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14 11:27: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连云港市云台中学 封 勇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谈到教育,热门的话题便是“素质”,便是“创新”,这无疑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然而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又如何去创新,应是我们思考的深层次的问题。

什么是创新精神?其实,创新精神是人们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以不循常态、独辟蹊径为标志,这种不满足于既有状态而着力开拓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指导具体的创新活动(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渗透在创造过程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创新活动中具备的这种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历史反复证明,推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

第一、必须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应是固守语文学科狭隘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满独创和灵气的复合型教师。科研意识的强化,正是学者型、科研型语文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民主型教师和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建成“群言堂”,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力量去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意识支配行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不囿于教师的定论,敢于大胆质疑。要使学生明确,并非只有发现人类未发现的新事物和新规律才叫创新。一个人只要通过独立思考而产生的思想、做法,虽然对他人而言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本人却是全新的,这就是创新。为此,需不断激励学生,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增强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第三、要使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创新能力决不可能凭空产生,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如果一个学生连最起码的知识都不会,怎么可能谈创新呢?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当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方是创新的基础,否则,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 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有些学生害怕失败,害怕出差错,怕冒风险,畏惧失败会惹人笑话,这是开发他们创造力的一大障碍,然而,在成功的道路上,总会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勇敢的姿态正视失败,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出失败的原因和以后避免失败的方法,使失败真正成为“成功之母”,成为成功的阶梯和创造能力的源泉。

有些学生自卑感很强,他们看不到自身的创新潜能,缺乏自信心。因此,应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端正认识,重新认识自己具有的潜能,突破自卑的障碍,树立信心,具有勇于进取的精神,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向逆境抗争的决心,要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创新能力向纵深发展。

第二,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丰富的想像力是人们漫游科学的强劲翅膀。因此,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而“应试教育”下的分数至上和知识的标准化不断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在教育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例:学生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时,教师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标准答案是水。可以说这种扼杀学生想像力的行为是多么的让人痛心。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着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创能力。笔者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各自想像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暴风骤雨的夜晚而保存七根火柴的。结果学生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等想像得非常生动、逼真,更深刻地凸现了文章的主题。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断创新,关键在于教者对教材的挖掘,对学生的引导。

第三、引导学生创新求异

敢于求异,这本身就是创新。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向或突发奇想,教师必须予以点拨,而不能立即令学生坐下或批评、训斥、嘲笑,而大搞“听话教育”,这只能泯灭学生的天性。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要给以概括和恰当的评价,不断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靠拢,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但要合情合理,不能随意求异,不能脱离实际。应强调逆向思维要立意求新。

第四、善待学生的质疑多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教师要善于激疑、释疑。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等话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某些提问是低层次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正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李镇西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具有怀疑精神。

第五、布置创新型作业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必须进行深刻重大的改革,即作业布置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论的视野,重新审视学生。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堂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强调多样化,即校内校外生活的实践,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表,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不断碰撞中成长。作业创新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便成了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这类作业的态度也便成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学生会在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与辛劳。因此创新型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第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环境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在思想的蓝天中自由翱翔。

创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永恒追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语文教学只有不断的创新、同时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保证教育与时俱进、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