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时间:2022-04-13 18:45:5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人民教育出版社周正逵

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编者注:本文是作者的论文《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中的一部分,经作者同意在语文论坛中登出,以继续“语文教育向何处去”的讨论。

  研究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方向。什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长期以来,人们还缺乏比较明确的统一的认识。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之后,我们国家整个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也随之明确了。

  但是,语文教学改革如何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深入展开讨论。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和言论来看,主要是对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由此产生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各种不同的主张。

  我认为:“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语文教学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一是要为现代化服务,二是自身也要现代化。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语文教学为现代化服务,就是要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改革,努力提高质量,提高效率,争取用较少的时间,尽快地完成语文教育的各项任务,为学好其他各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成材”创造必要的条件。

  语文教学自身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革一切违反教育规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又比较科学的语文教学新体系,以保证语文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

  语文教学为现代化服务和语文教学自身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使整个语文教学的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语文课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任务,只是通过必要的改革,在努力实现科学化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和迅速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我国的语文教学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语文教学的科学化,是语文教学改革合乎规律的发展。它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割断历史,应该按照“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方针,对中外古今一切言之成理、行之有效的好经验,都要认真研究,”并且有批判地加以吸收,作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基础又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加上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源远流长,历史经验相当丰富,所以研究中国青少年学习本国语文的规律,主要还是靠总结我们自己民族的经验(包括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同时也有必要从外国人学习他们本国语文的经验中,吸收一部分确实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是,决不能生搬硬套,或简单地“移植”,必须同我国语文教学的特点相结合,使之逐步“民族化”,化为我们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真正有用处。五四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忽视语文教学的民族特点,很难做到科学化,自然也就谈不上现代化。只有把民族化同科学化统一起来,语文教学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向前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现代化的起点,就在我们脚下。确定改革的目标,也要从实际出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经过纠正,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少慢差费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主要表现在:

  一、水平较低(不少高中毕业生语文基本能力不过关);

  二、学程较长(花十二年的时间去搞语文基本训练);

  三、容量较小(知识面窄,内容重复,方法单调);

  四、负担较重(课时最多,课业繁重,多劳而少功)。

  这种“费时不少,成效甚微”的状况持续下去,势必拖住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后腿,而且对整个国民教育,乃至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同四化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

  “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它的根本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提高教学效率,坚持走民族化同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奋斗。

  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根据目前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大体上可以提出以下几点:

  一、适当提高程度(普遍地、全面地提高语文能力);

  二、适当缩短学程(语文基本训练在初中阶段完成);

  三、适当加大容量(拓宽知识面,丰富训练内容);

  四、适当减轻负担(改进教法,讲求实效,严格控制课业)。

  既要提高程度,又要缩短学程;既要加大容量,又要减轻负担。这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科学化的体现。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加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把全部工作都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严格按照教育和教学的规律办事,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之路。

  关于语文素质的理论构想

  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谈论语文教学的成败与得失,也离不开语文素质这杆“秤”。但什么是语文素质?语文素质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什么是它的核心?语文素质应该如何进行检测和评估?这一系列重要问题,目前还缺乏深入研究,更没有形成共识。下面是我个人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后提出的一些浅见。

  一、语文素质的结构

  语文素质结构是一个包含多项内容的综合体。

  语文素质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语文知识、生活体验和文化教养为基础,以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为指导,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语文素质的整体结构图示如下:

  二、语文素质的内涵

  (-)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能力一般概括为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都很重要,都是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1.听话能力

  主要包括:语音分辨能力、语词释义能力、语段分析能力、内容概括能力、思想鉴别能力。

  2.说话能力

  主要包括:标准正音能力、日常会话能力、即席发言能力、专题讲演能力、自由论辩能力。

  3.阅读能力

  主要包括:文字认读能力、语言释义能力、文章解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著作研读能力。

  4。写作能力

  主要包括:文字书写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联句构段能力、布局谋篇能力、思辨立意能力。

  (二)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所必须掌握的语文基本知识,除了听、说、读、写的一般知识之外,还有语言文字学基本常识、文章学基本常识、文学基本常识和文化学基本常识。

  语文知识是形成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语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全面、扎实地掌握实用的语文知识,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1.语言文字学基本常识

  主要包括:语音学、文字学、语汇学、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基本常识。

  2.文章学基本常识

  主要包括:文章体裁、文章解析、文章写作基本常识。

  3.文学基本常识

  主要包括:文学题材、作家作品、文学鉴赏基本常识。

  4.文化学基本常识

  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三)生活体验和文化教养

  生活体验指对社会生活观察、分析、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文化教养指在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这两项也是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条件,对语文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思维品质指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审美情趣指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

  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对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五)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指政治方向、思想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它贯穿在语文教育和整个训练过程之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指导作用。

  从语文素质的角度来看,思想品德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热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3.学习和继承民族传统美德;

  4.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进行各项语文活动;

  5.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三、语文素质的检

  (-)综合考查

  要对语文素质所包含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考查,并做出综合评价,不能单从某一方面着眼,以偏概全。

  (二)抓住核心

  要抓住语文素质的核心,以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作为检验语文素质的主要杠杆,不能偏离重心,舍本逐末。

  (三)区分阶段

  要认识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意其阶段性的区分,从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考查重点,不能从概念出发,不分主次轻重。

  (四)把握能级  要把握各项语文能力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客观进程,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要求一步到位。

  (五)尊重个性

  要注意语文素质的一般要求,更要突出语文素质的个性特征,发挥特长,鼓励创造精神,不要搞统一模式,千人一面。

  (六)承认差异

  要有语文素质考查的统一标准,也要承认语文素质状况的各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不能要求整齐划一,同步发展。

  (七)简便易行

  要根据语文素质的特点,选用简便易行的考查方法,抓住要领,讲求实效,不要漫天撒网,搞繁琐哲学和弯弯儿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