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时间:2022-04-14 09:05: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文/汪如意 

  

  语言符号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元件。作为接受语文教育的学生有一个由语言符号组建 的“心理语言特区”。一切外在的信息所指只有适应了这个“区域”的特殊规定性,才有被 接受或者被更好地接受的可能性。“心理语言特区”含有三个互为依存的内容指向:  

  其一是生活经验的指向性。任何人在某一特定时段都有其相关的“生活经验圈”。在这个圈 子里,由于某些种类的外在信息长期作用,总会积淀出一个甚至数个能左右接受者主体的生 活模 板,活跃在其中的经验内容优先接受那些较为亲切的外在信息。余光中说过,在海外,夜间 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 见 《就是那一只蟋蟀》诗前小引 ) 。 “ 蟋蟀”成了余光中“生活经验圈”深层最具有力量感的经验符号。诗人流沙河正是假借这个 动人的符号抒写了一首绵绵无尽的思乡曲。  

  其二,具有特殊指向的语言编码。特殊的语言来源于特殊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作用于大脑 的痕迹都依附于相应的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构成了“心理语言特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 的部分,只要外界刺激与这个核心内容保持了某种适应性,就能激活接受者主体。而我们过 去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适应性”的妥善开掘。其中最大的遗憾是对“学生腔”的简 单排斥态度。所谓“学生腔”指学生表达方面呈现出来的某些高频词汇、语句组合及语气方 面的特点。可以说,研究和把握了这些特点,也就抓住了学生心理的关键一环。  

  其三,心理需求的感受性和多样性。中学生的内语言以零碎的感性符号为主。这就决定了中 学生接受外界信息时带有浓厚的感性色彩。而且游移不定的内语言符号排列组合能力很强, 许多色彩斑斓的脑内图画会激起他们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鉴于以上三个特性指向,中学语文教学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把握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这是教师走向学生内心深处的第一步,减去或轻描淡写地越过这一步都将对教学活动带来诸 多不便。笔者把这一步选定在学期之初。具体来说,开学第一星期,教师首先采取某些方式 对学生“心理语言特区”进行一番较为细致的考查。笔者曾经以“读物”为开篇话题设计过 如下一组问题:  

  1  谈一谈和你生活最密切的人和环境,并书之成文。  

  2  介绍你最喜欢的一本读物,并说明对你的影响。  

  3  你较少涉猎哪些刊物,简单说明理由。  

  4  写一篇你班同学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教师的引导思路是:  

  1  师生及同学之间口头交流。  

  2  联系阅览室自由阅读,同时作摘录笔记。  

  3  教师指示学生定向阅读较少涉猎的刊物,写出阅读感受。  

  4  写一份调查报告。  

  之后,教师根据前述活动内容,从生活经验、语言内容和心理需求几方面筛选提炼,建立个 人与班级学习档案,以备日后教学之用。应该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算较为切实地把握了学 生“心理语言特区”。   

  第二,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心理语言特区”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使新的知识涵泳于被激活的学生“心理语言特区”,从而达到消融新 知 识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内存语言的具体情形,利用它们营造一种语 言气氛。通俗地讲,就是要设置“问题情景”。“问题”即试图引入的陌生信息,“情景” 指学生倍感熟悉和亲切的心理认知和感受。笔者拟从两方面具体说明。  

  1  教师的信息储备。教师也有自己的“心理语言特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既要与外在信 息保持某种适应性,又要与学生“心理语言特区”保持某种适应性。这些“适应性”要求教 师“心理语言特区”储备更为丰富多样的语言符号,也就是说达 到兼容上述两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对话的活力而消减对抗的焦虑。因此教师要广 泛涉猎一些新鲜语言材料。笔者粗略归为几类:  

  ( 1) 科 学新词汇。这些新词汇融入相关方面 ,富于创见性和思维多样性,对我们水平的提高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 2) 必 需的电脑语言知识。电脑的工具性和影响力愈来愈深入人心,对必需的电脑语言的掌 握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和语文表达的重要内容。  

  ( 3) 教 育心理学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活动内容。  

  ( 4) 某 些流行语与大众语。无论是流行歌词还是广告用语,对包括中学生在内的现代人的影 响是不可估量的,不了解一些时尚语,只能导致语文教学与现有生活环境相脱节。  

  2  寻找恰当切入点。寻找恰当切入点是教师避免唱“独角戏”的一种重要的行为策略。教 学切入点的定位要建立在学期初对学生“心理语言特区”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以多数学生 为观照对象的切入点需要选择学生“心理语言特区”具有共同倾向的一面,以个别学生为观 照对象的切入点则突出个别学生的个别性特征。  

  ( 1) 以 生活化问题为诱导因素,引导学生由认识盲区向纵深空间拓展。生活化问题易于激励 学生“心理语言特区”,使其投入到当前活动中来。笔者执教《雷雨》时,首先设计一道学 生易于操作但不易准确定位的问题:周朴园究竟爱不爱鲁侍萍 ? 有 一学生回答:“不爱,否 则 不会抛弃。”该同学的思路仍停留在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上。如果教师也简单地加以否定, 然后 按自己思路阐发,无疑会给该学生设置一道理解与情感的双重障碍。根据该同学平时喜好足 球的个性特征,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个生活化问题:假如你喜欢足球却身无分文,试简 述经过足球店时的感想和行为。该同学最后说,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当教师接受这个由学 生自己反馈来的重要信息时,立即转接话题:周朴园也有他爱而不得的时候。然后结合相关 材料剖析其生成原因。需要补充的是,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要与主题相 反相成。“相反”指两者各自独有的内涵;“相成”指两者具有某种共性的背景内容。比如 前述生活化问题与主题,“相反”之处是造成各自“爱而不得”的原因,“相成”之处是两 者都具有“爱而不得”的情感体验。其“相反”之处包含的陌生信息在接受者主体“似曾相 识”的心理需求的扩张中得到消解融化。  

  ( 2) 捕 捉陌生语言材料与学生内存语码共性化特征。陌生化语言材料既深烙着相关操作人的 个性印迹,也必然暗含着某种共性化的表达格式。引导学生先行捕捉共性化特征是消解表达 格式造成的障碍的方法之一。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托起别人的你”,要求写一篇歌颂教师 的记叙文。但标题独特的表达抑制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语言符号的运作。笔者把引导的 切点设置在大家普遍熟悉的流行歌曲上。  

  A  由“托起别人的你”联想到另一相同句式的词语“同桌的你”。  

  B  学生低诵歌词内容。  

  C  教师简评歌词。  

  a . 对 往事的回忆。  

  b . 较 浓的抒情气氛。  

  c . 凸 现了细节化内容:“半块橡皮”“爱哭的你”等。  

  D  引导学生从“心理语言特区”寻找有关老师的记忆碎片。  

  E  咀嚼“同桌的你”,随意作文。  

  其中 A 、 B 通 过寻找共性化特征激活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 C 、 D 、 E 利 用熟悉亲切的语境 消解陌生的语言材料,达到了启动学生思路的目的。  

  ( 3) 将 “熟悉内容”设置在另一“问题情景”中能激发学生对“熟悉内容”进一步的思考活 力。俗话说,熟知就是无知。从认知层面讲,这句话指观照者主体在一定认知和心理背景中 对某种信息内容的观注停留在既得经验上。既得经验往往容易阻塞进一步思考的活力。要想 从“熟悉内容”中挖掘出新鲜的内涵,一种基本的方法是将该观照对象设置在别种熟知的认 知与心理背景之中。这样,“熟知”的观照对象与别种“熟知”的认知与心理背景便构筑了 一道“熟悉中的陌生”的特设情景,其中内涵着的陌生信息会在“熟悉信息”中得到再一次 的消解。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在既得的认知与心理背景中是个值 得肯定的叛逆者形象。为了开拓学生思路,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讨论题 ( 分 两组讨论 ) 。   

  A  贾宝玉在梁山的经历。  

  B  贾宝玉在 2 1 世 纪。  

  ( “ 贾宝玉”与“梁山”或“ 2 1 世 纪”构成了“熟悉中的陌生情景”,两个命题所指即要求 学生从新情景中感悟贾宝玉形象。 )   

  第一组观点是:宝玉会拒绝梁山习俗的,因为他有贵族气质,又喜欢和女孩子吟风弄月,与 梁山好汉相去甚远。 第二组观点是:宝玉也许会无立锥之地,除非他硬着头皮学会敲键盘。  

  尽管这些观点仍有浮泛之处,但其中涌动着的思考活力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学生“心理语言特区”的优化与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感知和理解的世界存在于语言符号所建构的“心理语言特区”之中。 “心理语言特区”语言编码越丰富多彩,我们理解和接受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周围世界的能 力越是强大有力。但是,中学生心理需求的倾向性促使行为主体在接纳语言材料中更加注重 了轻灵通脱的感受性语言,而质实凝重的知识性语言则往往被排斥在“语言视界”之外。这 会对学生“心理语言特区”的建构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为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引导 。  

  1  语言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这项工作的依据仍然是有关学生“心理语言特区”的调查 材料。下面是笔者对所在年级 1 00 名 学生读书情况调查后梳理出的结论:  

  ( 1) 娱 乐休闲类读物比重较大。  

  ( 2) 女 生较少选择科技、科幻类读物,男生较少接触生活类读物。  

  ( 3) 心 理、环保、法制与文化类读物关注率普遍较低。  

  阅读范围的偏狭极容易导致学生认知能力的简单化和平面化。 1 999 年 有关“记忆移植”的高 考作文深刻说明了语言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笔者在这方面的思路是变不定的兴趣化阅读 为有序的意志化阅读,即根据学生“心理语言特区”所缺乏的语言资料指派相关阅读者接触 一些较少接触的语言材料 ( 包 括各种媒介提供的材料 ) , 并采取不拘一格的方式内化它们。除 此之外,同样重要的工作是,教师指导学生以随感的形式较为详细地记录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以及面对这种障碍时的心理状态。这一点很重要。从阅读角度看,这些随感给教师指导阅读 和调适学生心理状态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反馈资料;从写作角度看,既培养了学生抒写真我 的良好品质,又加强了对所接纳语言材料的思考力度。  

  2  提供更多的文化底蕴。笔者的思路是将课堂内教师的点拨引导和课堂内外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但问题的关键却在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猎取什么样的信息资料。就一篇 阅读材料而言,有显性内容与隐性内涵。一般常规教学都较关注前者。比如,字词句的解说 和思想内容的分析等等。时间长了,这种教学模式会显露出其单调浮泛的弱点。其实,我们 所接触的好多文章隐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就看我们怎样挖掘它们。比如 《过秦论》第三段,透过显性内容所指的屏障,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说明秦始皇的治国策略 里隐含着两个“围墙意识”:一是由长城、华山和黄河所建构的“军事围墙”;一是想通过 “焚百家之言”设置自己的“思想围墙”。同时给学生两道思考题:  

  ( 1) 由 长城意识到“四合院”民居再到现代公司的围墙设计。  

  ( 2) 结 合美国社会治安重新审视秦始皇的“收天下之兵”。 

  单从研究范围看,两道思考题也许会让学生“不堪重负”。不过命题的意图不在于要求学生 写出多么有水准的内容。为了完成研究任务,学生必然要查询相关资料和进行相关的讨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整理和升华学生零碎的思想内容。这样既培养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意识,又使他们能够在富含文化品位的语言资料里吸纳有用的东西 。  

  

【请重视学生心理语言特区】相关文章:

重视重组家庭的学生心理教育(论坛帖)04-14

学生的输出,你重视了吗?--初探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管理04-14

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05-02

重视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04-15

教育孩子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05-05

中班语言教案《请谁来帮忙》03-20

大班语言《请大家保护水》教案04-09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04-14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猴哥请帮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