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苏幕遮》 导学案设计(高二选修)

时间:2022-04-13 19:54: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苏幕遮》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编写人   xx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3、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3、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在诵读品味中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说到荷花,我们都会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历代文人中吟咏荷花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咏荷佳作--《苏幕遮》,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笔下的荷花勾起了他怎样的思绪。

知人论世  资料链接

1  关于作者

周邦彥,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曾替朝廷管理音乐。著有《片玉集》,也称《清真集》。

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词中老杜”,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周词以雕刻取胜,但这首《苏幕遮》,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周词中可算是少数的例外。

2、文题背景

苏幕遮,唐教坊曲,本西域舞曲,是当时高昌国语言音译,原意是披在肩上的纱巾。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本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

走入文本   咬文嚼字

诵读词作,初步感知

1、请同学朗读(检查预习)

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燎(liáo)  溽(rù)  侵(qīn)  窥(kuī)   楫(jí)  浦(pǔ)

2、教师点评,指导诵读:

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3、全班齐读

[设计说明]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合作探究  分析文本

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板书)

一个夏日雨后初晴的早晨,在鸟雀欢快的叫声中,作者看到阳光照耀下的雨后风荷,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的一切多么像故乡的景色啊,于是,旅居京华已久的诗人心里浮起了挥不去的羁旅思乡的情绪和轻舟归乡的梦境。

[设计说明]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结构和内容,积极酝酿感情进入词的赏析。

2、词的上片写景,写了哪些意象?是从什么角度着笔的?抒发了什么感情?

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那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1)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呼”和“窥”两个字有何妙处?

明确:“呼”和“窥”这两个字用的好。

呼:更显人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窥: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鸟雀在窗外欢呼,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

诗词鉴赏炼字题做题方法:①找出所练之字;②释义,赏析。

4、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 请赏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几句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接着,词人的视线推向整片荷塘。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有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风荷出水(板书)

【明确】:这两句词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第一,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婷婷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第二,精于炼字。“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对词的语言进行赏析,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5、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雨后风荷。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情与景的关系:见景生情。

6、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我的家在南方,可是我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词人的乡愁很浓,可语出淡然,这愁绪便如薄雾轻烟。作者为钱塘人,久客京华的羁旅之思,伴着浓浓的乡愁溢于言表。

7、写相思的古诗词中有一种常用的写法:以想象对方思念的情境来表达自身柔肠似断的思念。这首词有这种写法吗?试作分析。

“五月渔郞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可非常想念你们,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这样,更突出了词人的乡愁。

8、这首词下片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明确】:从故乡的朋友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的《月夜》用设想妻子思念自己而儿女不懂思念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思念远方的妻与子的复杂感情。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把握全词主旨和作者写作特色,比较阅读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拓展延伸

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荷花来比喻自己美好高洁的节操。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王维《山居即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历代文人咏荷的诗词举不胜举,但周邦彦的这首《苏幕遮》,看似信手勾勒的几笔,却令人叹为观止,成为独步词坛的经典之作。)

[设计说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回顾所学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知识积累。

巩固提升  达标训练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B.“鸟雀”二句是说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

C.“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

D.“久作长安旅”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词中用“长安”借代汴京。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B.这首词即景抒情,而“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所奇。

  C.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一呼晴一干宿雨一风荷举。

  D.这首词想像神奇,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

3.周邦彦是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大词家,词誉极高。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这首词上阕的“叶上”三句“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本小题主要考查能否准确理解词句。“侵晓窥檐语”是描写小鸟破晓时分在檐头窥视、啼啭,而不是写作者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这两句描写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A、D二项有注解作。D项可参照第③小题题干语。C项“干宿雨”自然少不了风的作用,“叶上”二句上下本有照应,但就本句而言作此解即可。)

2.D(本小题主要考查鉴赏能力。此项错误有二:其一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一语不符合词意,应是借向渔郎发问引出梦境。其二,评价为手法巧妙无误,说“想像神奇”则言过其实:以写梦境来抒发思乡之情,以及用“渔郎相忆否”发问。固然显示了词人丰富的想像力,却也未达神奇程度。ABC二项从不同侧面指出了本词的艺术特色。)

3.答案示例:王国维的评价恰如其分,“叶上”三句确实写出了溽暑时节的清晨,雨后放晴之际荷花的神韵。这三句描写准确,刻画生动,一个“举”字尤其传神。词人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旭日的照耀下,在晨风的吹拂中,荷叶上面昨夜的雨水已经不见踪影,片片绿叶洁净圆润,个个昂首挺立在水面上,精神抖擞,丰姿绰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