,不偏心,对‘好生’、‘差生’一视同仁;第四,理解同学,尊重同学,信任同学;第五,以身作则,重承诺;第六,幽默,能和同学打成一片;第七,爱好广泛,知识面广;第八,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同学们的闪光点;第九,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同学,而不是一味的“吵”,批评与表扬注意分寸;第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认错,虚心,诚恳。

(二)思考与研究: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优秀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个永远跳动的音符,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必不可缺少的因素。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学生与教师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师生关系僵硬,缺乏有效地沟通,而且有一定的隔阂。其中不乏学生因素,但就教师本身而言,也有责任,因为好老师是永远受学生欢迎、爱戴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经常和同学在一起的老师一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融洽,如班主任老师,问卷调查中,融洽占41%,较融洽占21.5%,一般占36%,不融洽仅占1.5%。校领导可能是不经常接触同学,融洽仅占14.5%,大部分同学(69%)与校领导关系一般。整体相比较任课教师是占中等,其他教辅人员有些同学根本就不认识,同学们与一些管纪律的老师关系最不融洽。

综合分析,班主任经常往班里跑,与同学经常在一起,和同学们直接接触的机会多,关心同学,即使个别班主任有时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但同学们一般都能理解,大部分同学还是都尊敬和爱戴他们的,所以关系相对就好。校领导平时校务繁忙,杂事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校领导经常出差开会,接待来宾,有时只是学校开学生会和同学见见面,讲讲话,很难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也不可能与同学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建议校领导空暇时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多与同学接触,直接关心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以期了解同学们的第一手材料。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与课下同学们问问题时的直接合作者,相比较就容易和同学们搞好关系。最不容易与同学们搞好关系的是学校里那些抓纪律的老师,一方面这些老师一般面对的都是一些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另一方面他们不是学校领导(特别是不担课的老师),学生不服气,所以有待提高他们的自身素养,做学生工作时讲究方法很重要。其他教辅人员一般不与同学接触,本课题不多提及。

就“学生喜欢的课程”一项问卷显示:体育最受欢迎,占54%,其次是语文,占53%,再次是外语,占47.5%,数学第四,占44%,如表。

学生所喜欢课程的原因大多数是出于“自身爱好”,占75%,“教师因素”仅占6%,出于“社会需要”考虑的却有18.5%,如表。

经过调查询问分析,体育之所以最受学生欢迎,主要是中学生充满青春朝气与活力,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特别是高中生“被繁重的课业负担与升学压力压的透不过气来,上体育课是一种清醒头脑加‘娱乐’与‘休闲’的方式”。喜欢“语数外”主要是出于升学考虑。当然,大多数同学本身就喜欢这些课程,因为我们的教育大环境从小造就了他们的思维定式,“语数外”是主科。出于“社会需要”考虑的占18.5%,也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已经意识到就业的趋向,是个好事。

授课时学生与教师配合的程度“非常配合”有23.5%,“较配合”占47%,说明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听讲,积极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也说明学生已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授课时学生与教师配合与不配合的原因,“自身喜欢这一课程”与“自身不喜欢这一课程”占的比重最大,分别是72%、50.5%,“配合的原因教师因素”与“不配合的原因教师因素”分别是18%、40%,“社会需要”与“社会不需要”分别是15%、 9.5%。“教师因素”配合占的比重少而不配合占的比重多,也真该我们的老师认真的反思反思。

(三)问题总结:

中学生正处于半成熟时期,内心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成熟性与幼稚性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代中学生心理上有多种双重性:即政治上具有探求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意识上具有自主性,处事上带有自利性;行为上具有独立性,生活上带有自私性;性格上具有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交往上具有广泛性,情感上带有冲动性。分析调查显示,形成学生与老师不和谐音符,以至于关系不融洽,就学生心理行为而言,主要有以下诱因: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如欺骗、蔑视、讽刺、辱骂、挖苦、威胁、受辱、受委屈等;某种强烈愿望无端受到老师阻碍或打击;受争强好胜、超群心理的驱使,与老师作对;个别学生道德观念淡漠。

在教育中,由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训的浸淫,由于过分强调教师职业的高尚和社会地位的崇高,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与尊严。我们的学生在管、卡、压中慢慢地失去个性,变成温驯的小绵羊。很少有人意识到,扼杀学生的尊严与个性是一种高昂的代价。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大多数都是持“你办事,我放心”的心态,“要打要骂随你便”。 

如何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针对学生心理,教育者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一些不良因素。利用校歌、校广播站、黑板报、知识窗、校园景物等,构成一个静态环境,让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和谐美,展示出师生振奋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还应创造一个动态的校园环境,使之蕴涵着师生融洽情感和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洋溢着对改革开放、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好憧憬。一个优美有序的育人环境,不仅能使学生精力充沛,而且能唤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制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积极创造的灵性;不仅能使学生畅心益智、情悦神怡,而且能陶冶其情操、诱发其真挚的情感。

2.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与教育技巧,适应学生的成熟度。所谓学生的成熟度,是指学生的品德、个性、成就感和责任感的总和。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该适应学生的成熟度。首先,要诊断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平均成熟度。然后,确定教育内容的困难度,使之符合“跳一跳,摘得到”的教育原则。再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类型的学生,合理引导,区别对待。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区别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对于脾气急噪、易冲动的学生,易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易采用渐进式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较突出的学生,易采用能动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及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换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批评学生态度要诚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切忌采用讽刺挖苦的口吻,避免与学生发生直接的冲突,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老师顶嘴、吵闹,教师切忌不可急噪和惊慌失措,更不能热处理,而应沉着冷静,分析缘由,全面考虑,恰当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恰当处理。

3.加强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本身也有很大的因素。其实,学生与教师产生一些不和谐音符,是有其形成内因的。针对学生这一方面,要从其根源上进行根治,就应遵守“养成教育”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把学校制定的规范,内化为全体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的言行符合行为规范的要求。 其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团的活动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三,建立与社会和家庭联系制度。聘请校外辅导员,邀请当地有关方面人员做有关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教育。其四,引导学生实现有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以激起他们的自我意识,使之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班主任、任课教师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他们是同学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直接解答者。特别是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他们在校期间一切生活学习的直接引导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经过调查分析,总结如下。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关心同学,爱护同学,做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其次做到公正无私,不偏心,对待‘好生’、‘差生’一视同仁;第三,理解同学,尊重同学,信任同学;第四,“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重承诺,同时又热情似火、心细如丝;第五,要善于发现同学们的优点和闪光点,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同学,而不是一味的“吵”,注意掌握批评与表扬分寸;第六,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认错,虚心,诚恳;第七,要做到永葆童心与学生创造共同语言, 同学生成为“良师益友”;第八,尽力做到“文武全才”又要甘当“幕僚”。作为班主任,当然要求要有一定的教学水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同学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同学、学业成绩不良的同学、被孤立和拒绝的同学、有过错的同学、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同学、与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同学,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同学。面对同学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老师应喜于言表、喜出望外,应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同学的创新想法(发现),老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发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发现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同学的暂时失败,老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要把一腔激情洒向每一位学生。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就不是以“学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他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一般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的宇宙。

“老师真,同学真;老师假,同学假!”这也许是体现师生关系的最精辟的语言。中学生已经是“大人”了,特别是新世纪的中学生,他们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很多同学对“理想老师”的要求中都提到了要和同学“打成一片”,但有些老师却只把他们当“孩子”看待,以“长者”自居,认为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不好管了”,越来越“叛逆”,如果不好好管教,那还了得?思想守旧,缺少与同学有效的沟通,其结果只能是越管越糟,这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的最主要原因。国家虽然不断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现在的很多老师却都是“应试教育”下的高材生,他们喜欢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划分“好生”与“差生”,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现在的“高考指挥棒”也是这样指挥的。但是,这种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做法不仅会造成“高分低能”的恶果,也让同学产生极大的反感。我们的老师也确实迫切需要进行一场“素质教育”来洗洗“脑子”。当然,在“师生关系”这场对台戏中,同学们也要更多的积极的与老师沟通,而不是采取“反叛”(我们所说的“反叛”指个别同学)的做法,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的教育也更加有发展前途,我们的同学也更加有发展空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更有新的认知、新的突破,师生也有更融洽的关系,我们的好老师也就会有更多更多……

【谁是我们的好老师--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调查与思考(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家长是我们的好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教师中心稿)04-14

对初中语文教学与美育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教师中心稿)04-14

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教师中心稿)04-14

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中心稿)04-15

无序的思考(教师中心稿)04-14

换位思考(教师中心稿)04-14

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师中心稿)04-14

关于爱的思考(教师中心稿)04-14

中学生早恋的思考与对策(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