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时间:2022-09-06 14:54:5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孩子是否成才是由父母的双手决定的。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出现了不少误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欢迎阅览!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过早进行知识教育

  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学习的包袱。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知识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知识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知识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些父母则总是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第二天就问孩子学了几个字,一看孩子在玩,家长就不高兴。其实,幼儿阶段主要是玩,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让孩子们做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在7岁前,要让他们多动手、多活动,让他们快乐地掌握知识。在幼儿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过扮演角色做游戏,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误区二:盲目进行素质教育

  在许多家长看来,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往往又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至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失去学习兴趣。

  误区三:对孩子溺爱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成为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家长往往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问题。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是科学的爱,而是溺爱。像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随孩子的意;想吃啥就买啥,吃名牌穿名牌,这些都是溺爱的表现。小孩子不懂事,家长应该有所分析,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可而止,如果孩子的要求家长认为不能满足,就是孩子哭闹也不能勉强满足,不过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他还会哭。

  溺爱的另一种表现是,许多家长认为,放手会让孩子“受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许多家长表示不理解:“两三岁的孩子,就让他们受挫吗?”

  接受采访的教育专家说,从婴儿落地开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对世界充满好奇。而家长往往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比如不允许孩子玩泥沙,因为太脏;不允许孩子去碰剪刀、锤子,因为太危险。这一切确实避免了大人们的麻烦,可是却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探索世界的兴趣被削弱了,个性渐渐被束缚。

  根据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的特点,培养孩子意志力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挫折教育,包括游戏训练、劳动教育等。比如让孩子模仿并参与成人劳动,还可以由家长和老师人为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经历,比如难走的路、在冬天的雪地里扮演哨兵等,家长不要太过于担心孩子受伤。

  误区四:粗暴式教育

  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不是打就是骂,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请家长记住,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家长与孩子应该平等相处,意见不一致时家长应该给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如果长期采取粗暴式教育,容易使孩子具有攻击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粗暴式教育主要与家长的素质有关,从这个角度说,家长也应该多看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切不可一面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改善教育条件,一面又很不经心地使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形成诸多障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家长,不但应为幼儿教育付出心血,而且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通过学习、研究,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误区五:家庭教育不一致

  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比如孩子做错了事,爸爸在批评孩子时妈妈却护着孩子。有时是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比如孩子做了不对的事,爸爸在批评孩子时爷爷会在身边说:“你还说孩儿哩,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找到了避风港,这样会影响教育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如果爷爷、奶奶发现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提出来,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误区六:不与教师结合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后一切就由幼儿园负责,自己什么也不用管了,孩子出现问题总会说是幼儿园的责任,这也是由于家长不懂教育规律造成的。一些家长一听说老师批评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去找老师的事,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会在孩子内心形成阴影。郑州某学校有两名学生打架了,班主任批评了两个学生,其中在打架中吃亏的学生的家长就带几个人到学校找到班主任进行殴打,造成班主任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这名家长的理由是“俺吃亏了你还批评俺”。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应该多与老师结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讲清道理,共同来教育孩子。

  误区七:不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孩子年小幼稚,如同一张白纸,对大人的言行深信不疑。家长的正确言行会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处事要领;相反则会使幼儿是非不清,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也是行为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种养成是要通过行为来实现的。一方面,幼儿非常注意家长的言行,确定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一方面则加以模仿,并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道德标准。所以家长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又要让孩子进行模仿,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育儿,家庭教育多是“情感式+经验式”。虽然城市里有些学校、社区开办了家长学校,但多流于形式。而在广大农村,对家长的教育仍处于空白状态。“如何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还须有关政府部门加倍努力,毕竟,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最后,年近七旬的席世荣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误区八:由于知识有限难以管教孩子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常常听到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学的知识比原来难得多,家长面对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辅导和解答,因此家长教育孩子的话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还不以为然。从他们的谈话中明显就能看出他们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自己的文化知识有限,不能给予孩子以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辅导,由于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引导,所以造成在孩子眼里缺乏权威性,因此难以教育、管理孩子,此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出现此种错误认识的原因,一是家长没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二是家长没有弄清楚家庭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利用自身的经历,以及生存技能、生活知识等方面所具备的各种优势,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而不是以文化课知识的辅导,和丰富的物质条件。

  只有让家长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才能从思想上纠正此种错误认识,才能发挥好家庭教育的正确功效。

  误区九:对家庭教育内容有所误解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八个误区:溺爱,虚荣,放任,缺爱,金钱诱惑,语言渲染,封闭,功利。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综合评价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家长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重点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学习、模仿的过程,孩子身上表现出的言谈举止都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古人就有“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说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重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少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是好是坏都无所谓,漠然视之。即使孩子在其他方面存在明显的毛病、错误、问题,要么不批评教育、指责纠正,要么只是一代而过,此种单一、片面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误区十:将家庭教育等同学校教育

  部分家长由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欠缺盲目地将学校教育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照搬的家庭教育中,将家庭变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这就造成了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少,思想上沟通交流少,不参与家庭劳动和日常事务的处理。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变化,孩子会感到学习生活的单调、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反而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应该考虑适当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参与一些其他如社交、实践的类型的活动,以锻炼、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只有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让家庭教育步入正轨回归本位,才能使家庭教育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效,才能让孩子在家庭学校的合力扶持下成人成才。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相关文章:

儿童家庭教育也有误区08-16

胎儿教育误区08-16

胎儿教育的误区08-16

关于胎儿教育的误区08-05

现代家长教育的误区08-15

有关挫折教育的误区07-31

食物消毒别入误区07-22

关于胎儿教育的误区范文09-30

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