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魏书生,看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为与不为(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38:5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阅读魏书生,看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为与不为(网友来稿)

袁兵                   

阅读魏书生,看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为与不为(网友来稿)

  时常有人说,语文改革推进最慢,效果最不明显。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应如何适应改革,发挥个人的长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呢?近日,笔者再读魏书生的著作,受益非浅,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对症下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而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

  教育专家魏书生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的运转起来了。”从他介绍的经验我们看到,通过他的三年训练,学生在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这是:学生养成了一篇短文听一遍,就试着归纳中心,分析层次结构,复述课文内容的习惯。养成了口头作文、口头总结每节课学习过程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教材、读课外书,积累格言,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就写的方面而言,学生养成了自留作业,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试题,写日记,办《班级日报》的习惯。以写日记为例,三年中最差的学生都写了15万字以上的日记。

   在新课程改革中 ,我们语文教学要取得突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迫切的。魏老师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哪一样却都需要花费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

  二、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魏书生教育改革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营造了师生互助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 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学习魏书生,教师首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在《课标》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要相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魏书生认为每位学生都潜藏着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这样他的助手越来越多,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学着帮他留作业,批改作业,出试题 ,评试卷,批改作文。

    其次,要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做到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学习过程的人性化、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一大亮点。魏书生认为完善的人性就是每个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劳动、学习、创造、亲情、友情、爱情、责任感、义务感,直到具有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作的那部分人性。即使对这些需要不那么强烈的同学,我们也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不管这种需要多么难找寻,有的甚至压迫为潜意识,也要叮嘱自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历尽曲折,也要把这种需要找寻出来。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同学们都应该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 的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1978年魏书生从工厂来到学校时,是不会教中学的,但一年多时间,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经常与学生们商量,教什么,怎样教。在一些心里没有底的问题上,他总让同学们举手或投票表决,确定怎么办,这就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的较大的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的自觉、热情的支持,因为学生都有维护自己选定的方案的心理。比如:作业究竟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统一?单元或平时测验是进行,还是不进行?作文是同学互批,还是由教师批?日记是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教材分析是假期写,还是开学写?这些较大的问题,他都和同学们一起商量,需同学们举手或投票表决后,再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办。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魏书生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

   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凡事与学生商量着办,这是魏书生成功的经验,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的职责地位,在“为”与“不为”之间正确定位,我们要从过多的包办、越位的角色中转变过来,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走下来,要当好学生的引导者、参谋者,当好平等参与、积极参与的表率。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打破束缚学生学习的条条框框,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更深入、更彻底。

    

    

    

    

    

 作者邮箱: hmyb1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