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吟诵创设情境》--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16: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足吟诵创设情境》--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网友来稿)

舒丽   

《立足吟诵创设情境》--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网友来稿)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从小学开始就陆续安排了文言文教学,唐诗宋词中脍炙人口的诗句,历史散文中的佳词锦句、成语,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已内化为自己平日的言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陶冶了情操,可谓受益匪浅。但现在的文言文课堂现状让人担忧:有的教师将其演绎成了讲解词语解释、语法特点;更有甚者将其标准化题型反复操练,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试想:将课堂教学停留在字意的层面上,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意图上,文言文教学何日才能走出困境?  

   笔者认为: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应积极创设意境,通过听、说、读、写、画等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产生立体的情感体验,走一条立足吟诵,创设情境的教学之路,有助于学生走出误区。

                                                                        

   一、教学设想的目的

   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从而对其进行情感、人格教育,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语言环境,并非为了现在“教”与“学”而写。要通过文言文去感受文本作者的特定语境,并非易事。如何通过文言文去了解文本作者的内心活动,扩大教师的视野范围和情感深度,唤醒学生的潜在情感,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是作者创设本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新《语文课程标准》呼唤综合性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历史、地理、政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单一的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因此,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言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教师要上好课,必须除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外,还得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增强教育者之间的互相交流。为适应《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的需要,教师新的教学技能也将应运而生,如:搜集文言文材料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等。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养,把握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三、教学的构成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在文言文教学立足吟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运用听说读写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情感体验。

   1、立足吟诵、培养良好的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教师的吟读带动,因为韵味是从吟中来体会的,兴趣是从吟中产生的,语感是从吟中来积累的,素养是从吟中培养的,倾听教师吟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初略的情感体验。

   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体验,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对某篇课文的理解,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自身感受到、领悟到什么,有什么进步与提高。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作者所表达的内涵,笔者建议走立足吟诵、感受意境之路。

    2、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很大。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吸收”,而是一种创造。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应不拘一格,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形成独特的体验。

   如:《狼》一文中,屠夫与狼的斗争,有的学生认为狼的表现很精彩,恰如《孙子兵法》中的暗渡陈沧,可谓用心良苦,对此教师应予以肯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 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与说明,对同一情境刺激反映与表现,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体现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尊重他人的独到之处。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塑造个性的过程。有个性才有创造,与众不同才可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的展现过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名家李吉林、魏书生、丁有宽等教师就是我们的典范。

    3、听说读写画,形成立体情感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体验性,也就是说学生置身其中,心灵感悟,不仅用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嘴去说话,实手操作。韩雪萍老师说:“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是置身于使用那种语言的环境中去。”然而,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要置身语境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世界观。为了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因此,笔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发挥想象设计合理情节,通过听、说、读、写、画,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情感。例: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学中先让学生在配乐诗朗读中感受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和作者巧妙的用词;再结合诗人被贬的经历,去体会作者与琵琶女的共鸣之处,谈谈自己的感触;通过复读课文在脑中尝试再现历史,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写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或者用书画来描绘出作者的喜与悲,爱与恨;琵琶女的悲与欢,情与仇;社会的善与恶,是与非。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教学,让学生个性张扬,特长展示,立体体验,并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步延伸,情感逐渐变得细腻,思维逐渐变得敏锐,视觉渐渐变得深邃。

    回顾中国五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尚未完全诠释,我们语文教师任重道远。但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只要我们坚持不断挖掘,不断去探索,不断去研究,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日新月异,取得突破性发展。

 作者邮箱: shu_90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