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3 18:41: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宋发旺

柳毅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柳毅传》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佳作。“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等,是其中家喻户晓的情节。课文节选部分,既是神话,又是现实。不仅有雄奇恣肆的描写、缠绵悱恻的场面,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构思精巧,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可从两个层面指导学生自读:

1.学生互动,进行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

(1)包干”到组(选定目标)。本文尽管是一篇节选课文,但仍有8个自然段(两千多字)。为克服篇幅较长的自读课文在教学组织时的困难,可把全文切成a(1-2自然段)、b(3-4)自然段、c(5自然段)、d(6-8自然段)四部分,教师选定四个小组长,每组10人,按小组组定的顺序自由选择自读内容,由各小组长组织自读。

(2)答“记者”问(接受检验)。推荐一人为本组代表,就本组所负责的内容回答别组“记者们”的提问或任意抽一人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提问的问题可围绕文言重点词语、句子、内容理解等。

(3)“点将”(检验别人)。每组按事先组织自读时设计好的或重新归纳好的若干问题,由组长或代表任意指定其他三组的两名成员回答。

(4)“抢答”(统一检验)。教师根据本文文言词法、句法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好问题,让各组抢答或下发课前所准备的训练题,当堂检测、巩固。

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在组织上述几个环节的过程中,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并注意提问形式的多样和问题设置的层次等。

2.师生互动,组织课文重点问题的探讨。

本文在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概括地讲,就是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亦人亦神生活的描写,巧妙地解决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具体地说,主要是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安排曲折奇异的情节、渲染细腻变幻的情境、运用骈散结合的语言等。比起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来,唐人在传奇写作上已有了很大发展,借用明人胡应麟的话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为此,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对“曲折奇异”的情节试作重点探讨。

(1)变换角度,概述节选部分的内容。《柳毅传》的全文内容主要是围绕柳毅而展开的,试从龙女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节选部分的内容,不超过70字。(参考答案:洞庭龙女远嫁泾河小龙,备受虐待,牧羊于泾河边,与“应举下第”而“告别乡人”的书生柳毅相遇,倾诉苦情。后因柳毅传书洞庭,龙女得救。)

(2)片段想像,根据节选补写下文。可添加适当的情节,可写成“悲剧”也可写成“喜剧”,并组织口头交流。

(3)原文对照,问题讨论。教师补充介绍课文未选人的情节概况:有一天,钱塘君在清光阁宴请柳毅,借酒意逼他娶龙女为妻却遭拒绝。柳毅荣归故里后,变卖了龙宫所赐珍宝,成为淮西巨富,两次娶亲而妻俱亡。后来,洞庭龙女舍弃高门,化身卢氏女嫁给了柳毅,报答传书搭救之恩。最后,柳毅也终成神仙,为躲避皇帝遍求仙术之灾,与龙女同归洞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课文节选部分,以“传书”为线索,巧妙安排“恳托传书”(开端)、“接受传书”(发展)、“传书龙宫”(高潮)、“龙宫宴饮”(结局)这四个情节,它们是怎样依次展开的?

小说一开始写柳毅落第后路过泾阳,由于“鸟飞马惊,疾逸道左”而遇见被厌弃的龙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不幸者巧遇后,自然易生“同病相怜”之感。当龙女请求传书,柳毅便慨然应允。既受托付,又如何到达龙宫呢?龙女的介绍又使龙宫显得神奇难测。而柳毅人龙宫传达龙女之怨后,洞庭君“哀咤良久”,“左右皆流涕”,“宫中皆恸哭”,此时洞庭君却又赶忙对左右说:“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这就自然引出柳毅“钱塘,何人也”的发问。“钱塘被囚”的故事便通过洞庭君之口转叙而出,于是有了“泾阳大战”、“生啖泾川次子”等解救龙女的慑人心魄场面叙述。最后邪恶斩除,龙女获救。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出人意料之外,却于情理之中。张弛有度,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课外可让学生根据本文在“人物”、“环境”、“语言”、“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作一分析,并自选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备课资料

1.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83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2.根据当代学者的考证,元稹自叙情场奇遇的那篇传记,即以张生和莺莺为主角的那篇悲欢离合的小说,原名就叫《传奇》。后来裴铏写了许多离奇曲折的故事,又以《传奇》为名,于是后人就把唐代文学中的这类作品都叫“传奇”。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唐人传奇选译》第1-2页,巴蜀出版社)

3.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传奇小说产生的土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繁荣和市民人口的增多,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使小说的题材逐渐脱离神仙怪鬼的内容,开始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传奇小说就植根于这样的土壤中。

初唐、盛唐是传奇的兴起阶段。这时的作品刚脱胎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但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流传至今的有《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和《游仙窟》三篇。中唐是传奇小说的黄金时代。不仅作者作品繁多,而且作品的思想内容广阔,艺术成就也比较高。如反映爱情婚姻的有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否定功名利禄的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有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等。传奇发展到晚唐,出现了不少汇集单篇而成的专集。由于政治越来越黑暗,刺客游侠风行,因此出现了不少反映以神仙侠义为内容的传奇小说。唐代传奇都是用文言写的,全是短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奇的结尾,较多的是作者直接出面发表议论或说明写作缘起。唐代传奇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里不可多得的一份珍品。

(《古典文学常识百题》第91-92页,岳麓书社)

4.毅日:“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下文钱塘君歌又曰:“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鬟兮,雨雪罗襦。”是“风鬟雨鬓”乃言容颜减悴,略同常语之“满面风霜”、“一脸风尘之色”。后世却以“风鬟雾鬓”形容仪态万方,如苏轼《洞庭春色赋》:“携佳人而往游,勒雾鬓与风鬟。”如李清照《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或《声画集》卷七陈克《曹夫人牧羊图》:“美人零落泾水寒,雨鬓风鬟一挥泪。”用其语而未失本意者,仅偶一遭耳。

(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第807页,中华书局)

5.唐传奇小说已不像六朝志怪小说那样粗疏。它已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完整的组织结构、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鲁迅先生指出唐传奇已是“有意为小说”。

组织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人胜是唐传奇小说的特征之一。《柳毅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唐传奇小说以注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为其主要特征,成为中国短篇小说趋向成热的重要标志。《柳毅传》在短短的篇幅中,就成功地塑造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结尾有成仙、长生、富贵等情节的描写,应该看到这是时代的局限,不过与全篇作品取得的成就相比,这只是白璧微瑕而已。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第314-316页,中国展望出版社)

6.小说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应当是小说的真实性。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家都十分重视小说的真实性,而且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所讲的真实性,都是指合乎社会生活的情理,而不是指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因此,“合情合理”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家评价小说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准。《柳毅传》作为传奇小说,当然不可能实有龙女、钱塘君、洞庭君其人,也不可能实有柳毅为龙女传书、与龙女结合以至成仙等其事,但是小说通过龙女前后两次不同婚姻(包办的与自由的)的不同结果(不幸的与幸福的)的对比描写,对封建包办婚姻和封建家长制度迫害妇女的罪恶所进行的揭露和批判,却是合情合理的。明代著名的小说美学评论家叶昼在(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回末总评)中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然趣了,何必实有其事,并实有其人?”这说明叶昼是非常强调小说要给读者以审美享受的。由于《柳毅传》的故事情节是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所以它既不是荒诞离奇,又不是实有其人其事。如此,小说就给读者以异乎寻常的审美享受。

(姜汉林编著《古典名篇赏析》第217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扩展阅读

甲文

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平?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耶?”

乙文

毅曰:“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平?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于有何术可导我耶?”

[阅读提示]

1.试具体比较两段文字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2.哪段文字更吻合柳毅的性格?为什么?

[参考解说]

1.两文在表述上出现了语序的不同:甲文先慨然应承,并表明自己的“义愤之情”,然后谨慎地询问“助人之法”;乙文则先摆“水深之困难”,然后表明态度,虽也助人,但给人以多少有点勉强之感。可见,两文在情感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2.甲文更吻合柳毅的性格。甲文既表现了柳毅的见义勇为,又可见出他的细心周密,充分体现出一个能解人之危、救人于难的刚毅勇为的义士形象。

《柳毅传》(节选)

经岁余,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秾饰换服,召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也?”毅曰:“夙非姻好,何以为忆?”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心求报。洎钱塘李父论亲不从,遂至睽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遂闭户剪发,以明无意。虽为君子弃绝,分见无期,而当初之心,死不自替。他日父母怜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于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余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余之意。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于,以托相生。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平?其后李父请于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子,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洎钱塘逼迫之际,惟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惟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客,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来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妻固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记。

[阅读提示]

1.把文中的龙女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作一比较。

2.与产生于同一时代的许多爱情婚姻小说相比,《柳毅传》的思想内容有其更为深刻之处,试略加分析。

[参考解说]

1.相同之处有:两人的遭遇相似,都因得罪公婆而被“毁黜”、“谴归”;性格上均具有美丽善良、重义多情、坚贞反抗的特点等。不同之处如:身份不一样(龙女为神,刘兰芝是人);结局迥然不同(前者依靠柳毅的援助、钱塘君的大战等,以美好结合、幸福一生为结局。后者尽管也有心爱的丈夫与她一起抗争,最终仍然免不了双双殉情);读者对她们流露的情感不同(龙女因为得到了神的庇佑,是幸运的,读者会为她感到欣慰,而面对刘兰芝的悲剧命运,读者更多的是同情)。

2.首先,作品所描写的柳毅救助龙女的侠义行为,完全是主人翁出于对旧社会压迫妇女行径的不平和激愤,表现出一种光明磊落的正义感,而龙女对柳毅的倾慕与追求,不是一见钟情,而是出于对柳毅的感恩图报,比起一般的“才子佳人”、“郎才女貌”之类的小说,有着高人一等的道德理想和审美感受。其次,在封建礼教重压下,妇女的命运一般只能是悲剧性的,李朝威在文中却巧妙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一个在封建社会里常见的悲剧转化成“喜剧”,给人以光明的昭示和幸福的憧憬。这也许正是本文在众多的唐代传奇中倍受人们喜爱和更为广泛流传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