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是我们永不止步的追求

时间:2022-03-03 19:19:2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创新是我们永不止步的追求

  教育创新(Educational Innovation) 即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的教育活动有具体的教育目标,总的来看,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创新活动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育创新是我们永不止步的追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创新是我们永不止步的追求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现有学生1000名,教师70名,20个教学班,教育教学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县前列。2004年11月28日聊城市初中教学工作会,2005年11月12日全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现场会,2006年2月23日全省教研室主任工作会、06年5月12日全国教育实践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06年8月7日全国中语会课堂研究中心第22届年会、06年9月18日全国农村名校长经验交流会,先后在杜郎口中学召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社《内参选编》、《当代教育科研》、《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报刊都报道了有关教改内容。到目前,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参观学习人次达6万人。

  1998年前的杜郎口中学,满目疮痍,不堪回首,连续十年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在全县初中教育史上倒数,每年升入高中学生不足10人,甚至本校教师子女也纷纷转入外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常规上课就成了问题,教师无心教,学生厌学、逃学乃至辍学,学校成为每年人大代表评议的黄牌单位。

  一、灌输式教育阻碍创新人才的诞生。

  实行强制灌输,把学生视为知识容器,把人作物,教师扮演了知识的仲裁者、传授者、控制者角色,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储藏者、应试者。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辨别是非的批判意识,也没有创新实践的精神,只是逆来顺受的绵羊,不加品味与咀嚼的填食鸭,实行照搬照抄的教育、死记硬背的教育、囫囵吞枣的教育,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知识的奴隶,由苦学到厌学,由厌学到辍学。有的人把当今教育称之为苦难教育也不过分。具体体现在下边四个方面:

  (一)教师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

  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学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形式全部由教师掌控,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成了看客、道具、附属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抄记,谈不上对知识的过程体验、感受,更没有形成能力之说,比的是单独记忆力,看的是考试准确率。

  (二)共性教育,培养听话的学生。

  同样的目标,同样的进度,同样的要求,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步骤,同样的答案,甚至同样的性格,等等,同样的太多太多,像是从一个模子生产的产品一样。共性教育,一个特征就是听话的学生,惟命是从,教师口谕便是圣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张扬、性格成熟的绊脚石,在教师心目中,学生应是无条件顺从的听话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背过老师口授言传的圣经。考试时按老师讲的内容去应对。敢于质疑教材、权威,勇于探索创新到底哪里去了,这怪学生吗?应该怪谁呢?

  (三)大题量机械训练,压的学生透不过气来。

  教师们都清楚,单纯靠学生课堂上的听讲就能拿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绝招就是让学生长时间,大题量地去训练,通过训练,达到应对考试的目的,上课做作业,业余时间做作业,甚至学生边吃饭边写作业,晚上加班做作业,有的到晚上12点还做不完作业。现在有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晚上要写30页作业。课外资料也日渐多起来了。每科都要配上两种以上的资料,现在实行一费制了,教师发动学生让家长到某某书店,某某地下印刷厂去购买,教师不敢出面给学生共同购买,转移到家长、学生单个出手。现在的辅导书、资料、训练册非但没减反而增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就抄袭,或者由家长代替完成作业。

  (四)师道尊严,体罚、变相体罚时有发生

  教师与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教师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神圣而不可侵犯,对完不成学习任务或者没有按教师意图去办事的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成家常便饭,学生的心灵得不到安慰,心理紧张,精神恍惚,厌学思想严重,愿放假,快离校的心情非常急迫。

  在此背景下,课堂教学探索犹显重要,改变师生紧张的关系、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听的被动局面刻不容缓。

  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放课堂很关键的一点便是让同学们的心灵得到放飞。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者必须融入教育对象中,避免师生在精神上的分离。

  尊重是办好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的知识水平、生活条件、家庭背景、社会经验、人生体验等可能存在着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相互友爱,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尊重差异,同学之间是有差异的,差异表现有众多方面,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品质差异、条件差异等,作为教师,应承认差异,并立足现实,在尊重的基础上改差变优,促优求进,切不可粗暴或带有色眼镜待人,尊重同学们的情感,师生交流是心灵的呼唤,教师的工作是滋润心灵的过程,让每个心灵都得到安慰,让学生真情流露,能给老师说知心话,师生之间平等友善,亲师信道,处处流淌着亲情与关爱。尊重同学们的个性,不仅是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宽容学生们的“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鼓励学生发疑、质疑、析疑、解疑,让学生敢于挑战课本、教师、权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平等民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保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发展学生。教学不是一味地如何教,而是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并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这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并能尊重个性,因而有利于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有不同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认可并鼓励学生合作,毕竟自我认识是有限的,资源共享,你有一个观点,他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互相交换,可以有多个观点。也可以争辩,在争辩中可以开发思维,精力集中,动用多种器官联合表达,争辩可以引向深入,争辩可以使真理更加明辨,争辩可以向他人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争辩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严肃、科学。教师要善于提供同学表达的场景与舞台,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本班不可缺少的主角,“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您一份惊喜”,表达了同学们是多么热切表现自己。“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这就是我们的教学观。

  自主探究,积极向上,民主平等,互助互帮,让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是我们教学文化的特征。我们的学生在自学中理解,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从而形成了我参与我快乐、我交流我提高、我自信我成长的自主发展心理平台。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师生在有效的互动中得到生命意义上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教学就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而交往是主体间进行的相互活动,它反映的不是人与自然或人与物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为主体的关系。主体之间交往过程能够互相认同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对独立和相互平等的主体;二者在平等对话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也得到教益;学生在得到教师教育、启迪的同时,反过来又影响和启发着教师,师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所以,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的过程。教师应屏弃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主角”、“师道尊严”观念,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并不是要教师的行为变成学生的行为,而是以教师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其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引导、交流,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照顾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体验尊重,形成自信;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组织学生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为全员合作、有效教学,为学生快乐学习、自信发展,创设阳光的教学空间。其实,我们的教学文化就蕴涵着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课程理念。

  在我们的教室里,每一名学生都会受到尊重,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是自主的,不受任何的压抑和束缚。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可站可坐;发言争先恐后,唇枪舌剑,但又礼貌大方;思想解放,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诠释自己的理解。诗歌、歌曲、绘画、小品等都是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课堂语言,其中既有教学内容中的话语、作者的思想,更有学生自己的创造。课堂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学习优秀的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大胆地、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事先不用举手示意,想说就说。可以说,在我们的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是自己的主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在我们的校园里,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给学生自信养成打下基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了绝对的权威,没有了教师的喋喋不休,教师真正成为了,导演,学生个个都是主要演员。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但关键时刻又及时追问、点拨、评述。一般来讲,在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教学生--预习时相互请教和探讨,展示时相互启发和评点,反馈时相互考问和“敲打”。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充满热情地张扬个性。在我们的课堂上,虽然看不到多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我们每一个教室三面墙壁上都有黑板,教室外走廊上每个班还有一块教学白板。黑板历来是教师挥洒汗水、展示自我的风水宝地,是教师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可是在我们这里,黑板却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合作交流的阳光地带。由于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激情展示的活动量比较大,三块黑板和一大块教学白板还常常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于是学生就在自备的小黑板上,乃至在教室的水泥地面上尽情挥洒。

  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良好教室文化的有效载体。全班学生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被分为6到8个教学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是相对围坐,以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为了便于学生合作、展示的方便,以及快节奏的转换交流,我们撤掉了所有教室的讲台和讲桌。学生可以自由离开作为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当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或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点拨时,全班学生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座次,一起靠拢在前面,有坐在座位上的,有坐在课桌上的,有席地而坐的,也有站立的,总之怎么方便听讲和参与就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这种“不规矩”的教学组织形式,让传统教室的座位模式带来的不平等荡然无存。众所周知,在大班额的教室中,学生坐在后面及角落里时的听课效果是相对较差的。为此,有的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常常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恳求班主任将自己的孩子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使得原本充满友爱和纯真的教室出现了人为的不平等。教室排座中的不平等常常在孩子们湛蓝的内心世界投下令人心痛的阴影,同时也直接阻碍民主、平等教学文化的形成。

  民主的开放的教学,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师生关系充满了平等与和谐。来自省教研室的专家称,在大城市也几乎没有看到过这么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师生交往的过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师生是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探讨和交流;在课下生活中,他们似乎又成为朋友。在全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会议间息,我们学校参加会议的学生和老师头挨头、肩靠肩,“窃窃私语”;一名学生信手拿起老师的水杯就喝,毫无距离感,亲亲和程度受到很多会议代表的羡慕。在相对比较简陋的教室里,享受不到暖气、空调带来的惬意,但他们却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谐教学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幸福。而且这种充满生命意义上的高品位精神享受,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三、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的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构建新课堂评价体系。

  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我校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

  上课要求:

  (1)、课堂气氛:

  A、微笑授课;

  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2)、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

  (4)、教师基本功:

  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

  B、讲普通话。

  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为了使教师们掌握教改的内涵,校领导提出了学生课堂表现:“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评价标准。

  2000年8月在各班中悬挂大幅字板对学生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量。讨论热烈,辨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2002年9月对课堂的要求:

  (1)、师生必须使用普通话;

  (2)、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3)、不集体、集中背答案,做练习题;

  (4)、拓展、挖掘、拔高,重视能力培养;

  (5)、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

  (6)、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2004年8月对课堂结构要求是:

  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5分钟);

  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2分钟);

  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6分钟);

  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18分钟);

  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8分钟)。

  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6分钟)。

  2005年3月对教改的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06年2月关于课堂标准作了进一步说明:

  (1)预习交流(5分钟 )。“代表”、“结队”“笔记展示”等。理清预习内容中要点,准备素材,尤其是小组负责人检查中下学生的把握情况,订正。

  “说”、“校”、“查”、“览”、“写”关注中下,小组长作用,下桌等。

  (2)确定目标(2分钟)。

  ①提出,学生订正;

  ②教师修改,补充;

  ③板书到黑板,写小黑板,直接亮小黑板,多媒体演示;④检查掌握情况;

  (3)分组合作(8分钟)。

  ①师分配任务,细细加工,最好专题化为优。具体明确,提出要求(1分钟);

  ②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代表”(优生),“对子”(优、差)。黑板板示、设计,独立读、写、构思、创意,单人、集体,下桌、出教室,(个体、双人、多人、桌上、桌外、生师、黑板、读、演、画、作、室内、室外、思路、作品、道具、教具、情感等)(5分钟);

  ③小组策划,准备展示的精彩,注意中下学生的参与。(1-2分钟);

  (4)展现提升(15-18分钟)。

  ①以小组为单位,解答。黑板前讲解,学生中间分析(显要位置表现者为演员,其他学生为观众,畅谈心得、思路、步骤、体会),还可以有更多形式出现,小品、歌曲、相声、快板、朗读、作画、美文。注意学生参与的面,优中差都要有机会,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鼓掌。

  ②同学们表演完后,教师、学生可作点评,有的也可以反问,追问,让同学们深层次探究问题。

  ③双质量必须保证,

  一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特征、规律,还有深一步的启示,感悟,联系实际等。

  二是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也是艺术设计,享受快乐的一大环节,不管是备课,还是预习,以及课前于学生的沟通,再加上平时上课的精彩积累,以及对学生的场外指导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5)穿插巩固(5分钟)。

  ①外组同学的掌握、讲、写、悟;

  ②延伸、创新等。

  (6)达标测评(5分钟)。

  ①基本问题;

  ②拓展问题;

  ③注重差生的检查。

  06年10月制定了关于课堂评价问题的补充说明:

  (1)对于文本的挖掘。

  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

  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2)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兵,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

  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课堂评价标准,是关系到什么样的课堂是最佳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最差课堂,具有导向作用。也可以说,这是教师教学的风向标,指南针,我们出台新的评价标准,是在论坛形成共识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开展业务论坛,确立教学原则。

  我校利用周六下午开设业务论坛,坚持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讲体会、说经验、找不足,每位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说课》、《我的一堂精彩课》、《我的帮扶工程》、《学洋思有感》、《我的课堂优与缺》、《如何对待别人提不足》等,教学论坛是我校的一大特色,通过它给予了教师展示的舞台,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理论水平,课堂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确立了课堂教学遵循的九原则:

  1.民主性

  归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创设人人参与情景、场景。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学生能够“敢”字当头,敢想、敢问、敢讲、敢疑、敢评、敢写、敢画、敢下桌、敢讨论。增强自信心,形成独立的人格。

  2.趣味性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游戏是孩子的天使”。教师布设舞台,学生精彩表演,小品、相声、歌曲、舞蹈、诗歌、快书、绘画、魔术……直观教学,实物标本、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交相辉映,情趣连连。

  3.鼓励性

  鼓励、激励、唤醒、点评、鼓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探究、尝试、激发学习欲、表现欲。

  ⒋实践性

  知识来源于实践,理论来自于生活。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抽象的知识寓于事例中去领会,课本内容是知识海洋中的一个例子,只有知识与生活接轨,才可能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实质,弄通弄透,将知识化为自己的技能。

  ⒌探究性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更有挖掘不尽的潜力,要把学习任务放给学生,也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是高涨的,教师制定出一些方法、要求,科学指导,落实学习成果,学生有所求,有所得,有所收,教学适时鼓励,唤起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预习,要在“画蛋”中体会出只有自己去尝试,去反复的做,深入的思考,才会有提高,有成功。学生自我的收获,才是真正的收获,才是幸福的,快乐的。所以一名教师切不可去给、去灌,要让学生滚爬跌打,去学、去做、去体会、去感悟、去总结、去收获。

  ⒍创造性

  学习不是复制,不是记背,不是模仿,而是多触角,不同的侧面去挖掘,去探索。学生是有差异的,性格、程度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学切忌千人一面,课堂是一个挖之不尽的矿藏,创新是一个课改的永恒主题,知识的创新,表达形式的创新,育人的创新,学习成果的创新。创造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生要深入研究,善于总结,形成特色;学科要结合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要围绕“课堂要活、内容要密、检查要实、纠正要准”做好创新。

  ⒎全员性

  每个学生都应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有所得,学业品格双丰收,绝对不能搞精英教育,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一定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使每个心灵都得到安慰,尤其是对学困生,要更加去关爱、帮助,多吃偏饭,做好保底工作。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品格,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教育,才配称为合格的教育。

  ⒏合作性

  古语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学习中,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有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所以求知的过程,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切实做好合作,优势共享,少走弯路,合作共赢,继续发扬结对子工程,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⒐终身性

  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教学不应是阶段性的,独立性的,切块性的,而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人格素质的形成,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在教学当中,以培养能力,重视学生的学、做、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合作交流,自主、自觉、自信、自强,真正实现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能力,在学生终身发展中而享用不尽的生命动力。

  (三)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

  首先必须“让说”。杜郎口的“10+35”时间模式,每节课老师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得少于35分钟,在时间上保证让学生说。现在,杜郎口的在每节课上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说的机会(即参与率超过100%)。

  其次必须让学生“会说”。杜郎口的“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预习课上,教师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张梅玲考察杜郎口课堂后说:“让学生去预习,当然不可能100%看懂,可能大部分看懂,也可能什么都看不懂,但你给时间让他预习,在心理上就有了定向。”

  再次让学生“敢说”。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展示”环节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展示课上,就是学生的定向学习,通过预习他有了定向,就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学什么,也保证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可以有准备来展示。如果没有预习,学生不知道讲什么。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提出的问题大家进行讨论,产生了自信感。人有了自信,什么都不怕。”(张梅玲语)

  最后用课堂评价保证学生“说”。标准之一就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百分比;之二是学生展示(学习)的深度;之三是学习的效度。杜郎口的课堂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这个舞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学民主化、平等化体现出来了,化成了行为。因为理念需要行为的支撑,没有行为的支撑,这个理念是空的。

  (四)评优带动

  任何一项大的变革,一刀切是不现实的,因为人员的思想认识、知识能力、个性特点是不一样的。邓小平曾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先培养一部分骨干搞好带动。每学期要评选教学能手,教学优质课,杜郎口中学名师,现在又评选了杜郎口中学等级教师:专家教师、能手教师、优秀教师、进步教师。配合评优工作,我们每月例行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通过一系列评选活动,教师的工作干劲骤增,比学赶帮超的局面得以形成。

  对学生积极踊跃的自主学习,曾经评选学习勇士、创新健将、小名士、小闯将、智多星、写作秀、朗诵秀、表演秀等。

  为了使优秀师生的事迹广泛流传,利用专题校会、主题班会进行典型发言、校园广播、黑板报和宣传栏进行图文报道。

  (五)多层次管理

  近几年我们逐渐形成了校委、学科、年级、班组四级管理体制。校委的管理主要是体现对教师的考核、验收、指导。学科主任是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学科人员的聘任、管理、业务指导、教科研活动;每周例行优秀人员的观摩课,一般人员的实验课,较弱人员的汇报课,听评课活动。年级主任对本年级班主任,教师的聘任管理,重点体现对班主任工作的督导、评价、反馈,达到日清周结;通过听课,常规工作的落实,及时对老师、学科主任进行信息反馈,以便纠正。班主任已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只管学生不管教师的单一做法,对学生纪律、学习、文明礼貌等日常管理是必做的,最基本的;班主任聘任教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要进行全方位管理、评价、指导、帮助,教师备课、上课、育人,业务学习、拓展笔记,论文,成绩检测等要一一把关。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先过关后把关的要求,管理者首先是一位优秀教师,成为教师可以效仿的楷模,然后去影响他人,指导、督促、帮助、提高老师们。

  (六)倡导教师创新,鼓励教师求变。

  语文教师徐立峰谈到语文教学时深有体会:1.把时间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45分钟的课堂学生 的活动应大于 35分钟,教师将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没有预习的课不上,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只有学生充分的预习,才看到展示课上,学生思想上的提升,心灵的感悟、灵感的放飞、才艺的展现。如果教师参与多了,学生相对利用的时间就少,所以时间是前提,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才有了可能。2.把空间留给学生。教室内教室外,大黑板小黑板,地面上都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本组、其他组都可以是交流探讨的地方,坐在座位上,离开座位,只要是真正的学习所需,老师也不反对。3.把机会让给学生。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或说、或评、或演、或唱、或朗诵、或舞蹈,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学生的潜能又是无限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其迸发生命的活力,形成其个人对世界对社会的感观。想尽一切可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相信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定会还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4.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谈你最欣赏的语句’这是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用语,而同学们更是全身心投入课堂:‘我觉得’‘我认为’‘我不同意’‘我给××同学纠正一个错误’‘我建议’‘我和我的搭档’‘下面由我归纳一下’‘我想把我写的一首歌献给大家’在这样的课堂中呈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一位教育家讲过,‘在我们研究的全世界每一个成功的教育体制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过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才能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亲身体验的激情,正如新课表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数学教师刘桂喜是一位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人,在她的课堂中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的内容,范围,安排发言的顺序;‘记录员’记录组员的学习表现、收获、疑难点;‘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进展、达标,督促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点评员’负责对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方法、切入点、辅助线的添加规律、解题思路等点评。

  政史地课中,“畅谈收获”,“辩一辨”,“谈体会”,“落实行动”,“热点聚焦”,“献计献策”,“心灵呼唤”。理化生中的“快乐起航”,“激活思维”,“能力演练”,“经典回顾”,“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智力陷阱”,“潜能开发”,“点击热点”,“思维拓展”。数学课中的“变式训练”,学生编口诀,如初一学生王路路编的:有理数比大小,看距离,再比较。两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负数总比正数小。英语课堂,创设场景,学生表演对话,开展赏识教育,强化成功意识,现场写作。

  四、杜郎口中学解决了哪些问题。

  1.解决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问题。

  山东省教科所陈培瑞研究员在考察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后曾讲到:学校和课堂应当是一种生态环境,学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鲜活生命体,他们有情感,有人欲,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有尊严。教师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的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课堂应当讲求课堂生态,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一片风景,以赏景之趣,爱景之心并通过爱的奉献和生命的付出,哺育一棵棵生命之树常绿。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给人们的突出感受是,孩子们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每个人都有一种灵动的思维,自主参与和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不同的意见可以自由的发表,不同的个性可以得到张扬,令人感到这里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生命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是有潜能的,生命是有活力的,生命是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只要让生命释放出潜能,只要让生命充满活力,就会让生命充满成就感、幸福感,厌学就会变为乐学,负担就会转化为轻松。对于这一点,孩子是有深切感受的。他们共同的心声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四句话中有四个“我”,说明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回了自我。

  2.解决了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传授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

  山东省教研室主任王景华到杜郎口中学听课后总结:原来是讲课堂秩序,老师站在讲台上,要有风度,要有仪表,学生甚至都倒背着手,进去一看鸦雀无声,这是个好课堂。现在看到了杜郎口中学课堂以后,它是什么呢?有的说象赶集一样;有的说象听戏一样。这就是变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学生动起来了,厌学心理没有了,恐惧心理克服了,自信心确立了,学习主人的地位回归了,学习的活力焕发出来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我们教学的框框冲破了,教师的束缚没有了,教学效果落实了,这不就是进步吗?这不就是变化吗?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变化了以后,对一代人的精神上的解放将是不可估量的,我打了个比喻,我们大清民国的时候,剪大清的辫子,民国后期有个“放脚运动”那是解放了一代妇女,解放我们全中国的带长发,带尾巴的国人,杜郎口教学模式跟当时的“放脚运动”是一样的,我们的框框打破了,我们的两千年的孔孟之道对人的束缚打破了,看杜郎口中学学生那种自信,那种素质。这是几年的工夫,功不可没。

  3.解决了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也能创造出一流业绩的问题。

  杜郎口中学的师资和千百所农村学校一样相对薄弱。64位任课教师的第一学历,中师有16人,正规师范类专科只有9人,其他就是教育学院、电大毕业的。可是通过八年来的校本培训,立足课堂,开展教学创新,现有的聊城市以上的教学能手、优质课、公开课、十佳教师等46人次。何海燕老师幼师毕业,宋斌中师毕业,孙秀梅中师毕业,这三位教师是从小学调入中学,现在他们都已是市级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得者。中师毕业的徐利老师是聊城市课堂教学十佳教师,06年聊城市十佳教育创新人物。

  4.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和谐统一的问题。

  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历时八年,学生由厌学到愿学,由苦学到乐学,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时时处处都表现出自信、勇敢,做到了人格学业双丰收。03年至06年连续四年升学成绩位居全县前3名,彻底摘掉了98年前连续十年倒数的被动局面。

  5.解决了轻负担照样高效率的问题。

  我校从03年以来取消了作业,提出了先学后交,当堂达标,向课堂要效率,课下减负担,追求课堂达标,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前置,增设预习课。通过实践已经有力证明,没有作业照样高效率,升级、升学考试,我校均为全县前三位。

【教育创新是我们永不止步的追求】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孩子就是我们镜子12-09

教育创新学习心得体会12-27

教育笔记-我们要做谦让好孩子08-04

教育随笔:孩子也是我们老师11-24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我们身边的火》08-23

永不放弃记叙文04-09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范文通用08-24

追求初二作文08-20

关于追求的初三作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