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与寡妇(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15:1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行人与寡妇(网友来稿)

李玉山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传诵古今。长诗的结尾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二人化鸟双飞,相向而鸣,寄托了人们美好善良的愿望。其中有两句写到了鸳鸯的夜鸣所产生的强烈的感染力:“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行人”课本未作注解,“寡妇”课下注释仍译为“寡妇”,可见课本的编者认为这两个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没必要加注。果真如此吗?

“行人”现在一般指是在路上行走的人,与离家的远近没有关系。而在古代,“行人”一般指出行之人和出征之人,“出行”或是经商,或是游历,或是访友,或是赶考等。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道旁过着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几句中的“行人”都指即将远行出征的将士。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中之“行人”即指出门在外的远行之人。古代的清明节是各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或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祭扫坟茔;而今行人孤身赶路,加上纷纷细雨,内心的滋味是跟复杂的。《孔雀东南飞》中的“行人”听见鸳鸯深情的鸣叫,心中立刻涌起一片浓浓的思乡之情,于是忍不住要停下来侧耳倾听,而且极有可能思想进入到了虚幻中的美好的家乡,咀嚼着甜蜜的回忆。这“行人”显然不是刚刚从家里出来,或不一会儿就可以回家的人,而一个是离乡背井,饱尝羁旅情思,归心似箭的天涯游子。

古汉语的“寡妇”有两个义项,一个和今义相同,即“死了丈夫的女子”,如晋潘岳有《寡妇赋》,唐杜荀鹤《山中寡妇》诗;一个是“独守空闺的妇人”,即我们常说的“思妇”,其丈夫应该是上文所言之“行人”。汉袁康《越绝书》记载:“勾践将伐吴,徙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三国时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一诗中有“边城多健儿,内舍多寡妇”句。两句中的“寡妇”很明显一指即将出征将士的妻子,一指戍边“健儿”的妻子,与今之“寡妇”有天壤之别。《孔雀东南飞》歌颂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兰芝、仲卿用生命捍卫了纯洁的爱情,鸳鸯鸟是其忠贞的象征,鸳鸯的啼鸣,自然会激起思念亲人者内心强烈的震撼和共鸣,让“思妇”更加想念戍边卫国的丈夫,惦念远在天涯为生活和事业奔波忙碌的“行人”,因夜不成眠而“彷徨”。

由此可见,结合长诗的主旨去揣摩“行人”和“寡妇”才能理解得更准确,反过来又加深了对长诗的意旨的把握。如果把“行人”看作一般的路人,将“寡妇”当作一般的“孀妻”,对长诗本意的理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