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切入与创新思维(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39:3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切入与创新思维(网友来稿)

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虞锡平

新课切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现代教育学证明: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被喻为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传统的新课切入模式,往往跳不出单调地介绍作者作品,交代时代背景,检查预习复习等较为机械、呆板的公式。这种观念陈旧的切入方式,显然已不适应目前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又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可以说,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教学艺术。因此,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凝聚着自己别出心裁的追求和匠心独运的开拓,尤其在新课切入点的创设上,更是会用独特的创新思维去精心设计,以图在上课伊始,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渴于求知的学习动机,从而自主地开启思维,情绪高涨地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去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课堂切入方式呢?下面就我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创设了以下几种切入方式,与同仁一起商榷讨论。

一、入境切入法。入境,即想象角色,进入情境。所谓情境,按照建构主义理念,就是指与一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活动情景或问题情境。一些优美的古诗文和现代散文十分讲究意境美,形象性很鲜明,针对其特征,不妨采用入境切入法。例如,教《过故人庄》、《望天门山》、《天净沙秋思》等一些古诗时,可参照诗歌中的景物画出一幅幅图景,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为诗人,图文并茂,身临于其境地学习,这样一方面能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学起来也觉得轻松愉悦。教《我的本命年》时,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过年的情境,放一些节日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进入一种过年的情境氛围中,来感受过去和现在过年的异同。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可在课前绘画一幅渡江草图,让学生想象成一名渡江战士,以图授课,增加课堂生动性。另外,在教诸如《故宫博物馆》、《苏州园林》、《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一些形象性较强的说明文时,可叫学生设想为导游,结合投影展示的建筑结构图示,进行情境化教学,从而寓情与趣于一体。又如教《核舟记》时,可以让两个同学分别扮演苏东坡、黄庭坚来表演“苏黄共阅一手卷”的情景等。

二、抛饵切入法。切入艺术贵在质疑问难。优秀教师在切入时,常常通过抛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话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例如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可先抛出问题:鲁达怎样打死镇关西的?课前先切出高潮点,通过这个“饵”,再引出“为什么要打?”“打的发展过程怎样”等一系列情节。又如,在教《端午日》时,可先抛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本地端午日有哪些风俗吗?”再如,在上《范进中举》一课时,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范进是不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然后引出课堂讨论或辩论。当然,抛出的“饵”必须精心选择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事件或问题。

三、实验切入法。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可见,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实验也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一些与相关学科相渗透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实验切入的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死海不死》的切入,可先行给学生做一个试验。把一个鸡蛋先放在清水中,然后再把它放到高浓度盐水中,进行对比,借以增强学生兴趣并有助于透彻理解课文。又如课文《斜塔上的实验》的切入,也可先让学生做一个物理实验,用两个质量相同而重量大小不同的物体从高处同时放下,让学生仔细观察,以此来自主体会,探究其成因,进而展开课堂教学。

四、激趣切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寻知识,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而在切入新课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可先讲一个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吴刚伐桂”或“后羿射日”等,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进入中秋咏月的学习环境。另外,也可以用猜谜语、演小品、抢答提问、词语接龙、听乐曲、做游戏等方式来作为切入点,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寓教于乐的活动,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五、情感切入法。教育学证明:积极的情感是智慧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新课切入时,用激情般的言语往往能迅速创造出一个艺术性的氛围,就能深深拨动学生的情弦,使之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许多感情基调明显的课文,可以采用相应的情感切入。例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课文时,因为这些文章有着悲怆、沉郁的感情基调,切入时可采用朗读或放饱含悲怆的录音方法,创造一种凄怆哀悼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听后沉浸在“哭别总理心欲碎”的氛围中,受到强烈的感染,教起来会更有效。如教《背影》时,可通过描述情节的方式,让学生先沉静在“父子相别泪欲流”的浓浓亲情氛围之中,来加深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再如,教《最后的演讲》一课时,可营造出一种感情凝重、激情昂扬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

当然,好的切入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可以灵活地创设不同的切入方式。从而,使切入艺术不断地创新、变化,让学生始终处于新鲜而情趣相谐的境地。不过,切入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一种情趣原则,而是一种更佳的课堂效益。所以,在创设切入点时,还应避免去刻意追求切入的新颖独特而不顾课堂效益泛泛而谈的情况产生。

(作者地址: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虞锡平   邮编:21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