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课道教学模式解读

时间:2022-04-13 19:53:0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目标引领课道教学模式解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也有教学目标,但教学主体不约而同的指向了施教者---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层次,而我们的“目标引领”其意之一就是为了纠正传统教学目标拟定不科学的积弊,其二,我们的“目标引领”要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并且必须具体明确,让学生清楚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要达到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时时有目标,处处围绕目标走的目的。让目标成为指引学生课堂学习的灯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标引领课道教学模式解读

“课道”是相对传统的“教道”(道义让学生收获知识感到快乐、道理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途径和方法学习知识)和时下较热的“学道”而言的,前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者放上了“神坛”,学生只能顶礼膜拜进而成为了储存知识的容器,毫无兴趣可言。后者则有过大的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在课堂环节中应有作用的嫌疑。而“课道”则更好的遵从了“教学相长”的原则,不“厚此薄彼”,将“教”与“学”恰如其分的置于天平的两端,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体现教师的价值。现就

 “目标引领﹒课道”教学模式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我们看一下它的操作流程:①明确目标、②自研自探、③对学群学、④困惑展示、⑤精讲解惑、⑥巩固强化、⑦目标检测、⑧目标反思。根据这八步操作流程,把导学案的编制分为两个大的模块,即目标研习、目标检测。当然模块的名称根据不同的课型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总体上在一节中的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出这两个模块的大体框架。

①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教学流程的第一步,要求每课时的导学案都要设置适合我们学情的学习目标,而且学习目标的表述要使用叙述性语言,变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全具备。同时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努力方向。对于目标解读的方式要深刻、具体,目的是要学生更明确、更容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②自研自探

这是一课时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完成的主要任务。针对学情,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复习旧知;二是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是简单的能力提升。但是在三个层面当中要以第二个层面为主。为什么要体现三个层面,因为“不温故”就不能“知新”,没有基础就不会形成能力,没有能力的形成最终基础也便失去了意义。此外每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和要达成的目标。具体展开如下:

首先,对于旧知识的复习,在实际教学中一直被老师们忽视,古人讲“温故而知新”,所以没有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复习便不会有我们学生们对新知识更好的掌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题型,通过具体的训练题目的形式达到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应用。题目的数量宜少不宜多,要精练、典型。因为这一环节毕竟不是课堂的主要内容,课堂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当然也可以采用构建知识框架、默写知识要点的形式来进行复习。

其次,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材)的研习要尽可能的把学法指导写具体,让学生有“法”可依,使学生在学法指导的框架下能够顺利的自学文本材料。文科性质的学科可以用知识树、思维导图、大括号等形式总结知识点,找出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知识的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本课时的知识脉络。理科性质的学科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理科的例题、公式的推导过程,解题的思路)要适当给学生做出提示搭好“梯子”,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

最后,简单的能力提升要求老师们要尽可能改变直接拿成题做训练的做法,尽可能向情景化、生活化、探究化的方向发展,题目本身要极具代表性、典型性。

③对学群学

独学、对学、群学是新课堂中重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第二环节“自研自探”的基础上,通过对学,解决独学过程中没有解决掉的问题;通过群学解决学习对子之间解决不掉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层层化解,这实质上也是一个兵教兵、兵强兵的学习过程。对学、群学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其所能互帮互助,把自己的短处充分暴露出来,把自己的长处充分展示出来。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深入到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之中,不能死板的成为看客,要与同学们同呼吸、共命运,充分调查学情,为下一环节的精讲疑惑做好准备。

④困惑展示

“展示即发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创造、展示即提升”。展示困惑,这是我们以前的课堂最大的缺陷,我们可以思考,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展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把不会的学会,把不明白的地方暴露出来,解决了不会的就是我们的进步。但是原来的课堂上,我们一直发表正确的解题结果,展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亮点。自己会了的东西再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充其量算作一种学习上的“显摆”,把不会的东西亮出来,让同学、老师帮助我们来解决这才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展示环节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本小组的学习困惑之处条分缕析的展示出来。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展示困惑时要具体,对一道具体的题目来说,困惑之处在哪里?对文本来说哪一部分文字不能理解,只有问题具体了,别人的帮助才能更具有针对性,笼统泛泛只能让别人无所适从。

⑤精讲疑惑

各小组的困惑展示出来之后就是如何解决这些困惑的问题了。两种方式,一是小组之间互相解答,在帮助其他小组解惑的过程中可以把本组或个人总结的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拓展、生成的新知识展示出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等互动活动,形成班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享受获得知识的幸福和快乐。二是,遇到每个小组都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及时介入答疑解惑。老师既可以在各小组交流完后出场,就各学习小组的交流活动,加以点拨、拔高、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和方法,构建知识框架;也可以穿插在小组活动之中出场,将教师的答疑点拨穿插在各小组的互动过程中,通常是在一道题目的展示、点评和质疑之后,学生遇到困惑、疑难不能自己解决时,教师才出场介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误区、知识盲点等进行纠错、补充和强调,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强调精讲,就是重点是突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之处加以矫正,对学生学习不全面的地方加以补充,更加体现老师的点拨拔高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者,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记忆的、思维的;基础的、能力的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老师运用火眼金睛去发现,运用智慧去完善,使学生得到正确、完备的、具有灵活性的学科知识。

⑥巩固强化

此环节是在学生各小组成员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后,针对刚刚学过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或强化记忆,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是对本节课学习的一个总结和回顾。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老师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规范的导学案中所涉及题目的答案,或者完整的知识体系、规律、技能等。二是适当的巩固强化的方式。可以采用对子之间互查、教师随机抽查来检测巩固强化效果。及时的巩固强化才能为后面的当堂检测做好充分的准备。

⑦目标检测

检测是明晰学习效果的最好手段,对学习内容掌握,也是制定下步学习方案的抓手,另外也是给孩子长久的学习兴趣,不因掉队而厌学的良好保证。检测的目的不是为了看谁会而是发现谁不会,发现不会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学会。这样的追求,让学生不再害怕考试,也养成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在当前体制下,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此环节通过几道典型、针对性题目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当堂检测的题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以10-1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个别学科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保护差生积极性,促进优生成长。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对子互换导学案,相互批阅或者直接出示答案,组内研讨的形式处理,教师对存在问题较大的题目当众提示一下即可。

⑧目标反思

没有反思就不会有发现和进步,及时填写“回顾反思”栏目,把本节课自己的疑惑点、成功感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学生弱项跟进的重要信息和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

总之,模式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但不变的是尽可能多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孩子有一个更大的收获,真正成为“国际的、未来的、不一样的”人! 

李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