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学校教育的冲击(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3 18:41:4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学校教育的冲击(教师中心稿)

  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李承柏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学校教育的冲击(教师中心稿)

  论文提要:本文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青少年教育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二是港澳台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从西方通向中国的桥梁。三是从区域上看,在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

  工业文明发展到20世纪中叶,人在强大的竞争场中始终疲于为站稳脚根而艰辛劳作,在秩序与制度下,抑制个人的主观情感,消磨自己的个性,导致人性的钝化,压力与焦虑迫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人性觉醒意识,人类有一种强烈的摆脱物欲控制的渴望,面对这种现实的思考,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即后现代主义。至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信息交互传递,这种思潮以自由化程度较高的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登陆中心,逐渐渗透到中国大陆,直接影响到中国青少年。

  现行的中国,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产重组、竞争、下岗、家庭变故、贫富差异、学习不堪负重、高考高压、厌学逃学、追求享受等让青少年产生种种焦虑感和恐惧感。现实与心理需求的矛盾使他们的性格产生分离和裂变。他们渴望找回自我,张扬个性;他们反对传统,破坏秩序,寻找感觉,寻求解脱,甚至产生虚无主义和否定主义。他们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行为者,被人们冠之以“新新人类”、“无厘头”。

  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评价

  后现代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进行了一些概述,认为零乱性或片断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注:哈桑:《后现代转折》,《后现代主义的突破》,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反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从思想文化背景上看,当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尤其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性、先验性的信念受到巨大冲击。这些新的科学理论为强调“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非连续性”等为核心内容的后现代主义所吸取和利用。从社会历史背景上看,传统理性主义者深信人类理性的力量,深信历史进步的必然,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经过理性启蒙的世界并没有实现理性的许诺,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深重的灾难,正如霍克海默与阿尔多诺在1947年写就的《启蒙辩证法》中所指出的那样:“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注: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在世界范围内所存在的由于人们利用科学手段过度掠夺自然而导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也使一些后现代的理论家们对理性的作用抱着怀疑以至否定的态度。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60、70年代所发生的社会危机与社会的动荡,致使产生了以“否定”、“破坏”、“消解”、“颠覆”现存的一切观念、价值、制度为主旨的激进的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观念。

  后现代作为一种西方思潮,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如否定主义、虚无主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挑衅。我们不仅要看到后现代对我们的冲击,还要看到后现代主义给我们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在青少年中的具体表现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最直接的是青少年,从年龄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从初中到大学的青少年中的学习落后者、性格偏激者、心理残疾者等弱视群体。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其具体表象,从观念上看,主要表现为反传统、反权威、破坏规矩、反理性、反教育、公德差。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追求舒适,寻找感觉,内心焦虑,好发泄。从行为上看,追赶时髦,玩世不恭,好表现,强调自由,不愿拘束,甚至触犯刑律。

  更具体的则表现为“无厘头”式的特征: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承诺,没有年龄感,不为健康牺牲嗜好,对喜欢的东西不计较价钱,特别喜欢“追新”,无法停止幻想,思维具有跳跃性,时不时人间蒸发,老找不着东西,夏天找麻辣烫,冬天寻冰淇凌,还嫌不过瘾,懒得存钱,认为晚上比白天好,喜养宠物,喜欢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勇于藐视权威,看淡功利,不愿思考、追求享受、讲派头、打扮怪异、言谈失礼、故作幽默、盲目模仿、追星、沉湎于卡通、游戏和网上聊天、互叫绰号、纹身等。

  所有这些,对当前的学校教育构成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已经使学校正统教育陷入困境,使部分青少年在信念、意识、伦理、品行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三、导致这种教育冲击的成因

  1、 思想的迷茫

  这些所谓的“新新人类”,其实是迷茫的一类,也可以称之为另类群体,因为他们在学习性格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导致他们对前途的缺乏信心,在人生的交叉点上不知所措,最终败下阵来,选择了“飘浮人生”,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

  2、 享乐的追求

  由于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富裕土壤下的衍生物,它不考虑历史,只重现实。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这种思潮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就是把放纵与享乐始终放在第一位。后现代思潮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在市场经济的沃土上开始显现出富裕的天空,人们从一开始的单一的物欲追求,向享乐的天堂迈进,票子、房子、车子魔一样的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在沉重的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必然导致精神分裂。于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幼儿园的小朋友便开始盘算商品的利润,小学生开始有模有样的打麻将,初中生已经有四五年的烟龄,高中生正享受如漆似胶的热恋。后现代主义便找到了生存的土壤。

  3、 环境的压力

  现代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为家庭的结构特征,他们从小到大,其狭义的生存环境是狭小的、孤僻的、单调的、封闭的。这样,在其人生的成长阶段,其性格在寻求定型的时候发生了膻变,在寻求减轻环境压力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用来解脱的无规则的行为方式。

  4、 家庭的变故

  许多青少年几乎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的变故,其父母的马拉松式的人格论战或闪电式的离异,使这些孩子变得性格焦虑和心灵缺氧,当他们渴求家长的关爱时,得到的是冷漠的反应,因此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种下了被遗弃的种子。于是他们失望、厌学、内心孤独与苦闷、成绩一落千丈,又有了新的压力,在寻求解脱的时候,在缺乏人指引的时候,自然的选择了放纵自我。

  5、 黑色喜剧的影响

  从90年开始,周星驰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代表,拍出了一系列喜剧电影,这些电影全部说粤语对白──尤其是近年流行的俚语,迅速在社会上(尤其在青年中)形成一股风潮,电影界也因为周星驰独特的演绎风格和个人魅力涌出一股潮流,社会上就称此类影片为无厘头影片,亦即黑色喜剧。

  黑色喜剧对传统文化的调侃与批判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应属于后现代文化之一脉,是后现代的一种文本,自然蕴涵着后现代思潮的特质。后现代主义深藏的悲观厌世、及时行乐,无深度表现、肆意狂欢、破坏秩序、离析正统等等,无不在无厘头电影中读出。青少年往往对此津津乐道。进而加以模仿,言行受到强烈的感染。港澳台成了后现代主义从西方通向中国的桥梁。黑色喜剧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最有效的载体和传播者。

  6、 对教育的厌恶

  &n其固有的心态和性格的原因,从来对传统的教育有一种逆反情绪,他们反对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反对循规蹈矩的程式教育,厌恶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喜欢动画、喜欢暴力、喜欢色情、喜欢卡通、喜欢生活在刺激的情景中。于是,他们或上课放肆的讲话,或顶撞老师,或破坏教学秩序,或行为散漫,或沉湎于卡通、武侠、游戏、网上聊天,或“行侠仗义”,结集打架。完全跟着感觉走。构成了对教育的反叛。

  四、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专讲“摧毁”和“否定”。它的功用就是消解现成的理论和摧毁现代文明套在人身上的枷锁。在生活中,他们反对男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父权制,反对经济主义等现代文明的“毒瘤”;在理论上,他们贬低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企图消除人们对现代理论的依靠。从这一点看,有其积极的一面。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出现,使中国的传统在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上产生了裂变,就这些消极因素而言,它直接冲击中国当代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直接影响教育的对象健康成长。其影响力势必蔓延到每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其顽固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因此学校教育不能等闲视之,否则,它将改变整个民族的品质和性格。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高度重视,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