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成语的语文教育功能(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07:1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漫谈成语的语文教育功能(网友来稿)

广东省和平县教育局    谢国平

漫谈成语的语文教育功能(网友来稿)

    成语首要的、最根本的功能是语文教育功能。成语是结构固定、音节整齐、意义精辟的短语。成语数量极多,西北师范学院编写的《汉语成语词典》收成语5300多条,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写的《汉大成语词典》收成语24800多条。成千上万的成语中隐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知识资源,只要我们善于指导学生去开采,学生就能够从中获得宝贵的语文知识财富。

    1.字词知识

    一字多义是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在成语中俯拾皆是。如“穷”字,在“一穷二白”中指工农业不发达;在“黔驴技穷”中指用完了;在“穷山恶水”中指荒芜;在“穷乡僻壤”中指荒凉边远;在“穷而后工”中指不得意;在“穷寇勿追”中指濒临绝境;在“穷源竟委”中指推究。一字多音在成语中屡见不鲜。如“丢三落四”与“落花流水”中的“落”字;“方兴未艾”与“兴高采烈”中的“兴”字;“改朝换代”与“朝气蓬勃”中的“朝”字,读音各异。同义词、通假字在成语中频繁出现,如“一唱三叹”等于“一倡三叹”,“三阳开泰”等于“三阳交泰”,“无动于衷”等于“无动于中”,“功到自然成”等于“工到自然成”,“归根结底”等于“归根结蒂”,等等。

    2.古汉语知识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是经常碰到的。如初三教材《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一些成语保留了这个句式。如“不此之图”,意思是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此”是“图”的宾语。又如“人莫予毒”,意思是没有人能危害我,“予”是“毒”的宾语。此外,“时不我待”、“时不我与”等也是这种情况。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也在成语中保留下来。如“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在下的人请教为耻辱;“不远万里”,不把万里之遥看得很远;“生死肉骨”,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还有一些成语,或保留古代词义如“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或保留用法特点如“五风十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不用量词。

    3.辞格知识

    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辞格,有比喻、夸张、凝粹、对偶、顶真等。学生通过学习成语可以掌握和巩固修辞知识。最大量的是比喻和夸张。用比喻辞格构成的成语有: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白云苍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化干戈为玉帛--变战争为和平。此外,还有“归心似箭”、“势如破竹”、“口若悬河”,都是完整的比喻格式。有的成语,从程度、形态、数量、质量各方面对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就是夸张辞格。如“一目十行”、“垂涎三尺”、“九牛二虎”、“气冲霄汉”、“功亏一篑”、“学富五车”、“锱铢必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等。

    其他凝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偶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顶真如“一传十,十传百”等。

    4 .文学史知识

    成语中包含了许多文学史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成语能增长文学家、诗人、词作家以及文学创作典故、理论等方面有趣知识。如:“呕心沥血”,讲的是唐朝诗人李长吉的创作故事;“陆海潘江”,指晋朝文学家陆机、潘岳;“一字之师”,讲的是唐朝诗僧齐已修改《早梅》诗的趣闻;“大江东去”,原是词中首句,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而成为词牌名;“煮豆燃萁”,讲的是曹植七步成诗的惊人天才;“生花妙笔”、“ 磨杵成针”,是关于诗仙李白的传说。

    5.语言发展知识

    语言是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的主要工具。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革。学生了解语言发展的性质,就会更加自觉地使用新的语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如“日薄西山”取代“日薄崦嵫”,“同心合力”取代“戮力同心”,“夜以继日”取代“焚膏继晷”,“拔苗助长”取代“揠苗助长”显示成语发展的大众化趋向。由“知难而退”创造出“迎难而上”,由“无的放失”创造出“有的放矢”,由“走马观花”创造出“下马观花”显示成语发展的创新性趋势。毛泽东同志给“对牛弹琴”赋予新的意义,对“实事求是”作出新的解释,是灵活运用成语的典范。 作者邮箱: xieguopingaaa@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