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教育信息化核心领域

时间:2022-04-14 06:24:5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向教育信息化核心领域

        中国教育报     2003-01-22     张鹏 记者 钟伟 

走向教育信息化核心领域

 

  《信息科技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的子课题,2001年10月批准立项。《信息科技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课程整合实验的阶段性总结,对计算机课程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演进和对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验研究过程及案例的分析,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内容入手,尝试探索课程整合的发展机制,阐述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走向教育、教学核心领域的必然结果。本文是对南山实验学校教育信息化实验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和经验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南山实验学校管理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教师是把现代信息科技融入课程的中介和桥梁。原有的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已经难以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难以支持新课程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是教师一次新的学习,因此,打造一支自觉继承传统教育优秀成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理念,熟练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数字化生存逐步内化为自身工作、学习、生活基本方式的新型教师队伍,才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我们希望老师多学一点儿。”二年级学生廖星的话,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普遍要求。 

  因此,学校领导把着眼点首先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通过以资源开发为任务驱动的起点培训、课题研究的深层培训和课程模式的实验探索打造队伍。在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成为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现象。 

  因地制宜 开展课题研究 

  “十五”课题开始实施以来,很多学校都面临要开展的各种项目,南山实验学校认为,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在于是不是能够促进教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他们采取了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条件开展实验研究。 

  移植:1997年学校开始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在前期实验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实验教师没有把它仅仅停留在语文课程的范围,在对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数学、英语、音乐教师将“四结合”的理念、操作方法分别引入各自学科,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步伐。 

  组合:学校“生本”识字教学实验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引入实验过程,使语文教学的识字、阅读、作文三个环节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借力:创新思维培养课题组教师和香港教育署学者联手进行研究,既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提供了实验数据,也提高了自身的研究和理论水平。 

  统整:包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各项实验都加载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一线教师从信息技术的理论、实践研究入手,向其他领域扩展,使各项实验研究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推进。实验教师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很多过去没有科研经历的教师从研究中成长起来,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中坚。课题研究使学校成为教师提高、成长的摇篮。“在实验学校,几个月学的东西超过以前几年。”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 

  应用出发 建设资源环境 

  进入南山实验学校教学信息平台就会发现,它不是一次性搭建成就的大系统,而是由一个个小程序组成小型模块化应用系统。这些模块都是教师在开展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建立的,系统虽然小,但很解决问题,不但教师会用它,就是八、九岁的孩子也能玩得转。 

  网络课件库:最初提供给教师使用,基本和教材内容适配。随着教师教学方式发生的变化和资源内容、单元结构的变化,由过去仅仅支持教师教,逐渐发展为同时支持学生学。很多实验教师在网络化教学中都安排了学生使用课件学习的环节,课件库中大量的视频、动画和交互性学习媒体,以及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和智能化反馈、检测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线课程平台:是学校在2000年初开发的一个教学应用小平台,简单到只要写一个页面就可以把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和网络学习资源及实时讨论交流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同后来流行的标准的WebQuest学习平台相比,虽然算不上“正规”,但实验教师用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网上课程的设计。 

  留言版:语文识字教学实验组教师根据实验的发展需求,为低年级学生在校园网站首页提供了在线写作方式,学生随时提交的小作文、随感等就等于是在公众媒体公开发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一、二年级学生提交到留言版上的小作文就有两万多条,经整理编印成册的一年级两个班学生的留言版习作超过40万字。 

  少儿成语库:实验组教师观察发现,一年级学生最初的网上写作往往是从抄写成语故事开始的,为了鼓励学生更早、更多地阅读,教师开发了儿童成语库,学生可以随时将阅读的内容和所作的练习提交到网上。系统特地设置了成语标准诠释,学生提交作品后可及时对自己提交的作品进行对照、检测。 

  文学儿童天地:鉴于二、三年级的学生逐渐不再迷恋用留言版写作,于是就为他们建立了网上习作园地,学生可以在阅读同伴提交的作品时进行实时讨论交流。 

  探究性学习平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从2001年开始,学校在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中尝试开展了探究性学习,其特征是以问题解决为基本过程。实验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的综合学习能力。一年来形成了一批案例,但是观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处于静态,一旦形成终结成果,实验难以持续,且评价不易,于是,一个开放、动态的平台即应运而生。 

  动画作品库和班队网页库是根据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实践形成的丰富的阶段成果为学生专门建立的。 

  从教与学出发,几年间,系统提供了约6.5万册图书的网上图书馆、30多万帧图片的图形图片库和近千部影视动画。 

  在南山实验学校,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念和技术的演进,计算机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发展,丰富的数字化教育环境的建立和应用功能的丰富,特别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准备,导致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学校由实验初期的建队、建网、建库“自然”地步入课程整合阶段。学校六个计算机房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天天开放,语、数、英各科都不同程度地使用网络开展教学。 

  探索模式 研究中发展队伍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核心领域渗透的结果,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和归宿,信息技术只有走进课程,才能体现出它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实验的发展使一批批教师逐步成为整合应用资源的行家里手,为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把握时机,因势利导,由过去信息技术课程单独开设,逐渐转入把信息技术课时直接安排给学科教师,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把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改革实验,这样,直接导致教学内容、过程和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走向教育信息化核心领域】相关文章:

大学加速转型苏式教育走向终结04-14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02-15

信息化:新世纪教育腾飞的平台04-14

走向素质教育的桥梁--语文活动课04-14

精选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3篇08-20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11-14

培训教育信息化心得体会05-08

教育信息化需要新型教师04-14

浅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