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针 随机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3 19:15: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见缝插针 随机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教师中心稿)

上传者 :白云       作者: 广西横县良圻镇一中         黄美娟

见缝插针 随机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语文课又不是专门的德育课,我们不能包罗万象、迎风趋时地说教,而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即“见缝插针,随机育人”。

那么,如何做到“见缝插针,随机育人”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准教材的“亮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点”。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该让学生通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在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要让学生认识皇帝及大小官员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冰心的《小桔灯》,要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力戒忧郁颓废。

    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选准教法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可以说处于这个过渡期的初中生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心理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选取更为恰当的方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健康的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学生中男女同学不团结的问题,我们可以多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以前后桌为小组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如教学寓言《蚊子和狮子》时,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学生能自已看懂,而且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幼有“半幼稚”的特点--爱表现,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把整个故事情节表演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对于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我们得选取不同的教法,只有选准了教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改好作文、日记

   “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而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一般也都是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写日记更不例外,因此,作文是学生做人的体现,日记是学生心声的流露。因此,批改作文、日记,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写作技巧的批改,更应该通过批改作文、日记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坐标。几年来,我在学生作文写下的批语中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作文技巧方面的;一是做人方面的。而对于日记评语,更多的是从思想、做人方面的引导学生。

    例如,一位家庭条件较优越、学习成绩不错,而且担任副班长职务的女学生,以“孤独”为题写了一篇日记。她说,在这个班集体里,她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她却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男同学故意刁难她,女同学对她敬而远之,她很孤独,很忧伤,她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会这样对她,更不知道以后怎么在这个集体中学习、工作。作为这位学生的语文教师,我比较留意学生的表现,其实这位学生的孤独就是她那种倔强、傲慢的性格所造成的。针对这一点,我在她的日记后面写道:

    友情似水,在人生的道路上,它能为你解渴。处于没有水路段的你,心中的苦闷和忧伤老师表示理解和同情,但老师最想说的是--要想得到别人的爱,你必须先爱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友情,你必须先给别人友情。孤独的原因也许就因为你给予别人的爱和友情还不够吧。祝你早日找到能为你解渴的“水” !孤独的她很迷茫,但老师的一句话却能给她指点迷津,让她尽快走出迷茫的境地,我们又何必吝啬这几分钟的时间来写几句话?

又如,总结本学期的第一次测验后,我布置学生以“试卷发下来后,我感到……”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改作文时,出于我的意料,有一位得了17分的学生竟写了《试卷发下来后,我感到很高兴》。初看题目,我勃然大怒,心中骂道:这真是无可救药的白痴。但我还是怀着愤怒之情把作文看完了。他因17分而高兴是因为刚踏进中学的校园,对校园的一切感到很陌生,根本无心向学,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17分,他当然高兴了。其实从作文的字里行间,我能看出其实学生的“高兴”是假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因为太多的不适应,他对自己缺少信心,对自己的初中生涯感到渺茫。所以,看完作文之后,我的心也平静下来了,如果我对这位学生大骂一顿,不但学生没有救,连我自己也没有救了。于是,我挥笔写道:

   “你很聪明,不费吹灰之力得了17分;你很乐观,能含笑面对17分;聪明加乐观,再加上认真与勤奋,老师肯定十几年后的你一定是一条好汉!别让老师失望,也别辜负了你那聪明的头脑和乐观的性格啊!”

    从那儿以后,那位学生认真多了,在他后来的日记里,我不断地鼓励他,他现在已经成了班中的成绩中等的学生了。

总之,改好作文、日记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更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搞好语文活动

    教育改革不断地发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光凭每周几节课的学习当然是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开小灶”--搞一些语文活动给学生补充“营养”。比如,词语接力赛、表演课本剧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比赛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词语接力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那种敢于挑战的精神;表演课本剧本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大胆创新的精神等等。语文活动也是德育的小“缝”,就看我们能否好好地“插针”--对学生进行德育了。

    五、抓好“每日一句”环节

    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使许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不凡的业绩,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云:“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徜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因此,在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总能抓好“每日一句”环节,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课前的时间抄一句格言警句,并让学生尽量背下来。

    日积月累,学生抄多了,心中的那盏“灯”也越来越亮了,平时的交谈中、作文里、日记上,常常出现他们积累的格言警句,很多学生都懂得用格言警句来鼓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埋怨作业多,时间少,诉完苦这后,他在日记的最后写了这么一段话:“记得歌德曾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我没有充裕的时间写作业,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善于利用时间吧!”看后窃喜,我想这应该是“每日一句”的功劳吧。

    一个小小的环节,仅花几分钟时间,但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能对学生进行德育,何乐而不为?

    六、提高自身修养

    德国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选任课教师的性格、态度不同几个班,然后给各班学生分配完全相同的工作。结果表明,任课教师性格急躁、感情冷峭、对学生严厉的,学生大多精神沮丧,相互倾轧,不能顺利地合作完成工作;而任课老师情感丰富,而又热爱学生的,学生都具有和睦相处、正直互助等品格。由此可见,教师的修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的业务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德育。

    总之,语文老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至于如何育人,各有其法。既然不能长篇大论地说教,那么我们就充分利用每个教学小节,在教学中“见缝插针,随机育人”吧!

本文参考书目:

①《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田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心理学》(沈阳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中学语文教育学》(黄汉清、黄麟生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普通教育学》(徐学莹、张荣盛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魏书生文选》(第二卷)(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⑥《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03年第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