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何处寻--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几点尝试(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0:45: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源头活水何处寻--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几点尝试(教师中心稿)

                     源头活水何处寻

源头活水何处寻--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几点尝试(教师中心稿)

         

                     

摘要:从“大语文”观点出发,用课文猜读、拓展迁移、听读训练、即兴演讲等形式,带动学生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大语文”     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取向  社会热点问题    拓展迁移   思想性  艺术性   文化性   时代性   

近年来,无论是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改实验,都强调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传授者到促进者,由管理者到引导者,由高高在上到平等对话;强调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阅读、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历届中考更是从“大语文”观点出发,要求学生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着力培养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些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也就突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形式、“点将式”提问,而百花齐放、新颖活泼起来。 

什么是学生能力、素养获得的源头活水呢?一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 课文猜读  

导入新课后,由分析题目入手,猜读文章内容。在相对开放的教学空间,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第五册前三单元均为议论文,教过第一单元,把握了议论文阅读要点后,第二单元的许多课文便可用自读、猜读法。以《怀疑与学问》为例,导入时引用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联系已学课文《想和做》,让学生猜想:课文围绕“怀疑和学问”这个话题,会写些什么内容?对这个话题,你怎么看?你能用一句话将“怀疑”“学问”这二者联系起来吗?有没有能证明你的观点的典型事例或名人名言呢?--问题接二连三的提出,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纷纷选择其中一两个问题发表见解,并举出了诸如哥白尼、伽利略、瓦特等典型事例。教师因势利导,课文的论点明了,结构顺了,而学生既增强了对“怀疑与学问”关系、作用的认识,又巩固了议论文有关知识,丰富了写作素材,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二) 拓展迁移

   从“大语文”观点出发,语文教学已不能只满足于课内,即便是一篇课内教读课文,也应注意拓展延伸。

   如《岳阳楼记》,教学时可作两方面的延伸:

1、岳阳楼 --补充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结合一副对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设计练习题,介绍岳阳楼的人文历史,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作为湖南人的骄傲,并将“两诗一记”进行比较,巩固课内相关知识。

2、作者范仲淹--补充范仲淹勤学立志的一段课外文言文,进而延伸到古人勤学的其他故事:王冕读书、匡衡勤学、囊萤映雪、刺股悬梁等,以“勤学”为本周话题,用课外文言文阅读、讲故事、名人名言、自身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拓展迁移,语文课就不再只是课内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还增广了见闻,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均有提高,一举而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 听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抓好听读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机会。

   听的内容大致有四个方面:

1、课内范文欣赏     优美的散文、抒情诗、小说等,如《天上的街市》《背影》《春》等,配以相关的音乐,让学生陶醉在语言美的旋律之中,获得对文章内容、语言、感情基调的整体感觉,激发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2、课外美文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从报纸、杂志上选取那些既有思想性(健康的思想情感)、艺术性(优美的文字表达),又能够体现文化性(有深厚浓郁的人文内涵)、时代性(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精神)的好文章,如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藏羚羊跪拜》《父亲挑书》等,配乐听读,潜移默化,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广播时事      结合热点时事,听电台广播,看报纸新闻,学会拈精摘要,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各种生活现象,学写广告词、宣传标语等,在听读、实践中,积累了写作素材,同时,将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情景对话     模拟生活中某一场景,听读一段人物对话,学会准确把握说话者意图,听出其言外之意。

(四) 即兴演讲

    现代社会需要敢说、会说的交际人才,说话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中极重要的一项。结合近几年中考话题作文所涉及的领域、话题作文的形式要求,教师不妨用即兴演讲、辩论争鸣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发挥能力的舞台,也是大有裨益的。做法可以是:

每周一个中心话题,有的是结合教材的,如前所述“怀疑与学问”“学与思”“想和做”“勤学” ;有的是结合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的,如“宽容”“自省”“惜时”“友谊”等;有的联系时事热点、社会生活现象,如“网络”“音乐”“广告”“世界杯”“非典”等,时间可以利用读报课、课前五分钟或课后小结时间等,只要学生有意见发表,有话要说,就鼓励他们表达出来,口头表达如果没时间,还可用书面形式,设一专栏,张贴出来。通过话题讨论、交流,不断完善学生人格,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自身素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上这四个方面的尝试,既可作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又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源头活水,活学、活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将课本、生活、时事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走出原有的单纯的课堂课本、老师教学生听的僵化模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增长知识、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