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课堂实录

时间:2022-03-03 16:54: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虎丘记》课堂实录

  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虎丘记》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虎丘记》课堂实录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虎丘记》。原定要上的《柳毅传》推到以后再上。这是一篇游记。从高一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名家写的寄情于山水的文章。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都有哪几课?生1:苏轼的《赤壁赋》。教师要求全班同学齐背其中的名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生2:王羲这《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生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回归田园,面对“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佳景,因而得出“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师:由此可见,无论写田园还是写山水,作者都寄情于山水。那么《虎丘记》中任教写了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读读。齐读还是自由读?(生答:自由读)

  师:读的时候要注重两个要求:一是注意读音,二是注意一些字的解释。

  学生自读完毕,老师出示幻灯片,为以下字正音:

  阖 衢 栉 觞 荇 妍媸

  教育简介作者袁宏道、“三袁”及公安派的创作风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多数文章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

  师:题目是虎丘记,那“虎丘”在哪里?作者到过几次?

  学生根据注释1和末估文字回答。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出示幻灯片)

  解释加点词: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晚树尤可观

  壮士听而下泪

  连臂而至

  而寻病作

  独得而状

  得天池诸山作案

  栉比如鳞

  比至

  师生一起解答上题。

  师:请大家巴来看一下第四段。虎丘作者去过六次。一个地方值得人们去玩六次,可见它很吸引人。读了课文,你认为虎丘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生3:石光如练。

  师:就“石光如练”这一点,值得人去六次吗?

  生4:风景很吸引人。从第一段可以看出观光者很多。“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这本身就成为一大胜景。作者身为县令,很想与民同乐,但他来了之后,百姓都躲了志来,他觉得游得不过瘾。

  师:(问大家)你同意观光者也成一景吗?有没有补充的?

  生5:去的人多,可见地方确实吸引人。用“电闪雷鸣”也不足以形容其热闹。另外,作者还极写酒宴之盛,写出了豪华的气派。(教师要求他举例说明)“樽儡云泻”,酒液如“泻”,“泻”字形象地写出酒之多。

  生6:虎丘不仅美在它本身,而是在特定的场景。花之晨、月之夕,加上虎丘之景,有特别之美。最后一句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

  生7:我觉得作者内心极崇尚自由的。虎丘是他身处吴地为县令时的一块心灵净土。

  师(问生7):你怎么读出这一层意思的?

  生7:从末段“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可以看出。

  生8:我觉得虎丘不仅有风景美,而且有人情美。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享受这里的快乐。

  生9:我不同意生8的观点。后文不是写到他来到虎丘,百姓都躲开了吗?

  我觉得也许虎丘之景倒也平常,是文人把它捧出来的。中国人有凑热闹的心理,看大家都去,也跟着去了。

  师:我们先来读读第三段。这一段是直接写风景的。

  学生齐读第三段。

  师:在虎丘上你可以看到哪些景?

  生10:剑泉、千顷云、平远堂等等。

  师:这段精练地概括了虎丘的景致之美。当然游人多也成风景。刚才有同学说人多是“凑热闹”,现在你还坚持吗?(生9摇头)

  师问:虎丘游人最多是什么时候?

  生::(齐答)中秋。

  师:人们去那里仅仅是看风景吗?

  生:(齐答)唱歌。

  师:同学们一起来朗读1、2两段。

  看来在苏州一带有八月十五听歌、唱歌(一生接“斗歌”)的习俗。你觉得听歌、唱歌、斗歌哪个词最好?(许多人赞成“斗歌”一词)

  师:“斗歌”按时间顺序,可分四个时间段。每一段有不同的人在唱。作者最欣赏的人是谁?

  生11:是最后登场的那个人。“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师:描写音乐效果,我们还学过《琵琶行》,那里怎么描写的?师生背诗句。

  还有《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作为有品味的文人,他会花很多笔墨在自己欣赏的场面。但在开头,他极详细地写游人之多,靓妆丽服,这是为什么?

  生12:体现作者跟老百姓同乐。

  师: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去虎丘旅游,你会注意什么呢?你会把你的注意力投在哪里?

  生13:名胜古迹。

  师:是不是还会注意到别的?

  生14:好吃的、好听的、好玩的,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等。

  生15:我会去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取向,袁宏道把注意力放在民俗之美,也就是今天说的“人文美”“精神美”。不知今天的虎丘是否还保留着这种风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作业:熟读、背诵1、2两段。

【《虎丘记》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虎丘剑池之谜09-29

离骚课堂实录07-30

《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08-11

《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07-29

沪教版《哦,香雪》课堂实录07-2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10-13

《论语》十二章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7-29

记一次活动周记08-30

周记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