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说明文的情趣教学(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1:27: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中学语文说明文的情趣教学(网友来稿)

严荣豪

谈中学语文说明文的情趣教学(网友来稿)

说明文,作为应用文体的一种,在中学课本的篇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十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中,以说明文为阅读材料的题目是屡屡出现。其重要性越发明显。但不论是教或是学,说明文这一块的现状不容乐观。

“同学们看看这哦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又什么作用?”

一篇说明文往往就是用这一连串的公式的问题来分析完毕。教师把一篇文章用这些问题分割城若干块,而学生在这些重复枯燥的问题里去“学习”这篇文章,教师的教无味无趣,学生的学困顿乏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面对说明文只有两个字“无趣”。

情景教学、情趣教学、趣味学习,最近在语文教学方面被炒的很热,而在很多的论述中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好象把说明文体抛在了情趣教学之外。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文艺性的文体比如小说、散文、戏剧等的教学中。其实说明文不排斥情趣教学。说明文体更需要情趣教学。

说明文以实用为主,文体平实质朴,和其他文学作品比较起来,好似缺了不少的文学味,教师教的平淡无趣,学生学的更是味同嚼蜡。这绝对不是正常现象,说明文的课堂也应该生动起来。

在亲身体验中求兴趣。兴趣永远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面对平实的每篇说明文章,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这么讲,在玩中学习,没有哪个学生不喜欢。例如:有位老师讲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用化学实验来说明花的颜色变化,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兴趣盎然,效果显著。《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收集一组蚕宝宝到出蛾的变化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了解蚕的一生。《统筹方法》则可以让有条件的同学把星期天父母在家做家务的过程用DV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找出符合统筹方法运用的步骤。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动脑,对文章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课堂气氛无疑会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必定在玩中有所得。

在积极思考中培养学生美趣。说明文虽然是应用文体,但其中的文学味也不应该被忽视。而文学性对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在说明文教学中更讲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刘勰《文心雕龙》)。任何文章都是情和理的结合,只是有所侧重而已。所以说明文教学也不应忽视作品的文学性,而要借此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特别记得有位老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的一个情节:“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环进来笑道:“宝玉来了!””一句中丫鬟的笑作了一个启发式的引导,结果这个“笑”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对其中的文学味探讨颇深。那说明问教学就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不妨看看语文教学大家的课堂:钱梦龙在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挂出赵州桥的图,让同学们说明赵州桥两个小拱的位置。学生就是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正在同学们急切的想知道如何准确表达的时候,钱老师让同学打开书,原来是“大拱的两肩上各又两个小拱”。当然,这一环节的设计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固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绝对是一招妙棋,同时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是一步高招。作者的这句话不但准确的表达了两个小拱的位置,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也展现了说明文的文学性。

在另辟蹊径中塑造学生志趣。“披文以入情”是中国历来的传统说法。文学即人学,关注学生的人生情趣,塑造学生崇高的志向,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说明文教学也应该是塑造学生崇高志趣的一个阵地。这需要教师另辟蹊径,在说明文中找到“金子”。例如,在《统筹方法》的教学中,对华罗庚生平的介绍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对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才是自己人生价值最高的体现。学习《春蚕到死丝方尽》时,老师不妨宕开一笔,讨论春蚕的精神。教授《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可以让学生去陶艺馆自己尝试作一个陶器,去体会制作工人的精湛技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精神的熏陶,而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力量是无穷的。

说明文教学不应该忽视情趣教学,只有更好的运用好情趣教学这个手段,说明文的教和学才能更加和谐;只有更好的运用好情趣教学这个手段,说明文教学的理性分析和感性的感悟才能更好的融合;只有更好的运用好情趣教学这个手段,语文教学和生活才能贴的更近。

作者邮箱: yrh7106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