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2:31: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孟》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孟》教学设计示例

《孔孟》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文拟用一个教学时完成。如有可能,建议语、政、历三科老师能集中一起备课,从各自学科的特点分析本课文,以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讲授,亦可从文科综合的角度,不光是从语文的角度,可以揉进哲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孟思想观点的异同点;

2.掌握本文中出现的词和成语;

3.背诵孔孟的名言警句。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物发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原因的能力。

情意目标:为孔孟两位伟大的哲人自豪,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骄傲。

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搞懂课文中的注释;

2.把课文中谈及孔孟两人不同思想观点的语句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成至圣老师”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他的就是孟子了,所以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人物,常常是孔孟并举,孔孟之道并提,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孟子被认为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他们的学术观点,生活理念被认为毫无二致。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课文-孔孟。引出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投影以下文字资料,并配以朗读。也可不要配音朗读。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或学生读)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少“贪且贱”及长,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

三、研习课文

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总认为孔孟是一体的?(形影相随,孔称“至圣”,孟称“亚圣”,孔有《论语》,孟有《孟子》,孔主张“成仁”,孟主张“取义”-总之,从两人“尊号”、著述、主张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形影相随,孟随孔,有孔则有孟。)(板书:形影相随)

2.那么,真的是如影相随,孔孟一体吗?

(由此一问,导入第二、三、四自然段的阅读)

导读二、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迅速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教师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人性、人际。学生按课文内容找出答案。教师将答案以板书形式列出。

2.通过以上列举分析,我们清楚了,虽然我们张口就说“孔孟之道”,实际上“孔”“孟”除了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之外,两人还各有其“道”-主张见解并不完全相同。文章的深刻就在于此,作者并不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引导我们深长思之,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导读五--十一自然段。

1.这七个自然段落,集中分析了孔孟不同的原因。请同学看一下,个性不同是二人主张不同的原因吗?(是,又不是。因为作者明确指出“不能说……无关”,能解读这个句式,就是有关的意思。但作者用了上述句式,表达“有关”的成份就压到了最低点,实际上作者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有关,但关系不大,基本无关,另有原因在。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1)相去两百年,中国局势,已起了很大变化;(2)此一时,彼一时)

2.孔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虽有战事,但不足以造成全社会的动荡;礼的约束力虽不太大了,但仍有影响;孔子认为“克已复礼”可行)--板书:社会相对宁静。

3.孟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时代动乱,国君草菅民命,孟子认为,恢复过去是不可能了,要改弦更张)板书--社会十分动乱。

导读十二、十三自然段

造成孔孟之道同中有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在于中国独特历史地理特点。社会相对宁静,孔子才会闲适;民不聊生,孟子只能大声疾呼“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时代造就了思想,思想与时俱进,这也是孔、孟主张虽有不同但却是“圣”的原因所在吧!

四、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清楚了孔孟的不同及原因,更体会到作者构思的谨严由同谈起,继之以不同的例举,再继之以原因分析,结束明确指出,时代不同,主张自然有异,环环相扣,令我们信服其结论。在我们写作时,要注意对这种结构安排的学习,更要注意学习对所提出的问题选准角度进行分析,这会使文章立意更深,见解更高。

板书设计:

补充:

下面两段文字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请同学读一下,说一说哪一篇选自《论语》,哪一篇选自《孟子》。

(一)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选自《论语》)

[译文]

说:“用麻布作礼帽,这是合于古礼的;召集大家都用丝来做,这样俭省一些(麻做礼帽,按规定要用经线2400根,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俭省),我同意大家这样做。臣见君时,先在堂下跑拜,然后升堂再跑拜,这是合于古礼的。召集大家都直接升堂行跑拜礼,这是一种骄傲轻慢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的作法,我仍然要从古礼,在堂下跑拜。

(二)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选自《孟子》)

[译文]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吗?”孟子答:“史料中有这种记载。”宣王问:“臣子犯上杀死君主,行吗?”孟子答:“破坏仁的人叫做‘贼’,破坏义的的人叫做‘残’,毁仁害义的残贼,叫做‘独夫’。只听说把独夫纣死了,却没有听说是君主被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