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不应是教育的门面

时间:2022-04-13 18:32:3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奢华,不应是教育的门面

           K12评论     2003-03-11     K12网友 黑白斋主 

奢华,不应是教育的门面

 

    教育经费的不足一直是教育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政府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应,让全民教育得到均衡的发展是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相关的政策时必须考虑的。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是存在着巨大的不均的。这种不均衡,虽然有各地经济方面的差别(这大多表现在地域性方面,比如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但更主要的是来自于政府在政策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的倾斜。 

    政府对本地的重点学校不论是在经费还是在政策上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其上政策是如何出台的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不妨从一些事例来看一看这种倾斜所带来的巨大差别。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四中学和北京四中相距不过数百米,北京四中是一所闻名的重点中学,而西四中学只是一所普通中学,两者的办学条件是有着天壤之别的。用西四中学老师们的说法是:没法比。以办公经费为例,西四中学每年只有30万元左右。而这点钱远不及北京四中的办公经费的一点零头。而经费和硬件上的差距必然带来软件的差异,西四中学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在不断地外流,而北京四中则能不断地吸引周边及全国的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单从它能将那些博士留下任教,就能让他人感觉到它的财大气粗。 

    有资料显示,如按人均教育投入,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中,我国的各项指标几乎都处在最后的十名之列。如此一来,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差的学校也说完全可以理解了。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有着世界上最差的学校的国土上,也有着世界上最豪华的学校。2002年4月8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篇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文章,标题就是“人大附中超过了日本最好的中学”。文章历数:人大附中在教学技术手段上走在了全球中学的最前列,拥有学生专用的、设备先进的科学实验大楼、高科技“全副武装”的图书馆和综合楼…… 

    而且,文章还特别说明:“人大附中只是办学条件最好的中学之一。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少中小学不仅校园建筑豪华,各种先进设备和设施连大学都望尘莫及。” 

    我们并不反对政府在学校硬件建设上的投入,但就中学教育的要求与中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而言,学校还远不至于需要为学生配备专用的科研设施,在这一方面进行大规模有投入,就不再是用豪华能进行描述的了,事实上这已是一种奢华。但问题并不是一所奢华的学校带来的物质浪费,而是这样一些讲究奢华的学校所带来的示范效应。现在各地都在为创建全国“千所示范学校”而努力,而示范的首要条件便是硬件达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政府在将那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那仅有的几所重点学校之中。湖北省小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是全国最低的,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而其省会武汉市今年却筹资30个亿,“集中力量办好十所重点高中”。而同样是在武汉市,由于经费的原因,还存在着三十多年来未对学校的门窗作维修的中学。 

    政府在制订政策时对重点学校和具有地域优势的学校进行倾斜,的确能促进这些学校的发展。从学校内部来讲,也能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但对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而言,则无疑会加大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的差距,造成学生受教育的不平等,从而形成是社会性的恶性循环。 

    在笔者看来,各地政府之所以集中力量来办几所重点的示范学校,说白一点,实际上是某些官员想让这些奢华的学校来为自己装点门面,显示“政绩”,遮掩政府对教育整体投入的不足。前不久,教育部长陈至立在谈到自己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时,第一个便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带来的必定是一个受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事实上,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到升学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会关注由于教育的不平衡所带来的一种最直接的社会现象--中小学生择校。 

    要消除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别,让所有的学生享受到平等教育的权利,政府就必须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实事求是地为百姓着想,将有限的资金与优惠的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政府不必用奢华的校园来装点自己的门面,中学也不必用博士来衬托自己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