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教学法让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

时间:2022-04-14 08:03:1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双向教学法让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

    笔者从1997年秋季开始致力于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尝试和研究。十多年来,先后有《文言文不但应该教 而且不难教》等多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论文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且总结归纳出以“分解难点,分步阅读,梯度训练,逐层提高”为特点的文言文“四读”教学法。客观地讲,运用文言文“四读”教学法,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但我又发现,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尚存在一定距离。这引起我的深刻反思。

双向教学法让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

    由于文言文是古人创造、写作并传流下来的,虽说文言文与白话文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但它们毕竟在语法上存在很大区别,而且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绝少得到应用。在我看来,这就是文言文教学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学习的一般目标就是读懂文言文而不是应用文言文。学习一门绝少得到应用的课程,相信任何学生都不会深感兴趣。所以,固然存在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人为因素,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文言文课程本身。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虽然文言文不能让学生感兴趣,但我们仍然必须教它。这样一来,解决问题的钥匙仍然需要教师寻找。

  我们平素教文言文,都是从文言文文本开始。方法各有不同,但方向都是一致的――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最后能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固然这个方向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也是显而易见的。文言文教学的“致命伤”在于文言知识无法应用,如果能在文言知识的应用上有所开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就肯定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问题是:如何在教学中将文言文知识应用起来?

    英语教学与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依从一种语言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英语教学的特点是:在教学中可以实施“双向”教学(从英语到汉语,从汉语到英语),学来的英语知识可以应用。如果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借鉴英语“双向”教学法,实施文言文“双向”教学(既有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也有从白话文到文言文),特别是突出从白话文到文言文的“反向”教学,让文言文知识真正得到应用(将白话文“译”为文言文应算作一种应用),那么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就必定不是纸上谈兵。

    鉴于这样的思考,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将原先依照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方向的文言文“四读”教学法调整为一共有六个步骤的“双向”教学法(核心仍然是“读”)。一段时间下来,文言文“双向”教学法效果显著。现以《孙膑减灶》一课为例,将我的文言文“双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介绍如下:

    1、阅读原文完成读“准”。“准”指把字音读准确,要求学生疏通原文中出现的生字、通假字和异读字。这是学好文言文最起码的要求。做法是:引导学生默读原文,找出“将”“蹶”“斫”“刭”“度”“弩”等字,查课文注解、查字词典注音,然后大家齐声朗读,个别读得不准的地方教师突出一下。字音读准,语句才能读得顺畅。

    2、阅读译文完成读“透”。“透”指比较透彻地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译文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归纳写作特色。做法是引导学生阅读译文完成四个任务:①概括马陵之战的前后过程。②思考孙膑为何采用减灶之计。③思考孙膑为何选择在马陵伏击魏军。④归纳孙膑、庞涓的性格特点。读“透”,原本是“四读”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今给学生提供了明白晓畅的译文,这项工作就可以提到前面,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另外,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在于积累文言知识,先完成读“透”,学生可以更专注地完成后面的读“顺”、读“懂”以及进行“反向”翻译和“正向”翻译。

    3、对照译文完成读“顺”。“顺”指把语句读顺畅,要求学生对照译文弄清原文中出现的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把握好各句的语气、句读。做法是:引导学生对照译文,讨论解决原文中“而”“为”“以”“因”“于”“者”等重点虚词和“齐号为怯”“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等特殊句式,再通过听范读,学生互相听读,确保学生把每一句都读顺。

    4、对照译文完成读“懂”。“懂”就是知道每句话的意思,要求学生对照译文辨析原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性活用等特殊语法现象。做法是:引导学生对照译文,弄清原文中“将”“利”“白”等一词多义词、“走”“去”“亡”等古今异义词和“轻锐”“轻”“蹶”词性活用词的用法。

    5、对照译文完成“反译”。“反译”就是由白话文“译”(或者叫“复原”)出原文,引导学生对照译文,尽可能地说出原文(与原文越接近,说明掌握得越好)。如课文第一句的译文为:“魏国跟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报告危急的形势。”如果学生能基本说出“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那就说明学生能体会文言文语言精炼的特点,并且懂得了“告”可译为“报告、告诉”、“急”是形容词作名词、“韩告急于齐”是“韩于齐告急”的倒装。“反译”的过程就是应用的过程,能够较好地完成“反译”,是学生的文言知识掌握达到较好程度的标志。

    6、阅读原文完成“正译”。“正译”就是由原文译出白话文,要求学生融会本课的虚词、句式、实词知识,准确而规范地译出白话文,并完成考查文言知识的相关练习。在“正译”这一环节,规范地翻译原文是基本要求,更多地应结合练习,强化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巩固。相信有了前面的五个步骤,经过译文和原文的多次对照阅读,特别是经过“反译”这一环节,学生的“正译”应是水到渠成。

    教师课前仔细研读原文,将原文规范地对译为明白晓畅的白话文,这是文言文“双向”教学得以成功的基石。如果翻译过来的白话文不够规范,那么学生对照译文,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相关虚词、句式、实词等文言知识,学生由白话文“反译”出来的“文言文”也将与文言文原文相去甚远。我以为,翻译文言文要符合规范,应该遵循以下六项原则:①虚词须转译;②实词尽可能用双音节词对译并优先保留原字;③专有名词尽可能保持原貌,前后统一;④倒装句要调整顺序;⑤省略句要补全省略内容;⑥尽可能避免意译。

    文言文“双向”教学法,抓住“读”这个文言文教学的“根本”(吕叔湘语),跳出以往“单向”教学的窠臼(除首尾两个步骤,其余四个步骤都是引导学生对照译文完成相关任务),分解难点、降低难度、突出阅读、强化应用,从而保证了文言文课堂教学有序且有效的开展。只要有规范对译的译文,抓住“读”这个根本,切实实施“双向”教学,我相信,文言文课堂教学一定会真正有效起来。

 

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