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时间:2022-04-14 09:04:4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童年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我的童年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析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3.结合作者的生活历程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0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季羡林先生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最难也不丢掉良知。(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学者、翻译家、作家。山东临清人,字希逋、齐奘。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三、文本品味

作者在我的童年开篇有这么一句话--“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1、自由朗读文章,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用“灰黄”形容自己的童年?作者回忆了童年时那些“灰黄”的生活片段呢? 

【交流点拨】“灰黄”是荒凉的,没有生机的,这是季羡林对童年最为深刻的色彩记忆,季羡林的童年生活中更多的是饥饿、凄凉、绝望、痛苦------

灰黄的童年就是贫穷的童年--我们家是穷县中最穷的村,最穷村中最穷的家。

灰黄就是家庭苦难的童年--父辈们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几次饿得到枣林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被迫弃家出走,到济南卖苦力。

灰黄的童年就是家境异常艰苦的童年--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梁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

灰黄的童年就是单调的童年--家里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也没有见过。

灰黄的童年就是孤独的童年、难过的童年--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了自己的母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

我不难发现作者谈到的“灰黄”就是家庭的贫穷、生活的艰辛、求知的单调、心灵的孤独。

生活的苦难和精神的孤独。(板书) 

2、作者的童年虽然极度“灰黄”,但季羡林先生并没有一味诉苦,也描绘了一些“金黄”的色彩,试着找一找,谈一谈。

【交流点拨】1、“每天最高的享受”--可以吃到举人太太送我的半个白面馒头。

2、跳到水坑里尽情享受偷来的白面饼子。

3、与不识字、光屁股的小伙伴游戏的畅快。

贫穷是 “底色”,母亲、奶奶的爱和小伙伴的友谊则是“亮色”,互相配合,成就了“我”童年的画卷。

四、语言品味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从课文中找出两三处语句,体会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例如:“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 ”

虽无过多的描述也只是平平淡淡的记述事实,都让人读来心酸。

(1) 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 

【交流点拨】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真切地表现出作者童年时家境的艰苦。

(2) 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腿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肝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

【交流点拨】半个白面馒头,在幼年的作者心里居然像“龙肝凤髓一般”好吃,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物质生活的匮乏,语言平淡,情感真挚。

品味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 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交流点拨】

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幼时遭受的困难,才锻造了作者坚强的性格,激发了作者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穷苦的童年也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人自立、质朴、进取,克服人生的艰难困苦。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使人脆弱、懒惰,一事无成。

(2)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交流点拨】作者晚年说不愿离开故乡,而“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故乡和父母的深深的感情。

季羡林谈到:“我的文笔可能是拙劣的,我的技巧可能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绝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

五、拓展延伸

课文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一片灰黄”的童年生活,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段生活? 

【交流点拨】幸福人人想拥有,苦难人人想避开。但事实是人的一生固然有幸福相伴,只是苦难却也如影相随。既然这样,那么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苦难对于坚韧者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万丈深渊。既然如此,还是做生活的强者吧。与其躲避苦难,不如正视它。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在与苦难做斗争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层次。

六、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展现了旧中国贫苦百姓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希望大家学会与苦难做斗争的本领,希望大家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七、布置作业

季羡林先生一生笔耕不辍,你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就把我们自己的童年也写出来吧,题目也可以叫做《我的童年》。

八、板书设计

我的童年

季羡林

灰黄   生活的苦难   精神的孤独

正视   良好的心态   生活的强者

庞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