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才如何尽其才?

时间:2022-04-14 11:26:2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偏才如何尽其才?

四川日报     0000-00-00     

 

    日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在参加该校2001年硕士生保送考试中,以笔试和面试均为第一的优异成绩,从20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但因其英语未过四级,学校不予保送。对他进行面试的六名导师和一些著名学者十分看好他的培养前途,惜才心切,联名向学院举荐,希望能破格录取,结果未能如愿。此事,在校园内外引发了一场关于不同人才观的思考。    

    对此,校方的解释无懈可击。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我国大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英语考试必须过四级,方能在毕业时拿到学士学位。硕士生是培养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模式,其保送对象必须是出类拔萃的大学生,如果连英语四级都过不了,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大学生,更谈不上优秀大学生了,自然也就没有了被保送的资格。    

    2日,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顺庆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该生的落榜实在令人遗憾。但高校在培养、选拔人才方面制度化、规范化的模式必须遵守,一些客观性的硬指标更不能打折扣。他说,况且掌握一门外语,也是国家对作为一名研究生、学者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21世纪人类交流的需要。一位参加本次考试的同学也明确地说,学校的作法完全正确。他反问记者,如果把保送名额给了他,对其他考生公平吗?    

    川大一位资深教授称,根据自己长期的教育经验发现,在某些学科较早崭露才华的学生大多是偏科的学生,由于他们擅长的科目正是自己的兴趣之所在,所以投入的精力和注意力也就相对较其他学科更多,发展不全面也就成了必然。但这些“偏才”中不乏“天才”和“奇才”,其研究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较之一些所谓全面发展的学生更胜一筹,更具培养价值和发展前途,但这类“偏才”在传统的考试面前又显得底气不足,难有全面的突出表现。曹顺庆教授也说,目前的选拔人才模式阻碍了“偏才”的发展,甚至还会扼杀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他感慨,在坚持制度化的同时,还应建立灵活、多样的模式,不拘一格录人才,为“偏才”学生让出一条发展途径,真正做到各类人才,各尽其才。他介绍说,川大一位著名学者当年在考北京一知名大学时,英语虽未能及格,但因专业成绩优秀而被破格录取,如今已是学校的“顶梁柱”,著名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教育模式化的倾向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不少专家、学者也在思索如何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旦大学作了有益探索,破格录取韩寒和满舟两名有多门功课不及格,却在17岁时便著就了20余万字著作的“偏才”。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来适应人才多元化的需要,多元化的制度为多元化的人才开辟多元化的成才之路,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偏才如何尽其才?】相关文章:

偏才、怪才都是正才04-14

只有人才,没有偏才04-14

面对偏才 呼唤另一种公正04-15

2004高校自主招生:偏才、怪才为何难觅踪影?04-14

个性化阅读才重要 状元自曝出书之偏04-15

偏才少年落户上海:复旦大学再出新招04-14

话题作文如何写才深刻(网友来稿)04-14

孔乙己选才记04-14

走过,才明白中考作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