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爱--读《我们仨》

时间:2022-04-13 19:21:3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朴素的爱--读《我们仨》

  从书架上取下杨绛先生的新书《我们仨》,看到的是富有厚重感的封面、浆木色的竖条纹、粉笔灰般模糊的昵称、还有杨绛先生手写的:我们仨。如此淡雅干净的封面,不张扬,不渲染,和许多大鸣大放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书摆在一起,显得朴素内敛。书的封底,写着一行娟秀的字: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平白如水,字字是泪。

  杨先生在《我们仨》里写道:“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书以“我们俩老了”开始,叙述一个老人失去亲人的梦;然后他们失散在“古驿道”上,古驿道也就是生死离别之路;最后一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作者用朴素的笔墨,捡起记忆的温馨碎片,真诚地把“我们仨”半生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细致地写了下来。不着一点文采,却尽得风流,字里行间弥漫着朴素的亲情和爱情,这样的爱,密密柔柔,浅入浅出,却是最为动容,最为蚀骨啊。

  一个饱经风霜年逾九十的学者,回忆起半生的爱情,依旧是那么朴素单纯的。没有死去活来,没有海誓山盟,他们的爱,就是“拙手笨脚”的钱钟书先生清晨起来煮一个“五分钟蛋”、烤面包、热牛奶和红茶;他们的爱,就是晚饭后在牛津的郊区、教堂、闹市和公园“探险”;他们的爱,就是天各一方的时候,为对方记下琐碎细致的生活日记,这些琐事好比“潮退潮落滞留海滩的石子”,他们在久别重逢时把“石子”掏出来玩味品赏……

  虽然三个人失散了,现在只剩下一个老人,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然而,朴素而温暖的亲情,却在阴阳殊途中,把一家人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书中,杨先生毫不掩饰对父母之爱和女儿之孝的赞誉之情。她说:“阿瑗是我生平杰作!”书中从阿圆诞生开始,写尽她的可爱乖巧聪慧和孝顺。阿圆五岁的时候,爸爸从外国回来,两年不见,阿圆不认识了,看到爸爸把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说“这是我的妈妈”。父亲反问谁先认识你妈妈的?她振振有词地说:“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后来杨绛先生夫妇被打成“牛鬼蛇神”的时候,阿圆先假装贴一张和父母划清界限的大字报在楼下,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跑去看父母,用人造棉给妈妈做一套睡衣,又给爸爸一玻璃瓶装了剥去糖纸的夹心糖。三个人近在呎尺却不能相聚,眼泪往肚子里咽。阿圆晚年患脊椎癌住院的时候,杨先生写道:“阿圆住到了医院去……我的阿圆,我唯一的女儿,永远叫我牵心挂肚的,睡里梦里也甩不掉……”用不着妖娆繁茂的解释,读到如此朴素却情真意切的句子,我感到的是心灵的颤栗。因为朴素的爱,是一种力量。

  朴素的爱,它不是花朵,它是烟。它不凋谢,它只飘散……

                          来自南方社区“文心雕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