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兴趣是第一要务--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时间:2022-04-14 11:41: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兴趣是第一要务--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宋英民

提高兴趣是第一要务--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学生自初中接触文言文以来,很少有学生说喜欢文言文得不得了。为什么?因为在大部分学生看来,文言文意味着没完的背诵,意味着没完的默写,意味着没完的翻译,总之一句话学习文言文就意味着枯燥无味。学生为什么会对祖国语言中精华中的精华持这种态度呢?这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只是把文言文当成考试的必备知识,只是被动地去学,还没有把文言文学习提高到兴趣上来。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关键在于老师,老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美,体会到文言文的实用才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提高课下学习的自觉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注意力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摸索。

我教的是高中语文,不少我教过的学生对我说过,他们喜欢我讲文言文。说我讲得有意思,让他们体会到了古文语言趣味性和审美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了解学生状况是前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文言文,初中老师侧重让学生翻译,我见过一些初中学生的课本,几乎每句话的译文都写在了书上,密密麻麻。我问过一些学生,这些翻译是不是自己翻译的,学生说都是老师念他们写,有时候写的胳膊都酸了。我问高一的学生,老师讲文言文时讲不讲课文的特点和中心,学生说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让他们抄两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翻译课文上了。诚然,初中学生需要练习翻译,但是翻译不是文言文的全部,如果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翻译的话,那可以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最失误的是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文言文就讨厌起文言文来。

对高一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文言文的底子,了解他们对文言文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搞好高中文言文的教学。

二、提高学生兴趣是第一要务

祖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其中不乏精品美品。高中课文所选的文言文无一不是典范中的典范,它们难易适中,短长适度,非常适合初学文言文者。如果学生能从这些课文中体会到文言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就能提高他们学习文言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具体我是这么做的:

1、把文学史贯穿于教学中

编者在编选课文时很有规律,高中一二册的古文都是一定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家的作品都能反映文学特定时期的特征。《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谁赵太后》等几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策士的能言巧辩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秋水》《劝学》又让我们初步认识了先秦诸子散文,了解了散文从语录体到对话体到论说文的发展过程。贾谊的《过秦论》让我们领教了赋体政论文的排山倒海之势。《鸿门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最好的历史散文。《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使我们明白骈体文不都是词藻的的堆积不都徒有华美的外表。《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见证了骈体文的高峰之作也阻止不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崛起,因为韩柳才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真正代表。《师说》吹响了古文运动号角,吹来了宋代散文六大家,欧阳修--当时的文坛领袖也不得不在苏东坡面前自愧不如。明代的小品文独抒性灵,让我们认识到细腻的情感来自琐碎的小事,最好的散文还要抒写永恒的“童心”。《项脊轩志》不知感动了多少情感中人,《五人墓碑记》难道不是指向封建专制一把利剑? “桐城派”的姚鼐又挑起复古的大旗,激情四射的龚自珍标志着灿烂的中国文代文学的结束,让我们看到近代文学一开始就再难同耻辱分开。

不用细讲,学生就会明白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轮廓,就能知道骈赋体文和散体文总是在“激战”前进。散体文总是胜利者,它代表了自由,代表了文学的主流。

一部散文发展史,尽在不言中。古文这么有意思,学生怎能不垂青于她。

2、精讲细讲尽量出新

每一篇古文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对这些独特的地方我们要精讲细讲,力争学生篇篇有收获。当然有些独特的地方学生一看就知道,那我们就不要再说那么多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发现新的地方。例如在归纳《石钟山记》主题时,学生一眼就看出中心句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知道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要学习东坡居士实事求是求实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不盲从的可贵品质。这些学生都知道,那就不用说了,那这篇文章就这么结束了吗?这时我引导学生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提示学生,难道东坡就代表了真理吗?学生有看见教材103页方框中这样的两句话:“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和“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为入室也”。马上说当年东坡笑“郦元呀郦元,你可真简呀,李渤呀李渤,你则么浅陋如童子”时没有想到几百年后又被俞樾笑上一把!这就让我们知道,笑人之时要想到人笑之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刻要警记心中。这样一来,学习这篇文章不就有了点新收获吗?

尽量出新,学生就会有兴趣,但要记住出新不能排旧,出新不可故弄玄虚。

3、实词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碰到最多的是实词。学习的过程中最需要积累的也是实词。古代实词数量少,最大的特点是一词多义。我们要教给学生注意总结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例如,“诚”这个词学生经常碰到,“诚”的本义是“真心不虚伪”的意思。发自内心的真实就是“真诚”,如“以诚处世,以诚待人”,有时候作副词 “实在”“的确”的意思,其实作副词时还有“真实”的意思,此时的“诚”就可以译为“真的”。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有时候“诚”当虚词“果真,如果”这个时候的“诚”虽不是实词了,但还有“真”的意思,只不过成了假的 “真”了,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诚如是”就是这样。“城”不管如何变化都还有它本来的意思。明白了这些,不就把“诚”把握住了吗?再如“朝”,本意是“早晨”,古时臣子早晨要去拜见君王,于是有了“朝拜”的意思,朝拜君王的地方于是就叫作了“朝堂”,朝堂是国家最重要的地方,代表着国家,于是“朝”就有了“朝代”的意思。朝见君王,要面向国君,于是“朝”就有了“朝向”的意思,成了介词。

这样的例子很多,之所以有一词多义现象,就是因为有引伸义的的存在,多积累一些词的引申规律,实词就会记得特别牢。

通假字也属于实词,也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其实通假字是有规律可循的,往往通假字的本字和假字不是音近就是形近。因为上古时字少,有时有这个音没这字,于是就临时用别的同音字代替,后来又造了字。于是就有了通假字。有些通假字,就是古人写错或抄错了,以错传错,就成了现象,这和我们写错别字时情况差不多,我们写错的字还不都是那些音同或形近的字吗。

古今异义词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这我们也要注意积累规律性的东西,不管词的意思变化大小,它都有发展的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古今异义词就好辩析了。如“非常”古义是“不寻常”,今义是一个程度副词。它们之间其实有联系,“不寻常的”就是“特别的”,“特别的”东西往往比一般东西在程度上或多或少或轻或重,这不就成了程度副词了吗?其实“非常可乐”这个国产可乐名牌,不就是“不寻常的可乐”吗?

偏义复词不仅古代有现在也有,比如“轻重”“多少”“深浅”“虚实”“动静”“兄弟”等不都是偏义复词了吗?

多积累词汇,多总结规律,多思考,多动手就能学好古汉语实词。

4、虚词也好玩

虚词不多指的是数量,要从频率上讲,那就太多了。古文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势往往是通过虚词表现的。虚词虽然用法灵活多变,但我们要学生明白只要记住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就可以了,因为高考也不考较偏的用法。有的学生总觉得虚词枯燥,其实虚词也好玩。例如下面这句话中的“之”的用法多有意思呀!

《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得“之”,我们讨论分析后,就会发现它几乎代表了“之”字的所有用法。我们可以译作“哀叹我短暂的一生,羡慕那无穷的长江”,也可以译作“哀叹我一生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我们可以理解为“吾生须臾,长江无穷”,甚至可以理解为“哀叹我一生那样短暂,羡慕那长江如此无穷”。这样一来,“之”当助词“的”,当结构助词起取独作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作指示代词 。看多有意思。

其实,虚词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注意思考总结,学生一定会体会到虚词的妙处的。

5、句式重在理解

许多同学分不清古汉语中那些句子属特殊句式。其实特殊与否主要是同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言的。其实这些句式在古代很普通,并不特殊。例如判断句,古汉语中很少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往往借助虚词构成判断。如这些句子:“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此世所以不传也”。借助虚词“者,也”表判断。有时借助“则”“乃”“即”等副词构成判断。有时候什么也不借助,如 “刘备天下枭雄”和“秦,虎狼之国”两句话,什么也不借助,就成了判断句。这都是在现代汉语中极为少见的。

另外,学习句式必然要知道一些语法知识,如划分句子成分。而这些能力以前初中老师不怎么讲,这就需要给学生简单讲一下,如果不会划分简单的句子成分,就很难明白古汉语的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重在理解,理解了万变不离其宗,不理解记一个忘一个,根本掌握不了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特殊句式。

6、学写文言文

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每年高考都有一部分学生凭借文言句法,作文得了高分。文言文并不好写,但是只要我们让学生有意识的练一练,也是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文言文水平的。不过我们并不提倡学生篇篇都写文言文,毕竟文言文不好驾驭,也束缚思想的自由发挥。偶尔为之,或文章里有几句文言句式的句子,往往会使文章语言别有一番风味。下面是我写的几段浅易的文言文,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题材是学校的一些不好的现象。

校园有坪,草甚茂。一日放学,吾见一生疾穿行其间,一生随即跟之。及至吾后,闻曰:“怨汝!奈何引我践草?吾羞。”一生曰:“世上本无路,踏之者多矣。何羞之有?”二生笑。从吾侧过,视若无物。

校园有路,道左有竹树数棵。一日吾行,前有二生,提壶打水。一生指竹曰:“以汤水溉之,若何?”一生曰:“汝可试之。”吾咳之,未果。鬼知其后试之否!

校有新楼,扶手皆不锈钢管焊之,美而大方。一日,吾下楼,见一生挥掌劈向扶手,口呼:“看我朱砂掌如何!”吾疾喝之,欲执,疾逸,未得。见不锈钢管已凹。

一晚自习后,吾归稍晚。东楼门已锁,时聚学生若干,见一生挥拳击门之玻璃,曰:“何不破而出?”余者和之。忽一生曰:“西门未闭。”遂从西门俱出。后东门玻璃破,原因不详。

下面一篇是学生在学完《陈情表》后写的。题目也是“陈情表”

尊敬仁厚之宋老班:

盖因每周三下午四节课皆自习,致吾等效率普降,极不利于学习,在下谨代表全班向老班谏:可否将第三或第四节课易为活动课。在下闻清华学子间流传一言:“7+8>8”。不知老班意下如何?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理复5班全体同学 9月13日

偶尔让学生练习练习,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办法。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好方法

许多地方都在积极进行中学教学新课改的实验。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不少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在语文教学方面,许多学校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其实在文言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文言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应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有什么用都是需要摸索的。

1、研究什么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教了八年的高中语文,可以说对高中语文教材比较熟悉。我觉得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的文言文编选非常科学,所选文章难易适中,编排有序,极富文学性和思想性。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本所选文章就足以充当研究的对象。

一篇文章具体研究什么,这个没有死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对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得用到其他高考科目上,因此就不能进行大“课题”的研究,他们研究的范围最好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密切相关的材料,他们的时间有限,最好能在课堂上进行完,即便需要课下查阅资料,也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鉴于此我们不妨尝试研究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这些小“课题”往往可以当堂完成,何况这些“研究课题”和高考直接挂钩,从功利角度看,学生也愿意去下功夫。

2、怎么研究

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讨论是非常好的办法。老师可以针对一篇文章提出一些小题目,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文学现象,一种观点都可作为研究题目。学生在讨论时不必要求面面俱到,有新意有道理就可以。老师不要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身上,要上学生心服口服。实在不服可以保留意见。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多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立意结构语言对作者的情感乃至性格进行比较。比较法是研究性学习的好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把思考讨论过程写成文字的能力,其实许多同学如果把思考的过程记下来,就是小论文。

对文言文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和深浅度,我根据自身的体会,概括为十个字“宜小不宜大、深浅适度拿”。

3、研究有什么用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一定会领略到中国文字和语言的魅力,进而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和写作水平也会提高。

四、提高成绩最有说服力

无论我们怎么强调学习文言文的趣味,学生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还是最关心分数的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的应试技巧最现实最有说服力。

1、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绝对不是为了应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学习文言文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要纠正学生认为文言文知识为了20分的错误思想。课本所选文言文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典范,如果能把其中的一半背下来,肯定能使语文成绩大幅度提高。

2、要让学生清楚积累是学习语文尤其是文言文最好的途径

文言文积累要积累词汇积累语法积累思想积累文化,这些都需要养成习惯,最好从高一起就培养学生这个好习惯,没有积累就没有水平的提高。

3、活学活用才能提高解题水平

文言文虽需记大量的笔记。但是理解最为重要。文言文学习有方法,学习有规律可循,只有活学活用才能最终提高自己解答问题的水平。

4、重视翻译,它是考查文言文水平的最好题型

翻译仍是文言文考察最好的题型,它几乎考察文言文的各方面,做好这道题要积累大量的实词,要理解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要了解通假现象和古今异义现象,还得熟练的掌握文言的基本句式。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得有较高的理解推断能力,还得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

翻译题2005年河北卷的分值已经占到十分首次超过选择题,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学生的理解翻译能力的提高。翻译能力来不得半点侥幸,只有重视只有常练才能提高。

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如果不能提高学生的分数,说什么也是苍白无力的。

五、终身学习是最高追求

高中生只有三年的时光,充其量也是学习阅读百篇文言文,这些文章和浩瀚的祖国古典文学相比连九牛一毛也算不上,而更多的古文里面蕴含的思想精华还有待我们去汲取。很多学生一考上大学就再也不学语文更不学文言文了,即便看书也只是看一些古今中外名著,除中文系的学生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接触古文。这其实是很大的误区。在这方面前辈的学者科学家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且不说钱钟书陈寅恪这些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就是连苏步青李四光这样的自然科学家也有极高的文学功底,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深厚的古文造诣。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高中阶段只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开端,这远远没有结束。要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文言文的意识。终身学习是我们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