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点拨提高--探索初中新教材文言文的教学(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3 19:16: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激趣点拨提高--探索初中新教材文言文的教学(教师中心稿)

                                       石滩一中     刘水群

激趣点拨提高--探索初中新教材文言文的教学(教师中心稿)

随着当前教材内容的改革,初中语文新大纲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规定课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比旧大纲中文言文占20%左右增加了10%左右。可见中学语文新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大大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立足长远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很有必要对文言文教学进行探究,探索出更能符合新形势新教材和学生本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本人通过学习新大纲,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主要从激趣、点拨、提高等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怎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背诵好80篇的优秀诗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下苦功了。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从中了解我国古代的文物制度,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发明等。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从中吸收有生命力的语言,学习古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电视媒体激发兴趣,因为学生经常看电视,在电视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史剧,其中的内容与我们学文言文的内容有些是相连的。学生对它们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顺势诱导,让他们对电视剧的兴趣转移到学习文言文上来。

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到《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讲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讲到《石壕史》时,可以讲安史之乱的故事。讲到《陈涉世家》时,可以讲讲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入狱,受了宫刑后发愤著书和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通过穿插故事,就会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

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文言文。这为教学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文言文。根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它比其他任何一类文章的预习都更为重要。文言文预习的基本要求是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时代久远,文章所涉及的一些词汇,相关的历史社会知识,学生未必清楚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简要的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文章的时代背景,扼要的叙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对难词难句作适当的点拨。

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梗概时,需要:

1、利用课文注释。

课本中任何一篇文言文都有注释,这就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有时不仅要学生阅读,还要求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加深印象。但不要依靠参考书,特别是不要预先看译文或文白对照之类的书,因为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2、使用工具书

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文言文里,往往有使初学者按照现代汉语去理解的地方,以为懂了其实却未懂。如“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学生就会以为是现代汉语的“见”,而不会读成“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不查找工具书,学生也可能不把它理解为“时”。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利用工具书,以求得切实的理解,是必要而又重要的。

3、通读全文,把握全文梗概

在预习阶段,指导学生做到以上三点。要极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力求能把难词难句理解透彻,还有疑问要做好符号,笔记,以待课堂上让师生共同解决。

二、点拨引导,深究提高。

由于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单指导他们预习,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学还为时过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指导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步,可先点名让学生读,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和把握课文梗概的程度。然后教师可以范读,有条件的可以放录音。一方面着意读重点词语句段,给学生做示范;另一方面意在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

第二步,指导学生语译(口译),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环节,但并不是要教师代为翻译。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鱼,终生受用。”我们要教会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翻译,并作适当的点拨讲解,如能大体上译对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对于比较艰深的课文,学生难以全部语译,则可采取三种办法:(1)教师约略说明一段课文的意思,再让学生逐句语译,(2)教师语译难词难句,其他则由学生语译。(3)教师译出较难的关键部分,让学生译其他部分。

第三步,深究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

切实辨明词句的含义和作用,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1)要把握词句的含义,对于文言文来说,主要是认清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问题。

一词多义,如“故”一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其含义各不相同: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故:旧知识。

b.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故:特意。

c.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斗,问其故。(《两小儿辨日》),故:原因。

古今异义,如下面两句,加点的词,其含义都异于现代汉语: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对于个别常见,常用的虚词也要特别注意,如虚词“之”的用法。

(2)要认清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文言文中重要词语一定要弄清它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着一个“善”字展开。

(3)要注意文言文的通假字。要求学生每学到一课都要注意通假字的积累。

另外,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等知识,教师也应给与适当的点拨。

在辨明了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上进一步着手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着重从作者的思想、态度、时代背景,以及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去分析。

三、讨论质疑,指导诵读。

教学文言文,应和教现代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真正做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以“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即可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文,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

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朗读却有其独立价值。文言文课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采,而且篇幅短小,又特别适于朗读,占时不多。尤其是诗词等韵文,不朗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最妙处。中学生喜欢文言文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声音方面的美感。我国朗读这一优良传统,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必要继承和发扬。教师可以开展分小组或个人朗诵比赛,开展制作配乐朗诵带活动。根据新大纲提出的要求,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读读,背背,理解地背,应成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琅琅书声在课堂响起。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层次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抓关键词句记忆法,抓文脉记忆法等背诵方法。

四、分类积累,巩固提高。

要想系统地掌握好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分类积累,复习巩固这一环节不能缺少,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分类积累知识的办法: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整理归类,也可以制成卡片,归纳时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名言警句等。如:类别:一词多义    编号:1号

词语:志

1、动词,作标记,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2、名词,标记,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又如:类别:名言警句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通过这样分类积累,实际上已经达到系统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了。

五、课外阅读,写读后感。

叶老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用教。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阅读一些浅易的文言文。教师可以找一些浅易的课外文言文,并设计一些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尝试阅读。开始时,不要求学生完全领会,回答完全准确。相信通过不断练习,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教完一篇文言文后,可以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是深化理解和发展想象力的好方法。例如学完了《工之侨献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下列几个角度去写写自己的读后感想:⑴造假的喜剧。⑵爱假的悲剧。⑶反对弄虚作假。⑷重视真才实学。⑸关键在于提高鉴别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出来的感想,可取的应给与鼓励表扬,并在全班宣读,对不可取的应给与指点,不应责备。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本人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得出来的点滴体会。文言文教学既重要而又意义深远,愿能与同行们继续努力,研究出更多更好能符合新形势教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