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09:34:5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

 

〈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

(广东省珠海市第六中学语文科组招明乐 E-mail:Z@zhao.com.cn)      

                          

目的要求

  

  

一、接受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挺身而出、忍辱负重、九死一生的爱国思想和崇高感情。

二、学习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的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

三、学习作者精练生动的语言;掌握古汉语的一些特点。认知和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和理解“莫”“者”“所”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四、了解序言的写法。

  

 

要点难点

  

  

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再读本文,以便更具体更深切地领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一点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了解时势是如何造就英雄的。

三、学习本文把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的写法。

四、学习有关疑难词语。

  

  

 

写作背景

  

  

《〈指南录〉后序》有关史实述略

黄庆发

 

《〈指南录〉后序》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篇广为传诵的名文。文中记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逃归永嘉这一段历经艰险的过程;并以充沛的感情,抒写了作者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讲授时,应补充介绍一些有关具体情况,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天祥的崇高精神。现在按照课文的段落次序,补充介绍一些有关材料。

一、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文章开篇点明奉命使元的时间为“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二月实为正月的误记。当时的形势怎样呢?

从1234年(文天祥出生前两年)蒙古太宗(窝阔台)出兵攻宋以来,兵连祸结,无复宁岁。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大片疆土,相继沦亡;众多文武官员,纷纷投降。

到了1275年(德佑元年),刚继位的赵显,年仅四岁,太皇太后(宋理宗后)谢道清主持朝政。一方面,迫于形势,皇帝下哀痛诏自责,号召各地官员起兵“勤王”;另一方面,南宋王朝又准备妥协投降,以求苟安。朝中大官僚又多属投降派,有的逃跑,有的迎降,有的暂作观望;真正主张抗战并有一定实力的,唯有刚从赣州起兵的文天祥和另一将领张世杰两人而已。而这两支军队,也未得到南宋王朝应有的支持,反而多方受阻。

与此同时,元军已攻克鄂州(今武昌),伯颜率大军二十万,以襄阳降将吕文焕为先导,沿江而下,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年间相继占领了江南许多军事重镇,最后兵分三路,直取临安(今杭州)。到了1275年底,元军已迫近临安。

这时,南宋王朝危在旦夕,朝廷惊慌万状,投降活动日甚一日。德佑二年正月初一,朝廷便派人使元,“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后来“太皇太后命用臣礼”。堂堂的左丞相留梦炎也于年前偷偷溜走降元去了。朝廷于正月初五日匆匆任命老朽昏庸的吴坚为左丞相,“日午宣麻(唐、宋任命大臣,以黄白麻纸草诏宣布于廷)慈元殿,文班止六人”;同日,又“遣监察御史刘岊(jié)奉表称臣,上大元皇帝尊号曰仁明神武皇帝,岁奉银绢二十五万帧薄5搅苏月十八日,元军已进驻距临安仅三十里的皋亭山,吕文焕已令人四艹稣盘安民告示了。南宋统治集团,更慌了手脚,赶忙“遣监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自请“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以上引文见《宋史》卷47,《瀛国公纪》)。伯颜责令右丞相陈宜中到元营办理正式投降手续,陈宜中也就在十八日夜逃之夭夭。

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正月“十九日早除枢密使,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旨诣北军讲和的。

既然“北兵已迫修门”,投降气氛弥漫朝廷,文天祥的出使谈判,当然就无法“以口舌动”北军而为国“纾祸”了。但他考虑到“国事至北,予不得爱身”,便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去为国“纾祸”。这种精神,无疑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这一举动,说明文天祥确乎不愧为留芳千古的爱国志士。当然,文天祥对形势的估计和认识,是不够的;从策略上讲,也是错误的。所以,到了皋亭山之后,他便“深悔一出之误”(以下引文均见《文山先生全集》)。

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文章第二段,记述了文天祥与伯颜面对面斗争的情况。

文天祥正月二十日“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与伯颜进行谈判,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他首先不承认前丞相陈宜中的投降条件,面强调以“议和”为名义;进而诘问伯颜对南宋王朝是“欲以求国”,还是“欲毁其社稷”;继而提出“今两国丞相亲定盟好,宜退兵平江(今苏州)或嘉州”,然后再谈判的主张;最后晓之以利害:“能如予说,两国成好,幸甚。不然,南北兵祸未已,非尔利也”。虽然文天祥一再申明和坚持这些条件,“与之辨难甚至”,在辞令方面是无懈可击的,但毕竟缺乏实力为后盾,当然不会为伯颜接受,反而激起“北辞渐不逊”,对他进行威胁,施加压力。但文天祥“威武不能屈”,堂堂正正地表示:“吾南朝状元宰相,但欠一死报国,刀锯鼎镬,非所惧也。”文天祥这股浩然正气,颇具威慑力,直令“大酋为之辞屈而不敢怒,请酋相顾动色”。当晚,元营准备扣留文天祥时,他更“直前责虏酋”“失信”,“辞色甚厉,不复顾死”,竟使“译者再四失辞”,“大酋怒且愧”。

在这样的情况下,吕文焕、吕师孟叔侄竟颜从旁劝说,&127;并为自己投降行为辩护。于是文天祥怒斥吕文焕为“罪魁”,为“乱贼”,为“万世之贼臣”,义正辞严地指出:“汝叔侄皆降北,不族灭汝,是本朝之失刑也!更敢有面皮来作朝士?……汝叔侄能杀我,我为大宋忠臣,正是汝叔侄周全我。”这番话竟骂得吕师孟“语塞”,“诸酋皆失色动颜”,“伯颜吐舌”。

然而,尽管文天祥不畏“身为爚粉”,&127;“舌在纵横击可汗”,但怎奈大势已去,国事仍是不可收拾了。文天祥从此被元营“羁縻,由忙古歹、唆都二人严加监视;南宋小皇帝赵显也于二月初五日“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诏谕郡县使降”;并于翌日派出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枢密使谢堂、参政家铉翁、同知刘岊五人为祈请使,入元营办理正式投降手续。

二月初九日,伯颜令祈请使北上元大都献降表。这时,文天祥已非使臣,贾余庆唆使伯颜迫令文天祥同行,想把文天祥拘留在沙漠,剪除抗元中坚力量,便于元军南下。面对这一情况,文天祥本想“引决”,“不为偷生”,但“犹冀一日有以报国”,于是想到他所崇拜的唐朝名将张巡守睢阳时其部下南霁云的话语,而“隐忍以行”。

当日随从文天祥北上的共十一人。其中天台义士杜浒,在“诸客皆散”的情况下,“慨然相从”,并且一路上出力甚多,也是很可称道的。

三、九死一生,心犹指南

文章第三、四段讲述作者北上南逃过程中艰险备尝、九死一生的情况。其“境界险恶”,确“非人世所堪”;其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尤为感人。

文天祥二月九日被驱北上,二月十八日至京口(今镇江),次日过江至瓜洲见元将阿术。因当时扬州一带尚在南宋手中,如由运河押解北上,甚为不便,于是文天祥又被送回京口,得住到一个叫沈颐的家中,由王千户看守。这一拖延,给了文天祥得以逃跑的大好机会。

文天祥和杜浒、余元庆谋划逃跑办法,并“办匕首挟以俱”,准备万一谋泄,用以自杀。

要想顺利逃脱虎口,必须解决几个难题:如“北船满江,百姓无一舟可问”,弄到一只船甚为困难;沈家“去江尚有十里”,得有人引路问道而行,才能顺利到达江边;夜禁甚严,无“官灯提照”,就不能顺利通行;最后还得巧妙地摆脱“不离顷刻”的王千户的看守,等等。只要哪一环弄不好,不但逃脱无望,反有生命危险。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杜浒佯装狂颠,“醉游于市,遇有言本朝而感愤追思者,即捐金与之,密告以欲遁之谋”;虽然百姓思宋,“无不愿自效”,但“皆以无船长叹而止”。最后“余元庆遇其故旧,为北管船”,愿“为宋救得一丞相回,建大功业”,才算解决了船的问题。同时他们又结识一老兵,愿为引路;杜浒又笼络收买一个“夜禁问官”刘百户,从他手中弄到了“官灯”;最后,于二十九日晚,把王千户灌得大醉,文天祥一行,得以乘船逃脱。但船至江中,又遇上了元军的巡江船,幸好巡船搁浅,才幸免于难。

三月初一日,文天祥一行逃到真州(现江苏仪征县),得见“中国衣冠”,“重睹天日”,“喜幸感叹,靡所不有”。真州守将苗再成“不知朝信”已数月了,问及“京师事,慷慨激烈,不觉流涕”;于是文天祥和他共商兴复大计,并由文天祥写信给淮西制置使夏贵和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约以连兵大举”。但事有意外,李庭芝竟中了元军的离间计,认为文天祥已降元,是前来赚城,令苗守杀害文天祥。苗守将信将疑,为了表明立场,只好骗文天祥看城池,借机把文天祥关在城外;并派张、徐二路分(义兵小头目)引五十兵丁,佯为护送实为进一步观察,如有可疑,半路加害。当张徐二路分确信文天祥为忠臣后,才放过文天祥并护送到扬州。

三月初三日夜里三更,文天祥一行冒着“风寒露湿”,到达扬州西门外,“闻鼓角有杀伐声”,欲“叩扬州门,恐以矢石相加”,便听从了杜浒的建议,准备取道高邮、通州,然后渡海归江南,以“伸报国之志”。所以未敢入城,旋即由一樵夫引导,奔高邮而去。

在这样奔波劳碌、危险困苦的情况下,文天祥的随从人员中,有四人遽生叛心,带着分藏在他们身上的银两悄悄逃跑了。这自然又给文天祥增加了困难。文天祥也从此改名刘洙,带着剩下的七人继续逃亡。

三月初四日天亮后,随时可能遭遇元军哨兵,文天祥不得不暂时躲避在路边半山上的一个土围子里。这原是一座民房,现在徒有四壁,中间马粪满地,所幸“四山阒然,无一人影”,尚可“扫退蜣螂枕败墙”,聊得一睡。然而无米可炊,只好令卖柴人现去扬州买米,但至晚卖柴人也未把米买回。另外,在天刚过午时,忽然“数千骑,随山而行,正从土围后过”,“马足与箭筒之声,历落在耳”,“幸而风雨大作”,元军未及搜索,匆匆而去。元军过后,文天祥派二人去山下古庙中汲水,顺便问庙中女丐有无米菜可买。不想这二人又被元军抓住,拿出三百两白银贿赂了北兵,才保全了性命。文天祥一行在土围中饥寒难忍,眼看天黑,更无法过夜,只好下山至古庙中。幸好在古庙中遇见几个樵夫,向人家讨了一点粥喝;并请他们导往高邮,樵夫们欣然同意。就这样,文天祥终于度过了这饥寒危难的一天。

三月初五日黎明,文天祥一行八人,在樵夫们的引导下,来到贾家庄。文天祥派樵夫进城,“籴米买肉……顾马办干粮,以备行役”;大家也得以饱餐一顿,休息一日,准备晚上夜奔高邮。但是,他们尚未登程,南宋的“地分官五骑,咆哮而来,挥刀欲击人,凶焰甚于北”,进行勒索敲诈,文天祥只好以“金钱买命方无语”。

文天祥他们总算离开了贾家庄,向高邮进发;刚走了四十里,又迷失道路,一夜行于“田畈中,不知东西,风露满身,人马饥乏”;等到天明时,又遇上大雾;迨至“四山渐明,忽隐隐见北骑。道有竹林,亟入避。”这次“避哨竹林中”,结果甚惨:随员中虏去一人,刀箭伤一人,马踏伤一人;引路人或逃跑,或被俘;马匹也没有了;文天祥本人虽未被发现,也弄得“仓皇匍匐不能行”;傍晚,幸好又遇见一伙樵夫,他们弄来一只箩筐,拴上绳子,把文天祥抬到了高邮。

文天祥到高邮,已是三月初七日了。因文天祥“以箩为轿”,又因随员有人“血流满面,衣衫皆污”,所以高邮方面并没有怀疑他们;但听说李庭芝也有命令到高邮,他们便“不敢入城,急买舟去”。

文天祥准备取道泰州、海安、如皋而奔通州(今江苏南通市)。这三百里水路,虽也常常“舟与哨相先后”,但还算顺利,终于三月二十四日到达了通州。通州守将杨师亮终于从谍报口中了解到文天祥并未降元,才把他接到城里,并为他料理衣服、饮食、舟楫,使文天祥得以休息将养多日。

最后,文天祥于闰三月十七日离开通州,登舟南下,四月八日至永嘉(今浙江温州),结束了这一段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经历,又踏上了抗元斗争的新的历程。

这段经历,确如文天祥自己所说:“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尽管经历如此险恶,文天祥仍不忘怀抗元大业,仍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到底,确实令人敬佩!他在航经扬子江时,写了一首诗:“几日随风北海(长江北岸的内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作者又取这首诗的题旨,把这段时间写的诗篇,命名为《指南录》,于闰三月写了一篇序文,同年五月又写了一篇序文,因时间在后,名为《〈指南录〉后序》。

仅从这一段北使元营、南逃永嘉的经历看,文天祥也不愧为留芳千古的爱国志士。孙燧在《文丞相像赞》中说的好:“伟哉文公,千古之士!方国脉尚存也,流离颠沛,惟恐不得其生;及国脉既绝也,慷慨从容,惟恐不得其死。……百世闻风,孰不兴起?”文天祥后来抗元被俘,囚禁燕京,慷慨就义的情况,已不属本文范围,这里就不叙述了。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宝祐&127;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四十七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指南录》是文天祥自辑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以《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之句命意,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段落大意

  

   

《<指南录>后序》的段落大意

一、叙出使元军和当时自己的想法。

二、叙到元营与元丞相伯颜抗论,被拘留,又被驱北行,说明隐忍以行的意图。

三、叙在京口逃脱,谋连兵大举不成,展转到永嘉的经过。

四、历举几及于死的诸事,以示经历的艰险,境界的危恶。

五、叙抄录和编次患难中所记事诗及其用意。

六、记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命名。

  

 

主题思想

  

  

《<指南录>后序》记述了作者出使议和与敌斗争的情况和九死一生的艰险遭遇,表现了坚贞不屈、生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写作特点

  

  

写作上的两大特点

本文写作上有两大特点:其一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字里行间充满爱国激情;其二,叙事概括简明,用语简练、生动。散句、排偶句交错运用,线索清晰,感情奔放,特别是第四段所用的十八个排比句,一气直下,不可遏止,造成强有力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作业练习

  

  

《〈指南录〉后序》练习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解释加黑的词,并注音

①羁縻     ②纾祸

③翌日     ④觇北

⑤巡徼     ⑥诋

2.区别下列各组多义词的意义

 

3.选出与例句中加黑词意义相同的一句

①例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B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C靡计不施

D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例句: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A与向之噌祐者相应,如乐作焉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D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4.解释加黑的词,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③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④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⑤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5.根据句式特点和语气、衔接的需要,为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虚词

①死生,昼夜事□,死而死□;□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堪。痛定思痛,痛□如□!

②将藏之□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

③未几,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④予分当引决,□□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

供选虚词:也、所、矣、何、而、焉、于、以、哉、然

二、语言运用

1.分别选出与例句加黑词用法相同的项

例①草行露宿(  )

例②道海安、如皋(  )

A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B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C既来之,则安之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E良庖岁更刀

F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G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选出诵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D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指出下列被动句表被动的方式,并依此给它们分类

A真州逐之城门外

B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予羁縻不得还

D给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E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F而君幸于赵王

G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H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I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J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K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4.对“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127;号呼靡及”一句翻译最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贫困饥饿,深感无聊,敌人悬赏捉拿又很紧急,天高地远,&127;呼唤求救都办不到。

B(我)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127;呼唤求救都办不到。          

C(我)贫困饥饿,无所依托,敌人又紧追不舍,天高地远,喊(天)呼(地),(天地)也无法听到。

D(我)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敌人又紧追不舍,天高地远,喊谁都听不见。

阅读思考

课文在“悲予志焉”后面删节了一部分.现抄录于下,请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127;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注:“正丘首”,此处指死于故国、故土。

1.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句意,解释加黑词的意义

①僇 ②殆 ③向④委

2.与“诚不自意,返吾衣冠”中“意”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目似瞑,意暇甚

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3.与“予之生也幸”中“幸”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D则吾斯役之不幸

4.对下列各句中“也”的用法,分类解说正确的项是(  )

①而幸生也何所为

②……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③,句中表停顿,助词

B①③,副词,与现代汉语的“也”同义

C②④,句末表判断,副词

D②④,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呀”

5.对“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一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127;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B我虽然光明磊落,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127;却只能凭这一点点成绩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C我即使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127;仍然没什么好自我夸耀的

D我即使光明磊落,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127;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6.“修我戈矛”语出《诗经秦风无衣》,请写出这首诗

7.找出一个被动句,并翻译它

  

《〈指南录〉后序》练习答案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

    1①jīmí拘留、&127;束缚②shū解除③yì明(天、年)

    ④chān侦察⑤xúnjiào巡查的队伍⑥dǐ斥骂

    2①国家政府;&127;国家;指孙权统治的区域;封地;国都②错误;理亏;弯曲③正确;径直;通“值”,价值;竟;只是④列;递眼色;眼;用眼看;网眼

1. ①C②A

2. ①授官②吝惜,舍不得③淮河④离开⑤后来的;同情、思念

3. ①也;矣;而;所;何;哉②于;&127;焉③以;而④然而;也 

    二、①AE(名词作状语)②DF(名词作动词)

4. C

5. &127;①ACE(无表被动的词语)②BDH(用“为……所……”或用“为”表被动)③&127;FGIJK(用“于”、“见”或“见……于……”“受……于……”表被动)

6. B(“穷”不能讲为“贫困”,“追购”是“悬赏捉拿”)

阅读思考

1. ①罪②危险③从前④委弃

2. A   3.B   4.AC   5.A   6.(略,见初中三册书)

7.“主辱臣死有余僇”;皇帝遭难受辱,臣子即使死了,也是有余罪的。

  

【〈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指南录后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指南录》后序 教案教学设计04-15

《指南录》后序赏析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文天祥南逃的详细经历(《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04-14

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苏教版高一年级《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指南录后序》的二十二个死04-15

《松鼠》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寓言三则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