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2:02: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教案教学设计

刘   金

一、素质教育目标

  ⒈  知识教学点

①  了解文章依次质疑了哪些有关《枫桥夜泊》的“新解”。

②  体会反驳“新解”的方法及语言特色。

③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⒉  能力训练点

        了解诗歌赏析应注意的问题。

⒊  德育渗透点

        赏析诗歌时,不要牵强附会的理解以至破坏诗的意境。

⒋  美育渗透点

        感受诗歌意境的美。

二、教学设想

  ⒈  读议结合,注重个人阅读感悟。

⒉  提倡合作讨论教学法,积极交流,彼此启发,体现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三、教具学具准备

  ⒈  准备有关的软件和图片。

⒉  电脑设备和实物投影机。

四、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索隐:探索隐秘的事情。                 招徕:招揽。

索然无味:形容枯燥乏味。

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测。按照情理来估量、推测。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⒉  辨析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杆 gān 旗杆 给 gěi 给东西 更 gēng 更换

gǎn 枪杆 jǐ 给予 gèng 更加

五、课文导入

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大概都知道著名的寒山寺里有一块石碑,刻的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借景抒情,通过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旅途中惆怅、孤寂的心情。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千古流传,据说日本现行的几种小学教科书里也选了它。它的魅力就在于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有人为了翻新,对这首诗进行了一番“新解”,也有人就此“新解”予以了反驳,究竟孰是孰非,“文字大战”如何裁决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刘金同志的《<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六、教学步骤

⒈  提问:文章以诗开头。改写《枫桥夜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在景色当中所体现的情一定要充分体现出来。

    明确:☆“愁眠”是全诗基点。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满腹旅“愁”,虽“眠”而未能入睡,一切有特征性的江南水乡夜景,都通过“愁眠”者的感受反映出来。目送“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华降落;而与“愁眠”者始终相“对”、做伴的,只是几树“江枫”、数点“渔火”。这一切,自然更添旅“愁”。好容易熬过前半夜,刚有睡意,而寒山寺的钟声,又飘进船舱。

⒉  提问: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对《枫桥夜泊》的新解。

    明确:①认为乌啼不是指乌鸦啼叫,而是指“乌啼桥”。

②“江枫”不是指江边的枫树,而是指寒山寺前两座并排的姐妹桥,一座叫江桥,一座叫枫桥。

③“愁眠”也不是愁闷难眠的意思,而是指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的两座山之一的“愁眠山”,又名“孤山”。

⒊  提问:讨论“新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驳斥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新解:乌啼指乌啼桥,“月落乌啼”,意思是月亮向乌啼桥方向落下去了。

      ☆根据:A.“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

            B.在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据寒山寺主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

      ☆驳A. 乌鸦夜啼的情况不是绝对没有,受到惊扰,也会飞叫。

      举例论证:①乐府中有《乌夜啼》。

                ②乐府琴曲歌辞有《乌夜啼引》。

                ③唐教坊及后来的南北曲都有《乌夜啼》曲。

                ④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

      ☆驳B. ⑴住持之说,无文献史料可证。乌啼桥的命名当在《枫桥夜泊》脍炙人口之后。

      类比论证:梁祝故事普遍流传之后,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了多少个祝英台读书处和梁山伯墓、梁山伯庙。

            ⑵桥的位置较低,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

      ★☆新解:“江”指江村桥,“枫”指枫桥。

      ☆根据:寒山寺前又两座并排的姐妹桥--江村桥和枫桥。

      ☆驳斥:作者采用了反面论证的方法:

⑴即使有两座桥,这样不合习惯的简称也不会出现。

⑵使用这样的简称也不合形象和意境的要求。

⑶题目是“枫桥夜泊”不是“江村桥枫桥夜泊”。

          ★☆新解:“愁眠”即“愁眠山”。

            ☆根据:A.“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B.渔家既然掌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

            ☆驳A. ⑴把“愁眠”解释为一座山,全诗意境就破坏无余,索然无味了。

                    ⑵这首诗的抒情主体是“愁眠”的“我”,有“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

                    ⑶没有文献资料可以证实那座山在唐朝就叫“愁眠山”。“愁眠山”也可能是这首诗出名之后附会命名的。

                    ⑷“愁眠山”既已著名,不可能再起一个“又名”,“孤山”很可能是原名,“愁眠山”是后来的附会。

            ☆驳B. 渔家掌灯和旅客在客船上睡下并无矛盾。

            结论: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把诗的一字一句都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否则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

⒋  提问:作者为什么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进行反驳?

    明确:讲究形象和意境,是诗歌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理解诗意,鉴赏诗歌的一个主要依据,依据这一点,可以鉴别人们的理解正确与否。本文抓住这个前提,种种问题就迎刃而解,指出牵强附会的索隐和考据是不可取的。

⒌  提问:运用所学,对下列材料进行评议。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这首千百年来赞为好诗的《江南春》,明代状元杨升庵却提出了责难。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红绿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升庵诗话》)。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明确:

⒍  小结:欣赏诗歌,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捕捉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要从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意象,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歌所描绘韵画面,欣赏其中蕴含的美。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欣赏诗歌遣词造句的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

七、作业布置

  ⒈  你读过《枫桥夜泊》,也听过老师讲解这首诗,你认为对这首诗到底应该怎样鉴赏?

⒉  预习第14课,要求字词,多音字,形近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