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构建生本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1:24:0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构建生本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中心稿)

[内容提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智慧的个体生命,学习也可说是他们在完成的交往活动,是他们活跃的生命活动。从中,他们会产生智慧,学会爱与尊重。教师要善于激发,善于欣赏、善于向学生学习,鼓励和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学习。

学生:构建生本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中心稿)

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潜力,成为我们的课堂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中,教师何不“弱一些”、“愚一些”,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活跃成课堂“真正的主人”。具体地说:课堂中灵活的让学生来教一教、向学生学习怎样教、让学生感受爱,并爱教师。千姿百态的学生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生成性  课堂教学  学生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高度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学。在这种理念支持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智慧得以激活,他们不再是“任人摆布”的知识存储器,而是课堂中最活跃、最智慧、最具人性魅力的人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死气沉沉的舞台了,而是有生命的活跃、感动和提升的课堂。

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必须是“自主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学生的课堂”。“学生的课堂”是教育者给予受教育者活动的渔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探索“渔”的方法,享受探究的乐趣或成就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教师,何不做一个“幕后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智慧,以平等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课堂可以有这么多的闪光点,比我的“一言堂”要丰富的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我们班岂止三个“臭皮匠”呢?

简单地说,我们的教师何不“大智若愚”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委以重任”呢?

请学生教一教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具有生成性的课堂。不是一条由老师组成的单线,而是由几十个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强的学生组成的多维的课堂。哪怕只有那么几个学生思维的一闪动,我们的教师应该及时的抓住,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鼓励和支持他们。

当然,这种课堂的生成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惊喜,还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麻烦。别怕,不管是“惊喜”还是“麻烦”,把这个球抛给学生(思维的主体),就对了。

(一)相信学生的智慧

学生探究的结果,思考的深入都是学生智慧的结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把他思考的结果教给大家,同龄人明白同龄人的语言,也容易找到同龄人的思维脉络,更容易激起同样的乐趣和情感,甚至能更直接、更主动的弥补和赞赏,强化学生主体的思维能力、辨别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惊喜的发现,只有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时,才会产生激烈的争辩,争辩中又生成了许多连老师都惊叹的智慧火花。比如:在讨论“我从挫折中学到……”这一话题时,有的学生讲了自己曾任性过、叛逆过,而此时却觉得时间从未象现在这么宝贵,如饥似渴的学习,并得出“尝尽人生百味,才明白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好句子。

我是一个很会偷懒的老师,在理解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时,我先给时间学生思考,然后请理解了的学生讲一讲,再请听懂了的同学讲一讲,再给一分钟请不懂的和懂了的结对子交流最后记录成文。如此再三,利用学生的教,既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又强化了学生的理解,有时也让我惊讶,我的理解有时竟不如学生的理解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同龄人在交流中,似乎有一种更默契的表述。

诚然,学生的智慧带给课堂的喜悦中,有时也有小小的不完善和不协调,那就得考考教师的机智了。

(二)做好正确的指导

教师在学生讲述的时候,总在后面以赞赏的眼光欣赏着学生的表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的脑中也在快速的思考着、聆听着、辨别着、整合着,最后对今天学生的表现做着纲领式总结。

学生在完成教师要求时,有时会偏离轨道,产生思维误区,或者是把作者、教师、社会的意图导向事情的反面。此时,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机智妥善处理问题,“化腐朽为神奇”。在上鄂教版八年级上《走,看云去》时,曾提出一个思维任务,评价自己“在生活中,你是一朵什么样的云?”有一生答:“我的同桌,他是一朵乌云。”老师很惊讶的问:“为什么说他是一朵乌云?”“因为他爱哭。”老师微微一笑,对他说:“你的同桌感谢你诚恳地帮他改正缺点,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的同桌想告诉你,他改变了。”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能猜出,他将变成一朵什么样的云?”“一朵坚强的云”、“一朵乐观的云”、“一朵乐于助人的云”……

让学生教,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灵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的确也生成了不少“金蛋蛋”。生“多思、多说”,师“少讲、精讲”,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也乐于“垂帘听政”了。

向学生请教

教师的教学,总在不断地学习、改进。学习新的理论,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买各种参考教案等。然而,为什么我们教师的收效总是那么地有限?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活本--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很多教师一方面苦研新的教学理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各种教辅资料;另一方面,又疲惫,机械地把呆板、枯燥的知识倒给学生,造成教学、科研两脱节。每一名能工巧匠的成功,既在于向外学习,又在于反复研究他们的工作对象。我们教师也应仔细研究教育对象的需求,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渴望,研究出适合本班实际的教育方法。把握自己的教育风格、追求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在教学中的匠心匠意。

1、 克服与学生交流的障碍

即使教师和学生心平气和地交谈,也未见得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是教师不够真诚,还是学生过于叛逆?都不是。教师在某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压抑感,无论这位老师谈论的是什么内容。这就造成我们与学生交流的障碍。

教师真诚的微笑、倾心地向学生袒露自己的情感,成为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伙伴,构建平等交流的平台。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指导者,监督者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最有资格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每天教学的反馈,哪些地方易掌握?哪些问题有意义?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以“生”管“教”。曾看过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介绍“以生管班”的成功经验,是否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以生的方法、以生的反馈、以生的成就来指挥我们的课堂呢?我们的教师从中吸取精华,吸收经验、来改进和思索我们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一定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一定收获多多。

3、 让学生评教

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学生是教学中主体的人,用一双雪亮的眼睛来监督我们的工作是否成功,监督教师的承诺是否实践,教师是否也有倦怠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是否合理有效。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每周一次的调查报告(问卷式):

教学活动 是否有效 理由 是否有趣 理由 建议

这个评价表以学生的眼光清晰地显示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我们的学生是否快乐,便于教师的反思,也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

的确,搞好学生评教活动是“师生双赢”。

除上述问卷外,我们还可以采取谈话式、书信式、投票式等评价方法,既大大吸引了学生,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爱我

某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她禁止了学生一切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争分夺秒的学习。学生一有空余时间,她就不辞劳苦义务给学生补课;学生的学习任务没完成,她不问原因地大声训斥学生,处以抄十遍的处罚。然而,学生受不了了,联名上书学校要求撤换老师。某老师闻听此事,泪流满面:“为什么我的付出你们不理解?”

诚然,每一个看到文章的读者无不承认,这位教师是爱学生的。然而,他的爱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由于教师行为的不得当,这种“师爱”已经异化了,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不满。

我们的师爱,不要成为无效的师爱,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在理解、交往、情感交流基础上的,最后转化为学生对教师的爱。让学生爱我们,这是多么有效的师爱,多么成功,多么幸福。学生对教师的爱分为四个层次:尊重、理解、关心、维护。

尊重教师的人格。学生尊重教师是建立在情感交流和交往之上的。“生本教学”价值观下,尊敬教师早已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而是建立在人本思想之上的,做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尊重知识,学生敬重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倾入了自己的情感,学生感受到了,感谢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学生敬爱教师。“生本”价值观下的尊重,是对伙伴、对父母、对亲人般的发自肺腑的情感。

理解教师的付出。和任何一种劳动不同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倾入自己的智慧,还要倾入自己的情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由于学生心智的不成熟,有时对教师的要求有逆反的情绪。教师只有与学生良好的沟通,真诚的交流,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工作,并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爱学生,学生感受了,就会支持教师的工作,并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关心教师的工作。学生对教师的关心是建立在爱教师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教师感情回报。教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把“爱”与“善”的美德通过自己的言行“润物无声”的传染给学生。下雨时,替一个学生撑一回伞,也许会有无数个学生为你撑伞。感受学生的爱,是教师最幸福之处。

维护教师的感情。学生对教师的爱会让学生不自觉的维护教师的形象,维护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情感。一个成功的教师不论美丽与否,在学生的眼里是最崇高的;一次教师的工作成果,会受到学生的极力保护;一次教师的情绪波动,会引起学生幼稚的帮助和安慰。

人最大的满足感在于付出获得了回报。尤其是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付出的“滴水之恩”,会受到学生的“涌泉相报”,这是多么可喜呀!

由此可见,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是教师要爱学生,还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或倾慕教师的人格、或欣赏教师的才情、或感谢教师的理解和关爱等,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回报对教师的爱。

学生是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教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把课堂留给学生发挥,培养学生研究和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充实自己。以学生为伴,以学生为师,享受学生的爱,我们教师不但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而且也会越走越快乐。

 

[参考资料]:

1、《湖北教育》 2005年第2期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湖北教育》编辑部主编

 

2、《班主任之友》 2003年第10期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出版  常早清主编  

3、《教师的科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冯起德 陈小英著

                                

 

“我的趣味语文”

--关于语文教学实施的探究 

学习新课标,进行了艰难的思想转变过程,我对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个性和思考,有了深刻的感悟和热切的期待,我所追求的匠心独运就是一个“趣”字,由培养兴趣开始,既而享受语文学习中的趣味。每一节课的设计,我都追求匠心匠意,决不做平庸的教书匠。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积累(基础训练)

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认知目标告诉我们,语文学科要教语文知识及有关技能技巧。语文本身就是依靠积累而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十分重要。常用字词的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课外阅读、优秀作品的鉴赏、名家名篇的背诵等,都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积累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课外阅读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积累中常用的方法多是以读背为主,鉴赏和运用为辅。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文学积累之上,而读和背,是增加文学积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二、思维(阅读训练)

思维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又一大任务。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发散思维得以发展;通过作品的感染,情感得以升华、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得到指导。

阅读的过程分为三部分:(一)、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安排适合学生能力的阅读;(二)、教师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三)、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中应注意的:要培养学生细读、细品文本的习惯,(不要为题而忽略了文本的价值);要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智慧火花要大加赞赏,以“成就感”来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体验思索所带来的快乐。

三、 创造(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是语言的运用,创造力的升华的过程。作文训练既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好的作文是“形神兼备”的。

作文的训练方法:1、由美文的鉴赏导入,培养学生的兴趣,产生羡慕的情感体验,体会文章的美。2、把作文当作倾诉对象,让学生爱上倾诉,爱上作文。3、采用学生传批、传评作文的方式(每人批10本以上),投票选最好的加以鉴赏和评价。4、多开展情境作文、仿写作文、户外作文来减少学生对作文的压力。

作文训练中应多加强学生的文体意识;语言连贯、简洁的要求;强调内容的充实,材料的鲜活,写作技巧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的匠心匠意

匠心一: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无处不在,一句俏皮的话,路边的一块广告牌,报纸上的文字,一则电视新闻等这些都是良好的语言环境。可是,我们却不去关注它。我的教学非常注重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比如:“咱家的盘子会唱歌”这句广告词的妙处。班上名人名言没人写了,某生很有趣,写上“此地无言三百日”,提醒大家关注和反思,将语文学活、用活了。

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将语文的学习深入学生的灵魂。

匠心二:变语文教学过程为语文的交往、交流过程,变语文课为“交流课”。

每次下课后,我总喜欢与学生交谈,每次学生都异常兴奋,提出许多上课所没有的好的见解,比上课精彩多了。我就反思,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不聪明,而是课堂成为了学生的思维束缚,让他们产生了自由思考的障碍。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活泼一些,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精彩。靠严肃维系的课堂,是不是远不如个人思维的活跃、释放所维系的课堂呢?我们的教师在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时,可曾想过,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程式化、僵化了的教学过程。

我们何不放下我们的“师道尊严”,靠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共同目的的追求来维系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成为模仿生活的“活动式”、“交往式”的课堂。

匠心三、变化多端的语文教学手段和丰富多采的语文兴趣活动。

学生的学习最容易疲劳,我善于运用变化多端的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让让我们每天都有语文的“源头活水”。时时有惊喜,课课有发现,处处有笑声。“说一段经历”、“讲一个笑话”、“关注一个学生的变化”等,这么微小的一点点,对枯燥和疲惫压迫下而本身活力四射的学生是多么的宝贵。

将理想教育与活动渗透到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多收获。“编书”、“办报”、“展板”、“讲一个笑话”、“经典评价一分钟”、学写“信天游”等形式,有趣极了。

以上都不是无用功,都是“学以致用”、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同时,语文素养慢慢提高。

语文教学过程的探究

1、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大抵观书必先熟读”。读书的过程有助于理解文意,有助于展开想象,可以深刻领悟文章的主旨。“读中求义”是读--悟,再读--再悟。读和悟反复交替,螺旋上升过程|,最终达到“文我两忘”的境界。

读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提高又促进学习的感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读。

机械的读书比较容易让人疲惫,但灵活的读书却可以激发学生读的热情,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水平。要求多种方式的阅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竞赛的方式读,让学生习惯读,爱上读,快乐的读。

2、交流(探究)

继诵读的教学过程之后,探究是第二步。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开始解读文本、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及作者的意图。

探究的过程尽可能的把时间和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活跃,热烈的讨论。人的思维只有在安静和争辩的时候最活跃,把握好科学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在学生探究的结果中找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不要让思维成果转瞬而逝,并大胆赞扬有思维深度的学生,欣赏精彩的见解,让学生从活动和成就感中获得乐趣。

3体验(情感)

体验是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引起心灵的震撼,从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全部内容、思想、意义、价值的把握,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体验的方法:1、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激发情感感悟作品;2、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作品;3、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此外还有回忆法、角色转换法等。

体验能使文本真正的内化,被有效的接受和运用。并且,这也是学生所欢迎的

4、评价(鉴赏)

评价是建立在对课文有着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将内化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学生对文本评价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评价是教学的反馈,重视评价,能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好语文,主要是以下三点:一是教学理念新,二是教学内容实,三是教学方式活。说简单是,就是要注意“新”、“实”、“活”。以“兴趣”吸引学生,以“趣味”促进教学,这是我的教学特色。

玩中求学,而又不失“实”的本质,这是我的教学个性--趣味语文。

                              武汉市洪吉中学  430082

 魏贵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