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3 18:34:3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或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对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汉江临眺》

1.简介作者、释题。

(1)王维,唐代文学家。他的诗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有《王右丞集》传世。

(2)临眺,即登临远望。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清读音、节奏、语气和停顿。

3.学生齐读诗歌。

4.思考:

(1)有的版本将“汉江临眺”改写为“汉江泛眺”,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明确:“汉江泛眺”即泛舟汉江。从诗中所写景物来看不应是泛舟时所见,所以还是以‘汉江临眺”为好。

(2)这首诗描写的是怎样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描写了汉江的地理位置和浩瀚的水势,为我们展示了江水波澜起伏、高山为雾气笼罩而时隐时现的自然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汉江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3)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人也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请试着运用丰富的想像,在脑海中把这首诗转换成一幅山水画。

5.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然后全体起立齐读全诗。

6.背诵全诗。

二、《宣州谢朓楼钱别校书叔云》

1.释题。

饯别:用酒食送行。叔云:作者的族叔李云。诗题即为在宣州谢跳楼上设宴送别我的族叔校书郎李云。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中的感情。

4.体会诗歌内容。

(1)介绍诗歌写作背景。

天宝初年,李白被谗毁;天宝末年,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嫉贤妒能,朝政黑暗、腐朽,诗人怀才不遇。

(2)这首诗开头的感情基调是烦忧、怅惘,但随之而来的情绪却是意兴飞扬、神思激越,最后在那意兴飞扬、举杯酣饮的一刹那,情绪却又出人意料地跌落到最低点。请问:在一篇不长的诗歌中竟有这样大幅度的感情跳跃,那么它如何能够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呢?明确:从全篇来看,篇末的四句可以说是一个大的跳跃与转折。但是,这却并非劈空而来,而是与开篇的那种不平和惶惑的感情基调一脉相承的。作品前后呼应,似乎走完了一段心路的历程,重新回到它最初的起点。我们若是还要寻找那时间上的凭借,末句的“明朝”正是从头二句中的“昨日”、“今日”一贯而下的。在这时间的展开之中,诗歌的感情基调贯穿终始,从而保持了作品的内在统一性。而除此之外,通篇淋漓尽致的抒情,散文化的笔法,也给作品带来了通畅而奔放的气势。因此,尽管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却总是笔断而气不断,腾踔跳跃而又融洽自如。我们第一次认真读它时,会震惊于它跌宕起伏的变化,而读得多了,却能更多地体会到它内在的统一感。

(3)比较《行路难》(其一)与本诗的联系与区别。

①背诵《行路难》(其一)。

②讨论、分析:

这两首诗非常的相似。《行路难》(其一)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正是本诗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开始。《行路难》(其一)中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本诗则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虽然一在海上,一在楼上,这万里长风却是一以贯之的。所不同的是,《行路难》(其一)结束在长风乍起,。扬帆欲飞之际,情绪正从低潮走向高潮去;而在本诗中,长风已过早地消逝,全诗恰恰结束在诗人青天揽月归来,在舟中歇息的当儿,也就是不幸印验了“纵令风歇时下来”那个假设的时刻。情绪这时自然是从高潮落到了低潮,不足与前一首相比。但是,这无形的风变化莫测,来去无常,谁又能把握得住呢?谁能够保证“明朝散发弄扁舟”之后,诗人不会写出“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诗句呢?

5.学生齐读诗歌,体会作者这种大起大落的感情。

6.背诵全诗。

三、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三位作者及相关背景

1.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仅存《珠玉词》。范仲淹、欧阳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1.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

二、教师范读三首词,学生注音正音、停顿

三、学生齐读三首词,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的?

2.苏轼《江城子》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明确:

1.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2.“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3.“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四、苏轼和辛弃痰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又是他们的代表作。试把这两首词与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比较,看看它们在内容、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的生活情景,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都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写秋天的闺中生活和春天的园景物,或把酒东篱,以黄花比人,或举酒听歌,在小径间徘徊,生活范围狭窄,情感抑郁、低沉,风格委婉、秀丽,与豪放词派截然不同。

五、朗读训练及指导

1.注意停顿。

2.注意重读。重读宜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语,特别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的感情的

词语。

3.注意语调。要注意体会作品的感情,根据诗的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升降等,以

表现作品中流动的感情。

六、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

七、学生起立朗诵这三首词,注意情感上的区别

八、学生有感情地齐声背诵这三首词

九、布置作业

1.默写这三首词。

  2.做好诗词朗诵比赛的准备。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