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阅卷的警示(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09:46:2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阅卷的警示(教师中心稿)

邱龙涛受扬州中学于扬老师委托转发

高考作文阅卷的警示(教师中心稿)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者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

先分工,确定改作文后,听专家再强调一下评分细则,细则有十条,内容是:1、抓关键词“灵动沉稳”算切题2、写“灵动沉稳”四字中任一点算符合题意3、上升到哲理,看是否是自然生发4、只谈山水,不谈灵动沉稳,算偏题5、分辨是否硬贴标签6、文章怎样,要看怎么写的7、打分用基础分与发展分的方式8、缺题、错别字扣分9、字数不足、未完篇扣分10、抄袭低分。每条细则都很简略,具体操作你自己看着办。专家提出,达到“基本明白、基本通顺、基本完整”,就给切入分。“有亮点”即给发展分。怎样算“基本明白”、“有亮点” 等等,未作具体说明,自己凭经验判断。在具体阅卷中,我是这样给分的:给切入分的,是根据江苏阅卷提出的要求,达到 “三基本”的。

1、基本明白  

我就看文章在讲什么,有没有讲明白。议论文看提出什么观点,基本让人读明白在提倡或反对什么,就是要观点鲜明。但常常是满篇看完后不知所云,满篇找观点,不得已时,再读三读文章,难免心生厌烦;记叙文看表现了什么中心,明示也可,含蓄也可,感性表达行,理性的概括行,总之中心思想要明了,避免去反复猜测。散文无论选什么材料,能看出文章之“神”就好。这些是基本要求,至于作者对生活认识的深浅,思想成熟深刻与否,是文章的优劣的判断标准了。

2、基本完整 

我就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首要是全文完篇了吗,然后是看文章思路清不清晰,表达的顺序、层次明不明,段落之间是否衔接与呼应。具体说,记叙文看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小说看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是否完整,人物的形象是否丰满;议论文看有没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无论点、论据、论证。散文看线素怎样贯穿材料的,线索与材料是否紧密联系,材料是否充分。实际情况是旁支末节、东拉西扯的很多,有头无尾的不少,未完篇的也不少。

3、基本通顺

 我看文章语言是否明了和连贯。如果每句话含义清楚,语义明确无歧义,不疙瘩,不难解,基本无病句,就算好。句子之间的顺序合理,衔接自然,一段话有统一的中心,语言连贯而不脱漏,就算很好。实际上,难做不到,病句很多,要边读边猜句义,猜读完了,连完整印象也没有。好在没提扣病句分,倒也让人能迅速猜完。

作文在45分以上,才可有发展等级分。发展等级分3分起步。佳作得分在48分以上,实况是绝大多数考生在47分以下,(老实讲,每日批阅的作文能揣测出是哪个地区的,实话实说,扬州地区作文水平确实不高,存在的毛病比较多,缺陷明显),有必要对低劣作文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失分规律,在为期不长的阅卷中,我感受很多,发现作文中的毛病五花八门:

(一)话题

(1)另立话题

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不少人结合材料中语言,另立话题。如:“水是灵动的,灵动中有沉稳;山是沉稳的,沉稳中有灵动。”自立话题:“人是善良的,善良中有丑恶。”再如,“海水保持一色的蔚蓝,大山变化不同的色彩。”自立话题:“人生的色彩。”然后,全文谈自己的话题。这种作文存在的问题:不知道“已给出了话题”的限制作用,不清楚材料与话题的关系,平时依赖提示语,当今年作文题在材料后缺乏过渡性提示语时,无法应变。

(2)截取话题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被截取为以“山”“水”为话题,不涉及 “灵动”“沉稳”。话题被确立为:水常被污染,环境令人担忧;大山的宝藏丰富,等待人去开采。与“山水”有关,与“灵动沉稳”无关。存在的问题:话题含义不理解,不懂得抓话题的核心--话题中的中心词,偏正混淆,本末倒置。

(3)撇开话题

有的三言两语简单接过材料中“话头”,由“山水”或“灵动沉稳”转而谈一个哲学命题,写纯粹哲学论文。还有的开篇就进入哲学问题,通篇就是哲学小论文。如:水是灵动的,灵动中有沉稳;山是沉稳的,沉稳中有灵动。显然,万事万物都是动与静的相对统一。存在的问题:是作文还是哲学论文?过于看中事物中包含的哲学原理,话题弃置不顾了。

(4)切题不够

内容与话题联系不紧密,不贴切,若即若离,更多情况下“话题”仅仅是作为硬贴上的“标签”,与内容关联不大。

如:父亲不擅言语,辛劳,爱我。议论:父亲像沉稳的山。再如:母亲爱我,半夜给我扇扇。议论:母爱如灵动的水。存在的问题:记叙某人,这个人并无“灵动”“沉稳”的特质,但硬是说具有。选用材料不能证明观点。不切题。

(5)图解话题

用简单肤浅的内容来解释或评论题目,或对“材料”作简单的扩写,立意很肤浅,写法常用别扭的“拟人法”,幼稚。如:哥哥叫大山,妹妹叫小水,哥哥性格如山,妹妹性格如水。还有:山与水互相指责,后来认识到“灵动沉稳”是优点。另外,扩写:大山四季怎么变化出不同的色彩。存在的问题:就话题材料谈话题材料,粘在材料上,不知话题是让人表达自己见解和认识的,同时也缺乏对历史、社会、人的深入思考,。

(6)褒贬话题

有人褒“沉稳”,贬“灵动”,“沉稳”成“坚定、持久”的代名词,“灵动”成“浮躁、多变、惹祸”等的代名词。有人褒“灵动”,贬“沉稳”,灵动是机灵,好;沉稳是呆板,不好。作文:甲成功,是因沉稳是其优点;乙失败,,灵动是缺点。存在的问题:“沉稳”“灵动” 词语含义、词语感情色彩理解有误,语文素养须提高。

(7)话题生发

当文章在上升到哲理高度论述时,符合题意,对话题进行自然生发,当然好。但更多的是有些关联,显得牵强。糟糕的是不符合题意的“非话题的自然生发”。比如:大谈“绝对与相对”,“要全面看问题,要有全局观”……存在的问题:认识水平限制,不会藏拙。

(二)话题材料

我所指的“材料”是考题提供的话题前的“提示材料”,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并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 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

你纠缠于材料不行,必须落眼于“话题”,紧紧围绕话题,那么,材料就一点用处没有了?不是,它帮助理解话题,作文中,你可以“引用材料”。

在阅卷中,有强烈的感受,要学会巧妙点题。文中要反复出现“话题字眼”,话题本身的“关键词”或话题前“材料”至少要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出现几次,而且要在醒目位置,鲜明对阅卷者视觉产生冲击力。为何要反复地鲜明地出现“话题字眼”?

(1) 阅卷非常强调作文要“围绕话题”,不“偏离话题”,“偏题”程度不同,给分不同。

(2) “话题字眼”是观看作文的“引导”,内容、条理让阅卷者看得清楚,易得切入分以上。

(3) “话题字眼”也是判断是否“扣题”的依据,只字未提,易被视为偏离题意。

(4) 为使文章看上去完整、没有“跑题”,结尾最好能“点题”,强化印象。

(5) 内容即使不切题,但“关键词”频繁出现,显然与话题有关,好像未跑题。

如:甲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那么,人有人的个性。举例,语文老师个性张扬,数学老师内敛,结论,个性不同使世界更丰富美好,就象世界不能只有水的灵动,或山的沉稳。(文章之例未见灵动、沉稳,但只视为举例不妥帖。)

乙文:人各有性情,个性不同,举例,语文老师个性张扬,数学老师个性内敛,结论,世上无相同叶片,何况于人。(与上篇比,与“话题”的关联不明显,整篇未涉及话题,分数降低一个等级)

存在的问题:忘记“扣题”“点题”,关键字无或不明显,在疲乏阅卷工作中 ,经常要判断是否“偏题”及“偏题程度”,考生很吃亏。

(三)结构

高考作文要求“完篇”,要求阅卷者仔细区分“完篇”与“未完篇”。评分标准说: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以后再扣字数分。明显未完篇的作文最高不超过35分,不足600字的最高不超过30分,不足400字的最高不超过20分。

未完篇的作文今年不少,其中也有经验教训:(1)要留足够时间写作文。(2)当写到近500多字,眼看不能完成,用最后的时间补写几十个字的结尾,满600字,又“完篇”了,只能算内容展开不够,得分在正常给分基础上扣字数不足分而已。否则,得分在35、30以下。有人讨巧。(3)差好几行,来不及了,可以以“诗”结束,每行写几个字,显示完篇。反正,一行哪怕只有一字,也要算整行字数。(4)来不及,无法细想,抄“话题材料”,再阐释或议论几句,凑满字数。有人这么干。(5)只剩极短时间,万不得以,如果要求中未限制写诗,就每行几字写“诗”。急就“诗”,得分不会高,有胜于无。这次有人写诗,请来“诗专家”给分。

(四)题目

题目自拟。不知是由于紧张还是难以想到“完美”的题目,常有考生空缺作文题目,根据评分规定,扣2分,很是可惜。其实,在阅卷中,不会计较题目的艺术与否,不必过于追求新颖、吸引人。题目不求新奇,只求扣紧话题,精要反映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如:灵动与沉稳(70%考生用此题,简明朴实,表明扣紧话题)

父亲--沉稳的大山(精要反映所写内容,突出“沉稳”,比“他是山”的题目要明了)

人生山水画(以山水画喻人生,析话题内涵,有哲理味)

滴滴灵水,悠悠文化(提示所写内容,有历史感与文学意味)

再看:大山与小水(拙劣的拟人手法)

水的联想(宽泛,且是熟题,有模仿或偏题危险)

英雄本色(内容显示偏离话题)

趟过男人河的女人(题义不明,费解)

建议:平时自拟题目不必要求过高,以切题为要,简明为好。

(五)阅卷中零星感受

1、 审题能力不再是考查重点,不再为难学生,但有人连简单审题上也未掌握。

2、 有时整本、整个地区卷举例相同(陈旧的用滥了“万能材料”固然不可取,所谓新鲜的例子,人人都用,让人腻烦。如全举“任长霞”例,连叙述语言都几乎相同),或直接套用模拟作文(整本都是谈“英雄本色”),生搬硬套,总觉别扭。复习不应该猜题,考试不应硬套,要练好基本功,随“题”应变。不过,令人思考该怎样处理模拟题?

3、 写好规矩文是基础,也是能训练的,讲究“起、承、转、合”,写成清楚的议论文,不容易;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材料围绕中心,叙事清楚,也不容易。有能力再创新,平时复习立足于写好中规中矩的文章。良好的文学素养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有时并非老师能教出来。

4、 高考作文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说等应有可以尽有,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复习时各考生就自己的作文分析优缺点,研究对策,找出自己擅长的文体,把它作主攻目标,避免考试时犹豫不决。最好每周一次针对性练习,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平时应该练习打提纲,并于50分钟内完成作文。避免高考作文急就章。

5、 高考阅卷速度很快,要有标志性语言,帮助教师很快把握你的思路。这个标志,从自拟的题目开始,在第一、第二段或每段开头结尾都可以显现,当然标志性的语言要简练精彩,让阅读者既清楚你的内容,又领略到你的才气。

6、 时间的紧迫,平均几十秒批阅一篇作文,卷面印象很重要,平时作文要求成篇后尽量不要涂改,不求书写漂亮,但求卷面清爽,字迹工整清楚,清爽的卷面的确讨巧,某地区考生整本整本都能达到这个要求。书写得龙飞凤舞,犹如天书,卷面邋遢,令人生厌,影响得分。平时每次作文应模仿高考作文试卷样式,对卷面应有要求。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认为,有几点必须引起重视(我引用他的原话):

第一,由于连续6年写“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结果许多考生的“文体观念”淡薄了,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便是“四不像”。哲理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玄而又玄。抒情也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飘飘忽忽,言之无物。我在此恳切呼吁:江苏中语界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这对青年学子来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一辈子。

(我想,散文是在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感悟后,才会“读进去”与“写出来”的文体,它并不适合阅历很浅的中学生。为什么话题材料用难懂的生疏的散文诗?是过高估计了学生吧。绝大多数考生写自己不擅长的抒情散文,是被话题材料诱导牵引。)

第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若能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来,我省的高中作文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升。今年有一些考生,用大量的古诗名句来证明“水灵”、“山稳”,用大量的名人轶事来证明“水灵”、“山稳”,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结果削弱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诚为可惜。李白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着强烈的时代震荡感;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亦有着真切的人生感悟。当今学子,不但要留连古代的山水,更要关心现实的山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完全有必要、有可能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放时代新声。

(我想,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现实,是高考引导方向,但要话题易于让考生产生这方面的联想,所出话题就要不仅唯美,而且要实在。)

第三,要讲求质朴的文风,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今年有一些高考作文,滥用排比、对仗,随便地挥霍色彩,简直写成了新的“骈体文”。此风不可长。“楷书”尚未写好,就随心所欲地龙飞凤舞,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最高的文采,乃是“内涵的文采”,希望中学作文教学要在返璞归真上苦下功夫。

(我想,造成原因是发展分提到要“有文采”,朴实平淡与文采斐然的试卷,阅卷者更喜欢看哪一种?哪种更能体现考生文学素养?返璞归真会不会被当作语言干瘪?)

低劣作文的缺陷各有不同,而高分作文的长处非常相似。高分作文肯定是得到发展分的。江苏阅卷提出,“有亮点”即给发展分。讲得较朦胧,说“亮点”可大可小,像太阳,很好,没有,像月亮也行,月亮没有,只有星星,也算好,再没有,总得有点萤火虫之亮吧。构思好、某段好、一句话、一个词好,哪怕是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用得有创新都算有“亮点”。客观讲,阅卷人欣赏文章的角度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分要十分准确很难。但在阅卷中,我认为佳作不会错过,它会使一线老师眼睛一亮,优点有目共睹。给发展等级分既易又难,10分发展等级分往往朦胧地给出的,很难说清为什么给6 分而非4分。繁杂的阅卷工作中,看到佳作,一般是毫不吝啬地给发展分。给几分,要看作文具备了发展等级要求的“四点”--“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中的一点或几点。佳作的优点多,各有千秋,但共性也很明显。我看共性如下:

1、深刻透彻

记叙文有高远的立意,独特的才识,较高的品位。立意上避免了平常庸碌,囿于小我,幼稚肤浅,平淡小气。议论文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考虑问题全面,见解深刻独到。散文之“神”清气爽,见解深刻。 

2、生动形象

文体鲜明,又擅长综合运用其它的表达方式,使记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文不仅刻画形象,生动叙事,还加上精妙的议论、抒情,使文章主题升华,读来回味无穷。议论文,绝不单纯议论,力避单调呆板,穿插精彩优美的描写或叙述,使文章引人瞩目,熠熠生辉。散文,满眼典故辞赋,神采飞扬。

3、有文采

语言凝练精彩,风格不同,各有千秋。共性是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语势流畅,纵横自如,充分表情达意。修辞手法能灵活巧妙,恰倒好处地使用。  

4、有创新

在构思精巧,推理独到,材料新鲜,见解新颖,语言有个性这些方面能做得很好。

何永康就谈今年江苏的高分佳作,这么评价:这些佳作,均有“机智”的构思。何谓“机智”?王蒙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高考作文要想脱颖而出,非得有个性、有创造性不可。在“好”中选“好”时,主要着眼于该文有没有一点其他考生没有涉及的东西,有没有一点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很大、很重,常常是轻轻一瞥,即如电击石开,迅速揭示出生活的深层意蕴。

  这些佳作,文化视野都比较开阔,作者能围绕构思的焦点,在文学艺术的天地中神游,在生活万象的缤纷中送目,在人生哲理的烛照中凝思,然后“万取一收”,将有价值的材料凝聚于构思的焦点之上,从而迸发出令人炫目的殊光异彩。

  这些佳作,都有相当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并能展示比较成熟的写作技巧。写人时,能点睛,能传神。叙事时,能开合,能兴波。议论时,能分解,能剖析。故而800余字中,山外青山,花明柳暗,谈笑风生,潇洒自如,给人不尽之余味。

 客观说,优秀作文不会埋没,优秀作文往往话题扣得紧,立意深,结构严,文笔好,阅卷者有共识,不会错过,不会打低。“某作文被专家看后挽救调高了分数”的说法流传了多年,其实,专家不在第一线教学及批卷,不能把某篇放入考生整体中确认,见到文通,字顺之文,总是喊好,分数加高在所难免,但这种“幸运”极少。佳作3就是例子。 

 

  佳作一 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西安与南京,长安与金陵,十二朝古都与六朝古都,一西一东,驻立在淮水两岸,长江默默,秦岭无言,无声地讲述逝者如斯的历史。

  西安,脚踏渭水,背靠秦岭。连绵不断的山峰给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厚实的依靠。黄帝、汉武帝、武则天……一个个震烁古今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挤在秦岭脚下,更有那千古一帝始皇。黄色的土壤,玄色的山峰,那是一种来自土地最原始的坚实,一种亘古不变的沉静。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瞧,“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

  秦岭说:“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时,谪仙借大块之文章,为长安涂抹出盛世风华。波斯的宝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经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阳的牡丹,衬得我是千娇百媚。谁说大山就没有绚丽多姿的青春?”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秦岭说:“我也正有同感。现今的西部大开发确实需要那种不拘泥俗规、勇往直前的精神。”

  长江欣然道:“那我和你,南京与西安,肩负着中国的历史与未来,应该携起手来,取长补短,让水不仅灵动,而且坚韧,让山不仅沉稳,而且性灵。”

  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点评:此文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因此文章就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了泛泛而论的虚浮和正反统一的俗套。应当注意的是,文章中所引用的诸多史事与诗词,都是为作者所驱使,而非作为文章之装饰。因此,显示了作者以一种堪称宏大的气魄来从“战略”上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素养,是不可随便模仿的。 

  佳作二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

佳作三 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构思的机智。面对“话题”,该考生没有搜肠刮肚地去联想、去想象,而是马上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地所做的事就需要“沉稳”和“灵动”,写自己现在的作文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切合题意的。这“一个绝妙的念头”就是构思的独特之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还有四十五分钟”、“就剩四十分钟了”的紧张感、紧迫感,面对作文题的惶惑感,静下心来后的沉稳,计上心来后的喜悦,无不写得神情毕现、惟妙惟肖。第三个特点是语言的幽默、老练。说的是心里无比紧张,用的却是口语化的、似乎是嘻嘻哈哈的语言,幽默、得体、生动、流畅。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语言表达以及超过800字以后的篇末点题,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镇定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