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2:01:3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网友来稿)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一、教师要牢固树立新课改的理念与目标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是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基本认定;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又一基本理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重建高中课程内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2)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3)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完善校本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

二、学校要注重文化引领,提高教师素质

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文化冲突与变革。文化的缺失必将导致课堂的僵化。教师的文化素养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水平,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历水平。它是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位、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的总和。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但却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智慧是从我们内心生长出来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那么读什么呢?

应要求教师读中学各科教科书。系统阅读中学教科书,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厚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其次,读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这些书籍中所渗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所需要的。像《学会生存》、《教育的使命》等。一些人文学术领域的翻译过来的书籍也是值得读一读的,如《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西方政治思想史》。

再次,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余光中的诗,刘墉的散文,周国平的随笔等。教师阅读的视野宽广一点,就能够让我们增加善念和怜悯心,扩大智慧和见识,远离鸡虫得失的无谓争斗,把目光投送到更远大的天地。

最后,要求教师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期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以及各学科优秀核心期刊等。

三、变革教师培训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今天的教师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北师大副校长、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说:关心教师的发展。所以人们常说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对一线教师的培训,理论的传授不应是唯一的方式。他们更需要把新知识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反思式培训 反思式培训是成年人的学习模式。我们采用建构主义方法,对话、研讨和合作活动,开展行动研究,以及写作体验来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环境下有意义和整合学习的重要性,它主张教师应设计有意义的任务,使各种学科知识渗透其中。我们把传统的传授信息的培训转变为通过对话、研讨的方式让教师用理论知识对已有的认识和实践作对照分析和评价。而开展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我们提倡“想到的问题提出来,学过的理论用起来”。

写作的目的是使学习内容和实践经验建立联系,以提高反思的能力。一是写日志,让教师对日常事件进行反思,能反映教师反思的水平。二是写个案研究,可以显示教师的反思水平由低向更高水平的批判性反思发展。第三种是建立学习档案,可以提高反思能力,促进并反映学员教学和哲学观念的改变。

参与式培训 除了反思式外,参与式也是我们普遍采用的培训方式。所谓参与式是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承担一定的义务。基于问题和基于课题的学习都是参与式培训模式。

为了参与,人人明确自己的任务。通过互动、合作,在做中学。每次培训都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微型课题以对话和讨论的形式上课。微型课题为我们提供了在做中学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理论学习中伴随实践的体验,实践中有理论指导下的反思,既有交流,又有质疑解难,边做边学,使我们受益匪浅。

四、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才能实现彻底变革

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把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概括为七看:

一看师生角色的定位。课堂既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教师教学是否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每个学生是否都能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得到充分的学习,是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二看突出学科学习目标重点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水平。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教书轻育人转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全面发展。课程功能变了,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思维过程的展示,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看突破学科学习目标难点招数的水平。首先,教学必须在态度与价值观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影响。其次,突出对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表达、科学探究、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第三,落实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教学必须落实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四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过程中引发、激励、调控学生的智力水平。这就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用师生对话,包容,平等的方式,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地、独立地探索、发表见解。

五看挖掘运用教育资源的水平。首先是集体备课,教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是个人的智慧,教师有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心理等进行个人的潜心研究。其次是网络资源、报刊图书的选择利用,师生有没有占有更多的信息及对信息筛选的能力;教育资源还包括学生互动、家长社区、学生心理等。

六看教师形象特点及人格魅力在深化、扩展教学效果方面的水平。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人格来培育人格,用灵魂来塑造灵魂。

七看课后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水平。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行为模式化去运作。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之中,师生的心理在变化,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空间也在变化。每次课后,教师应自问三句话:对这节课的总体评价,优胜在何处,不足是什么。

作者邮箱: liangwannian@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