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命题思路及应对策略》(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47: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鉴赏命题思路及应对策略》(网友来稿)

  刘锡伟  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

《古诗鉴赏命题思路及应对策略》(网友来稿)

  作为3月1日《古诗鉴赏初探》的补充,仅供参考:

  主观笔答式古诗鉴赏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在近两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联系分析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和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王维《过香积寺》,可以理出以下思路:

  1、在诗歌发展上,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高峰。诗歌鉴赏,首推盛唐,充分体现了命题人对于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的正确把握。

  2、在体裁形式上,近体诗在唐代得到全面发展,绝句、律诗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两年来的命题选择(2002年为绝句,2003年为律诗)恰恰关照了这两方面。

  3、阅读任务上,字数有所增加,从七言绝句到五言律诗的考查转变中适当加大了阅读量。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思想。

  4、作者选择上,“诗仙”李白、“田园山水”诗人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很有代表性,人物的选择对于考生来说都不陌生,这样就很好地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了一起,增强了题目的可亲度。

  5、从出题思路来看,两年的高考都进行了有效信息的提示,在题目设置上逐步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信息的提示下进行思考,回扣原文,组织答案,减少对新题型的畏惧感,增强答题的可操作性,有效地保证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探索进行。

  6、从考查重点来看,2002年对“‘关键’之说”谈看法,2003年找“诗眼”并赏析,两年的题目都反应了点面结合的思想。重在考查学生在对全文整体感知能力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进行解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近两年的全国高考命题思路,结合春季高考和北京、上海高考试题,联系以前诗歌鉴赏题目,仅代表个人观点对全国高考命题形式进行大胆展望,略谈应对策略,作为高三复习的一点参考:

  1、总体上来看,依据诗歌发展脉络,内容选择依然会放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时代代表性形式和代表性作家身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很有代表性。唐代诗歌依然是考查重点,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应该注意。根据从七言绝句到五言律诗的选题思路,“诗圣”杜甫的七律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诗词特别是词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宋代的一些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比如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等。

  2、⑴从形式上看,“第三联”词语的运用要求考生有基本的文体常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律诗与绝句、律诗的“四联”称谓(首联、颔联、颈联、尾(末)联)以及词的基本常识(小令、中调、长调,上、下阕等)等应适当了解。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和2001年上海春季高考“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诗”等就是对这方面知识的明确考查。

  ⑵从内容上看,“折柳”意义的把握就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折柳”是曲名,曲子的意蕴是折柳赠别,从其内涵的动作行为我们可以称之为“事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古诗鉴赏考查的基本要求,而把握诗词的形象也是我们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的抒情主人公),也包括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捣寒衣”)、景象(景物形象,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石灰吟》中的石灰等)等,即人、事、景、物等。2003年春季高考“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就是对“物象(雁)”的考查。有了形象的知识基础,对于不同内容的诗歌如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的把握就有了切入点,同时对其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用典等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总之,我们在学习和复习中都应自觉加大积累量,不断拓展知识面,构建良好的知识基础。

  3、从阅读量加大的角度和对学生联系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诗歌比较鉴赏形式应当引起重视。对比是文学鉴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在比较中可以找共性、求差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有比较才有区别,在比较中更容易把握诗歌的特点;同时可以检验学生的平时积累。2000年上海高考出现了比较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和王驾的《雨睛》的主观命题形式;2002年北京高考设置了畅当的《登鹳雀楼》与王之涣的同题诗作的比较,隐性地考查了学生对王诗的掌握程度。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和2003年上海试卷,古诗鉴赏题也都以“比较鉴赏”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不同作家作品、同一作家不同作品、同一题材不同作品等的特色比较,自觉加大鉴赏力度,提高鉴赏层次。

  4、古诗鉴赏点面的考查形式基于整体感知能力,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而突现重点。在平时的学习中,在知识积累的同时,应加大诵读量,养成良好的整体感知、重点突出能力。古诗鉴赏的选材肯定不是平庸之作,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会有一定的特色,而这一特色往往就是考查的重点。我们做古诗鉴赏题目时,可以先阅读所给的古诗,在整体感知诗歌的过程中注意体会古诗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自己分析鉴赏的第一印象。而这种第一印象很可能与出题人所设题目不谋而合,这无疑会提高答题的可操作性。

  5、古诗鉴赏的命题形式从客观变化到了主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客观诗歌鉴赏题目的选项依然可以作为我们研究高考考查思路、角度的一个参考。

  6、命题思路上,会有充分的提示信息,这是答题的重要依据。虽然感性材料的积累比如时代背景、作家风格等在答题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最重要的是根据考题要求结合具体材料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切不可离开具体材料单凭感觉任意发挥。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就一改其豪放风格。这样,在复习中应加强对试题中要求和材料的分析,克服答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作者邮箱: tzlxw@e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