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53: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网友来稿)

邱静芳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的探索(网友来稿)

目前,全国有一百多所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通过近5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喜欢使用的软件是word和powerpoint,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简单易学,二是使用方便。可以在一般的媒体教室上课,不需要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室。课件可以上网下载,即使不下载,制作起来也比较省时省事。就我校而言,我们学校每间教室均配备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电脑及英语听力设备,老师们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使用。而网络教室是数量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不考虑网络教学模式的使用。

但就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一种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以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的最佳使用问题。而且,网络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时,也觉得如果不用好网络,那么校园网的效益也没能最好地发挥出来。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在这个方面做些尝试。

从同行们的探索实践以及自己的摸索情况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

一、独立篇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内引出可探究的问题,进而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新疆乌鲁木齐市师范学校的尹薇老师是这么处理的,她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发到论坛,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

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个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电脑使用基础,才能制作网页或演示文稿进行汇报,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因涉及的篇目多,所以,涉及的课程资源相对也较多,如果制作成一个单元教学网站也是很有内容的。在这个方面,有的老师做了这样的尝试:如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王立凡老师在教学了一个小说单元后曾设计了这么一个课程,即《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悬念设置》。首先是提出引导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三个方面,比如:

基本问题:你如何看待人生的起伏?

单元问题:

1、假如本单元小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今天,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

2、命运真的是不公正的么?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美?

内容问题:

1、《药》、《滑台佚事》、《丰碑》、《染血的汉碑》四篇小说情节结构有何异同?

2、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悬念设置需要哪些技巧?

3、小说情节结构技巧表达效果如何?

(1)对展示情节有何效果?

(2)对塑造人物有何效果?

(3)对表现主题有何效果?

整个过程耗时一个月,共分四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明确单元重点、难点(两个课时)。第二阶段:请各小组收集名人生命历程资料,研究影响人物命运的各种因素。第三阶段:开展“命运”话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激发学生营造美好人生的强烈愿望。第四阶段:“命运”话题作文训练。这个过程能检验学生如下的技能: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仪器的操作技能,以及word等软件技术的应用能力;21世纪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协作精神,资源共享的现代意识。

这个模式一个学期能使用一次就很不错了。因为耗时太长,而且,需要占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这在很多中学是行不通的。当然,如果认真做起来,会有很好的效果,毕竟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起来,学生的潜能也能更充分地调动起来。这种模式最好放在高一起始年段来做,可能会比较顺利一些。

三、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

且不说网络可以给学生提供怎样丰富的资源,单就我们写作中的表达欲望以及评价手段来说,我觉得网络就特别适合写作。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容易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样也容易进行真实的表达。我们知道,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人的主体性发展只有在与其内外部世界的积极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就像一个韧性的空间结构,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在网络里,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促使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

因为网络有及时性的功能,所以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而且,评价手段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是一对多的评价情形,现在是多对多的情况了。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其他同学的文章。我通过改造我们学校章杨老师的动态网页模式,建立“精灵梦作文网”,分设“研究性学习”“日常作文”“考场作文”“作文指导”“自由写作实践”等栏目,老师可以通过管理者平台直接进行文章与评语的管理,学生可以通过动态评语直接参与评论。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原创文学网站,比如“榕树下”“中国文学论坛”“我网govoo”“子归原创文学网”等等。这些网站都可以发表文章,而且能得到认真的审阅以及及时的评价。

但这样的网站主要是可以推荐给有写作兴趣的学生,对一般学生不适合。而且,这样的自由度太大,教师不利于掌握学生的创作情况。如果为了教学的方便以及管理的方便,那就必须建立一个网络写作平台。我目前所使用的平台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学生的文章只能由我上传,这样比较花费我自己的时间,而且,学生的自由度也受到限制。如果能建立一个像那些原创文学网站一样的系统就好了。

四、课外自由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普及之后,我尝试过两种的研究性学习辅导模式,一是利用日常的教学时间,比如在开学初布置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然后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指导,学期末收集研究性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二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开学初收回论文。大部分老师一定都认为第二个方案比较可行,因为这样比较不会占用日常的学习时间。但我尝试过后发现,没有老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会浮于表面,而且,学生一放假,心比较野,难于静下心来进行认真研究。往往是到假期的最后一个星期才来考虑如何向老师交差的问题。这样,开学后收上来的论文质量特别差。更严重的是,我发现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作业,还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倒是第一个方案实施的结果比较喜人。因为学生的研究过程一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也起到了监督作用。

当然,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都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比较自觉的学生能通过网络查寻资料,利用电子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能通过网络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从而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形成论文或其他形式成果的学生,收获就更大了,他们不仅培养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且也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选择材料,提炼观点,系统写作的能力。我们不能对每次的活动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是,我想大部分学生能有一次不同程度的提高就很好了,就可以说明这些活动是成功的。

五、综合性学习模式

我在开学初尝试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以教材为范本。教材中有一个《兰亭序》综合性学习单元。我在开学之初布置学生先学习课文,《兰亭集序》本身就是自读课文,学习起来难度不大。然后分三个星期,每个星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在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我自己则着手进行综合性学习网站的建设。

从设计到资料收集到最后完成,花了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该网站主要分成“王羲之介绍”(含5篇文章)“《兰亭序》书法鉴赏”(含四种临摹本)“《兰亭序》内容鉴赏”(相关资料7篇)“书法文化”(含书法史话、资料8篇以及学生探究论文7篇)“文房四宝”“我写兰亭”(其中有我自己临摹的作品和学生临摹的作品)“书法展览”(学生的硬笔书法)“摹写感受”“课文在线朗读”“留言本”等。具体参见网站,网址如下:

http://www.lyyz.net/teachers/yw/qjh/qjf/xxwz/

整个网站的最终完成时间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束之时。我是边研究,边探讨,边制作,边上传的。总体感觉还是挺好的,只是觉得电脑技术水平还不够,师生互动方便做得不够。而且,除了我所教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只能浏览一些资料,没办法直接参与这个活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曾考虑过能否使用网络教室来用这个网站。但是,我全面分析了教材以及我的网站之后,我发现没必要使用网络教室。因为这里没有要在课堂上用网络突破什么问题的需要。许多需要网络的时候都是课堂之外的时间。网络的使用一定要恰倒好处才可以,如果为了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会觉得很作秀。

以上是我通过个人的实践以及参考他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几种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继续探讨,以期在语文教与学方面有某些新的突破,同时也希望能更加充分地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作者邮箱: lyqqjjf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