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3 19:42:0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冬天之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东省垦利一中    丛明娟

《冬天之美》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冬天之美》对乡村冬天的出色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   神追求。

          2、 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 课文的有感情朗诵。

          2、 作者情感、情操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出示谢灵运和毛泽东的诗词,并比较二者,得出:同是冬天美景,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关键在于心态不同。法国著名雕塑家曾经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引出:对于冬天,人人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国外友人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作者简介)

  二、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自读。

  三、讲解:

     在这遍朗读的基础上,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首先来看题目,“冬天之美”,那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内容给题目加上一个定语?

     很好,是“乡村”。

     第二个问题,一篇文章中最能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感情倾向的一句话或一个词就是这篇文章心灵的窗户--眼睛,也就是“文眼”。那么,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

     很好,“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要重读,是哪两个?为什么?

   对,“乡村”,它说明作者爱的是“乡村”的冬天;“从来”也需要重读,这说明这种感情由来已久。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乡村的冬天,那么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做出了描写?

   很好,是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里描写了那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对,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报春花、紫罗兰、孟加拉玫瑰,还有鸟儿、白雪和冰凌。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太麻烦,谁能总结一下?

   很好,阳光、麦田、鸟儿、白雪。那么,这几种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阳光是“最灿烂、最辉煌”的。

   鸟儿是“喧闹”而“美丽”的。

    白雪是“璀璨”而“神奇”的。

   麦田是“广阔而鲜艳”的。花草是“生机盎然”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在对课文理性理解的基础上,再参看图片感性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冬天,在我们的眼里,是很寒冷而枯燥的,但是作者却把它描绘得如此美丽,你是否也开始喜欢冬天了呢?相信大家一定会期待着今年的冬天吧!下面就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所描绘的这幅冬景是否完美,有没有缺陷呢?

   提醒大家一下:茅盾曾经说过:“自然是美的,但如果缺少了人的活动,自然又有什么美可言呢?”

   很好,景物虽然很美,但却美中不足。因为缺少了“人”!

   乔治桑真是位丹青高手,最后作为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她隆重地推出了人。请一位同学将这一部分朗读一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漫漫冬夜里,大家不分男女老少、长幼尊卑,围着炉子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这样的夜晚无疑是--和谐而融洽的。“围炉夜话”从自然之美写到冬天之美,乡村的冬天带给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自然美与精神美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愉悦之情和美的感觉。

   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曾经说过:“自然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的确,美景也许易寻,而真情却是无价的。人,才是冬天“美”之灵魂、“美”之根本。这真是景美--情更美!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冬天之美”,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否多余呢?如果不多余,那又起什么作用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是的,第一自然段中城市的“丑”与下文形成了对比,还为下文作了铺垫与衬托,从而突出了乡村冬天之美。而且,第一自然段也深刻地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感情与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的突出特点就在于情景交融。请同学们用心体会。

   好,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练习。

   (见课件)

 四、总结:自然之美在于它能激起人类愉悦的情感,而只有具有美的情感的人、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才能欣赏体会到。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美就是我们所爱的东西。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希望同学们天天都有个美好的心情,天天都作个美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