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复习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3:17:3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三册复习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册复习教案

第三册复习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设想

复习努力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考点化,考点知识能力化,培养能力题型化。

现代文部分重点抓语基的复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难读字、成语;

(2)词语辨析;

(3)修辞常识;

(4)文学常识;

(5)背诵。

文言文部分重点抓实词、虚词、句式的复习,主要是通过强化文言翻译来落实。

教师的讲解要精,要透,指导性要强;不可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复习,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巩固;各个单元要辅以练习,或者分现代文和文言文两部分来进行练习,再加一个综合练习。          

教师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书本,以书本作为基点,运用发散思维的形式,通过联想,将所学知识既拓宽又整合,切实夯实基础。

第一单元(《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和《汉魏晋诗歌》

    

一、文学常识: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创作年代看,时间跨度很大,从西周初年一直到魏晋时期。《诗经》和《楚辞》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大都是贵族作品;“颂”,都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诗经》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重章复唱也是《诗经》民歌常用的创作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是《诗经》以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建立了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新的诗歌体裁。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楚辞》由西汉刘向编定。文学史上“风骚”并举,《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

    《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也多用偶句,参差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句中虚字也用得十分灵活,句中常用楚地的方言词语,如“歙”、“兮”。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汉乐府叙事性强,语言形式多样,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它不仅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又继承和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它可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另外,汉、三国、两晋,前后经历了六百多年,这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可以说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古代诗歌的第三次高潮。这时候的诗歌,比起先秦时期有许多变化发展,对唐代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时的五言诗,艺术表现比四言诗有了很大的提高,语言节奏比较齐整,一句一般三个节拍。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便是五言诗的成熟作品,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陶渊明,晋宋时期文学家。他是南北朝的最杰出的诗人。

    比兴手法。我国古代诗歌常常沿用《诗经》中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叙事、状物、言情。赋,是铺陈直言其事。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的铺陈,说明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兰芝离开焦家时的铺陈,从足至头一连串的夸张铺陈,表现了兰芝的沉着、冷静,突出“精妙世无双”。比,是打比方。《氓》一诗中,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离骚》中用“鸷鸟之不群”来比喻君子不能跟小人同流合污,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得生动形象。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托物起兴是民歌的习惯用法。如《氓》中先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以引出“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的告诫。《孔雀东南飞》中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诗来引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生字的读音,用法特殊的词语(见教材)

    裔(yì),孟陬(zōu),揆(kuí),扈(hù),芷(zhǐ),搴(qiān),阰(pí),骐骥(qíjì),申椒(jiāo),蕙茝(chǎi),謇謇(jiǎn)

    将(qiāng ):“将子无怒”与李白“将进酒”相同。

    言: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静言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王于兴师(动词词头的助词)。

    有:彤管有炜(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羌:羌中道而改路(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二)通假字

   1、于嗟鸠兮。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与子同泽。 5、爱而不见。 6、说怿女美。 7、自牧归荑。 8、来吾道夫先路也 9、指九天以为正兮 10、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三)古今异义,如《孔雀东南飞》一文:

    1、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②今义:离开床

    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①古义:多多劝告。②今义:谢谢。

    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①古义:交错相通。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①古义:可爱。②今义:让人同情。

    5、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①古义:自作主张。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此外,《离骚》中“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今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四)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五)一词多义

    《孔雀东南飞》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大致可分三类: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⑤仰头相向鸣;③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六)文言句式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三、翻译(着重讲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等。《孔雀东南飞》诗中互文的句子,例如: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早晚之间做成了绣夹裙、单罗衫。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

    

四、名句背诵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五、复习要注意的几点:

    1、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 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孔雀东南飞》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如: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 “勤心养公姥”(偏在“姥”)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 “我有亲父母”(偏在“母”)

    “逼迫有弟兄”(偏在“兄”) “其日牛马嘶”(偏在“马”)

    “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2、成语

    二三其德;夙兴夜寐;白头偕老;总角之宴;信誓旦旦;周公吐哺。

    3、古代年龄称谓:

   ①少年时代把头发梳成髻;②女子十三岁:豆蔻;③女子十五岁:及笄;④男子二十岁:弱冠;⑤三十岁:而立;⑥四十岁:不惑;⑦五十岁:知天命;⑧六十岁:耳顺;⑨七十岁:古稀;⑩八九十岁:耄耋;⑾一百岁:期颐。

    4、《孔雀东南飞》中的“初七及下九”“六合”“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初阳岁”等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

    1、依据注释,结合所发讲义,对文言知识做进一步的归纳整理。

    2、完成单元练习综合卷(讲义)

第二单元(唐宋诗词)共四篇课文

    

(1)《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安能……不得开心颜!”是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是本诗的突出特点。

    (2)《琵琶行》这首诗记叙了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巧遇琵琶女的故事,描述琵琶女的精湛技艺和身世由来,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贬谪之悲。诗中音乐描写的独特成就,使这首诗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最细腻最精彩的篇章。

    (3)《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这首诗于诗情画意里寄托了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登高》诗中写登高所见的深秋景色,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蜀相》是杜甫成都游武侯祠所写,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也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基调感伤、叹惋。《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锦瑟》是诗人自述感伤之作。《书愤》追求诗人早年的抱负,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是诗人一生情感经历的艺术概括、悲愤而不失豪壮。

    (4)《词七首》:《虞美人》抒写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雨霖铃》是一首写别离之情的词。融情人景,虚实相济,过渡巧妙是本词写作上的特色。《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下阕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复习时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意境,体会作品的意境。《鹊桥仙》复习这首词应以品味语言人手,把握词的意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这首词应参照注解,了解典故本意及与本词的联系,找出它们的结合点,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扬州慢》这首词化用前人诗句,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全词词句之雅,音调谐婉,书香满篇。

    

一、文学常识: 

    “吟” 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文人诗题目中有“歌”“谣”“行”“引”“吟”字样的诗,一般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对联也有这个特征。)高考曾在这一方面出过题,有的是选词填空题,有的是排序题(打乱句序要求重新排序),完成这些题都必须充分掌握律诗的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杜甫、刘禹锡、李商隐、陆游、李煜、柳永、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柳宗元、元稹、李贺、杜牧、王安石等,见《语文知识手册》。

    

二、文言知识积累(学生看讲义,教师强调以下内容)

(一)生字的读音,用法特殊的词语(见教材);

(二)通假字

(三)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第二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写,因而写。今义:表原因的介词或连词)

    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现。今义:超出一般,冲出)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理一理。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原来的,先前的。今义:向前方。)

去来:古,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如“去来江口守空船”;今,去了又来。

便纵有千种风情。(“风情”古今都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但古不含贬义,今含贬义。)

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杰出,英俊有才华。今常用义为: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今常用义为: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因自度比曲。(度:作,创制。今常用义为:计算长短。)

解鞍少驻初程。(少:稍微。今常指数量小。)

自胡马窥江去后。(江:长江。今常用作一般河流的通称。去:从某地离开。今常指前往某地。)

(四)词类活用:

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趋向:向东南。)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动词作状语,表示“度”的速度非常快:象飞一样。)

云青青僖欲雨(名词“雨”用在副词“欲”后,活用为动词“下雨”。)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带宾语“瑟”活用为动词:弹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

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作动词,名传。

艰难苦恨繁双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

隔叶黄鹂空好音:形容词作动词,空有。

出师未捷身先死:名词作动词,取得胜利。

中原北望气如山:名词作状语,向北。

千载谁堪伯仲间:名词作动词,不相上下。

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东风”用如动词:刮起了东风)

执手相看泪眼(名词“泪”用如动词:饱含眼泪)

多情自古伤离别(“伤”,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寒蝉凄切(形容词“凄切“,处在谓语位置,用如动词:凄凉急促地鸣叫。)

大江东去,浪淘尽(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东。)

樯橹灰飞烟灭(名词“灰”、“烟”分别作动词:“飞”、“灭”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赢得仓皇北顾(方位名词“北”,作动词“顾”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

尚能饭否(名词“饭”受助动词“能”和副词“尚”修饰,用作动词:吃饭。注释中“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廉颇虽老,尚善饭”,前一个名词“饭”带宾语“斗米”用作动词:吃饭;后一个名词“饭”受副词“尚”修饰,用作动词:吃饭。名词“肉”带补语“十斤”,用作动词:吃肉。)

(五)一词多义:

言: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三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命: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数: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表示代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下文“同是天涯沦落人”中“是”同此)

因为长句(写,作,动词)

为: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读       )

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轻: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离别。(轻视,动词)

处:留恋处,兰舟催发(处于:处在……时,介词)

今宵酒醒何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竹西佳处(处所、地方,名词)

为: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凝固形式“以为”:认为,动词)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给、替,介词)。

去:此去今年/大江东去。(前往,到……去,动词)/自胡马窥江去后。(离去,离开,动词)

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山如画/千古江山(泛指一般河流,名词)

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专指长江,名词)

自:寒水自碧/因自度此曲(自己,代词。)

花自飘零水自流(自然,副词)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胡马窥江去后。(从,自从,介词。)

都:淮左名都(都市,大城市,名词)/都门帐饮(国都,京城,名词)/都在空城(全,副词)

过:予过维扬(经过,动词)/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过去,时间名词)

(六)文言句式:

    

三、翻译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译句:主人客人一起下马,又一起上了船,举杯欲饮但无演奏的音乐(助兴)。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译句:东船西船静悄悄的,听不到人们说话的声音,只见这秋天的江心洒满一片洁白的月光。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句:同是天底下沦落受苦的人,相遇了(就有共同的语言)又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4)“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译句:难道此地没有山歌和村笛?(有的)只是这些山歌村笛杂乱粗俗实在不中听。

    

四、名句背诵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三句。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五、复习要点:

    (一)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

    2、抓住意象,反复揣摩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4、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折柳送别。

    5、从分析景、情入手。

    (二)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术语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

    3、表现手法: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照应、动静、正侧面。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

    2、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对于用典、引用,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甚至科学知识。

    3、注意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题眼、诗眼、体会寻常词语的蕴涵。

    (四)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诗经》、“楚辞”

    2、西汉魏晋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建安文学,五言诗。

    3、南北朝时期:《木兰辞》

    4、唐宋时期:李杜、白居易、陆游;柳永、苏轼

    5、元明清时期:元曲(关汉卿),清代(龚自珍)

    

六、布置作业:

    1、依据注释,结合所发讲义,对文言知识做进一步的归纳整理。

    2、完成单元练习综合卷(讲义)

第三单元

中国现当代散文。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从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三十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至今天的散文创作。

    《记念刘和珍君》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三种表达方式完美的结合,是本文最大特色。另外,本文语言的哲理与诗情的统一,反复手法的运用,也是学习的重点。

    《故都的秋》郁达夫笔下的故都北平的秋天有一丝悲凉的色彩。“清、静、悲凉”是故都之秋的特色。

    余秋雨的《道士塔》,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想象虚构描写了王道士收拾洞窟、发现藏经洞并出卖了敦煌宝库的故事情节,细致地表达了他对中华文化失落与断裂的忧患意识,使散文充满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泪珠与珍珠》围绕着奥尔柯玛的一句名言“眼因流多眼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组织全文,把十几个小故事连缀成文。

    

一、积累字词(注意字音和词语的解释)

    长歌当哭(dàng)桀骜(ào) 赁屋(lìn) 蝶血(dié) 立仆(pū) 椽子(chuán)

    惩创(chuàng) 浸渍(zì) 殒身不恤(yǔn) 潭柘寺(zhè) 歆羡(xīn) 牡蛎(lì)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潜意识:即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滋润:①含水分多,不干燥;②增添水分,使不干燥;③舒服。//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二、理解课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是“正眼看”的意思。“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以改变黑暗现实、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明确:“沉默啊!沉默啊!”为反复的修辞方法,这是对反动派的高压政策造成的黑暗沉默现状表示的极大的愤慨,也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不在---就在”这两句,从句式上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只是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前途,但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与激励。

    3、从《故都的秋》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始就读者感情上涂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呢?是不是违反了生活逻辑?

    明确:不。文章一开头说故都北平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之秋的特色,也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东西。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环境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

    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有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故都之秋》这段景物描写的特色。

    明确:这是作者精彩又饱含深情的一段景物描写。写了视觉形象和触觉形象。花铺满地,是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写触觉,更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写出了作者徘徊在寂静无人的环境下与自然交融的欣喜而又寂寞的心境。

    5、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道士塔》

    明确: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是反讽,这些外国专家变卖家产,有的不怕被打、被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中国官员相比确可称得上是“实干”了。这就从侧面控诉了中国官员对中国文化的不重视。作者作为一名学者,因此,说“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换一句话说,作者敬佩的是外国学者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但“外国学者”的手段是卑鄙的,他们采取哄骗的手法对中国文化大肆掠夺,这与明抢毫无区别。因此说“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6、偌大的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很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道士塔》

    明确:这两句话是对当年统治阶级的声讨。他们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对祖先馈赠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看不住,守不牢,反而大量糟蹋,以致列强有隙可乘掠夺我国宝。这是酿成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本段话反映了作者内心难以言状的痛苦,在痛苦中又蕴涵这无比强烈的愤懑。

    7、《泪珠与珍珠》的作者从“观音流泪”的绘画作品中所感受到的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一尊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因慈悲而一直流着眼泪。这眼泪并非为一己而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般的宝贵,这是作者感悟到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第四单元

说理散文也称哲理散文,议论散文,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积累字词(注意字音和词语的解释)

    编纂(zuǎn) 万胜胪欢(lú) 中圣(zhòng) 勒令(lè) 时日曷丧(hé) 不肖(xiào) 恬退(tián) 馨竹难书(qìng) 佼佼(jiǎo) 睿智(ruì) 愤世嫉俗(jí) 熠熠(yì) 瑕疵(cī) 怏怏不乐(yāng)

    发祥:最初发生。//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心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指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时日曷丧:这里指残暴统治者为什么还不灭亡。//万胜胪欢:万胜欢呼。//一治一乱:一种是“治世”,一种是“乱世”,指二者交替循环。//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游刃有余:厨师的刀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没有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愤世嫉俗: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众目仰望:大家都很尊敬、敬仰。//至善至美:好到极点,美到极点。

    

二、词语辨析

  1、品位、品味:品位,名词,指作品或产品的档次;品味,动词,品尝。

  2、嗜好、癖好:词性和意义基本相同,都指对某一事物有特殊的兴趣,但它们的程度不同,癖好,重一些

  3、兑现、兑换、对换:兑现,比喻说到做到,实现诺言;兑换,就是折换;对换,指对位互换。

  4、审查、审察:审查,指检查核对;审察,指仔细观察。

  5、驱除、祛除:除去的对象不同。驱除,指赶走,除掉,用于对入侵的人等;祛除,指除去疾病、疑虑恐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魔。

  6、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指干脆爽快;开门见山,比喻直截明快地谈及或写及话题。

  7、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偏重在“繁荣”;蒸蒸日上,指能上升或提高的事物的上升或提高,重在表明事物的发展。

  8、发掘、挖掘:发掘,强调努力去发现那些隐藏、未被发现的事物,有发现并挖掘深藏物的意思;挖掘,强调把深藏之物找出来,使它显现。

  9、名列前茅、首屈一指:名列前茅,强调名次列在前头;首屈一指,强调质量最好。

  10、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泰然自若,形容镇定、从容、不慌张的神情;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舒适、不紧张的神情。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将课本知识作进一步的梳理。

    2、完成第三、四单元练习综合卷(讲义)

第五、六单元

     

一、温故知新,基本知识系统化(学生看讲义,教师强调)

    通假字

    1、《六国论》:(1)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2)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2、《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3、《石钟山记》:(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2)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1)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2)石……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1、《六国论》:(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2)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3)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4)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游褒禅山记》:(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3)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3、《伶官传序》:岂非人事哉(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4、《石钟山记》:(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3)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

    5、《项脊轩志》:(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2)墙往往而是(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6、《五人墓碑记》:(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恨;今:极端伤心。)(4)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7、《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古: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

    1、《六国论》

   族:(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3)谪戌之众,司》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没有)

    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获得)//②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③诚不得已(能够,可以)//④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读dei,必须,应当)

    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形势)//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力量)//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形状)

    2、《游褒禅山记》

    道:①有碑扑道(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吵矣 (大概)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④文过饰非 (掩饰)

    3、《伶官传序》

    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归依)//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④若水之归下也 (归聚,汇聚)//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返回)

    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容易)//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③以乱易整,不武(替代)//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容易)

    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上报,报告)//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祷告)

    4、《石钟山记》

    鼓:①微风鼓浪 (振动)//②噌吨如钟鼓不绝 (一种打击乐器)//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击鼓)

    殆: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②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 (大概)//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怠”,懈怠)//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几乎,近于)

    发:①而大声发于水上 (发出,发生)//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射,射出)//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出发)//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启用,被任用)//⑤发闯左遗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征调)//⑥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⑦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⑧而又有剪发杜门,佯挂不知所之者 (头发)//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⑩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送)

    5、《项脊轩志》

    顾: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勒草庐之中(拜访)//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稍: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公家给的粮食)//②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逐渐,渐渐)//③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稍微,略微)

    置: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安放)//②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③沛公则置车骑 (放弃,丢下)

    去: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②比去,以手阖门 (离开)//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除掉,去掉)

    归:①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回来)//③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归附)

    6、《五人墓碑记》

    盛: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期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把东西放在器物中)

    卒:①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士兵)//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死)//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终于)//④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仓猝)

    徒: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②故予概念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私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自己)//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了民(偏爱)//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私下,偷偷地)

    7、《登泰山记》

    阴:①其阴,济水东流 (山的北面)//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阴天)//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暗中,暗地里)

    始: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开始)//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③余始循以入(开始)//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才)

    望:①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远看)//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③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声望,名望)//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坐: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坐在)//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③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因为)

    视: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看)//②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比较)//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看待)

    8、《病梅馆记》

    使:①又不可以使朋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这被逮所由使(主使)//③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④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病: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重病)//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有病)//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⑤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

    解:①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②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③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④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本:①予本非文人画士 (本来,原本)//②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根本)//③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考察,推究)

    穷: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使穷尽,用尽)//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完结,终了)//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

    常见虚词用法

    者: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的人,代词)//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呢,也可不译,助词)//③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④亚父者,范增也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⑤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用在数词后,有“个”“种”的意思,代词)

    夫: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词,放在句尾,表感叹)//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指示代词)

    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人)//②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 (有时,偶或)//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的……有的……)//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许,也许)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副词,表示判断)//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但是)

    与:①与尔三矢 (给)//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 (通“欤”)//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为,给,替)//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给)//⑤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和)//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亲近)

    其:①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示祈使,可译为“还是”)//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岂”)//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示估计,可译为“大概”)//④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 (代词,其中的)//⑤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前者可译为“它的”,后者可译为“那些”)//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我,自己)

    莫: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傍晚)//②土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人,没有谁)

    何: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什么)//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③水何澹澹 (多么)//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为什么)//⑤豫州今欲何至 (哪里)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以地事秦 (侍奉)//义不赂秦 (坚守大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 (命名)//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微风鼓浪 (激起)//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乳二世 (喂养)//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其疾病而死 (患病)//为之声义 (伸张)//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装)//明烛天南 (照耀)//以绳天下之梅 (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有泉侧出 (从旁边)//一夫夜呼 (在夜里)//仓皇东出 (向东边)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坐船)//事不目见耳闻 (亲眼;亲耳)//雨泽下注 (向下)//使不上漏 (从上)//东犬西吠 (对着西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使唤仆人一样)//汶水西流 (向西)//山巅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而其见愈奇 (见到的景象)//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谬其传 (流传的文字)//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治罪的事情)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问其深 (深度)//⑩常在于险远 (险远的地方)//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表率)//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亦以明死生之大 (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大贡献)//梅以曲为美 (弯曲的)//直则无姿 (笔直的)//以欹为美 (倾斜的)//以疏为美 (稀疏的)//密则无态 (稠密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持完整)//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情享受)//老于户牖之下 (老死)//亦以明死生之大 (说明)

    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击退)// ②忧劳可以兴国 (使……兴盛)//③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鸣) //必复之全之 (使……恢复原状;使……痊愈)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十伶人困之 (使……处于困境)//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奇形异状)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变成病态)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以……为哀,惋惜)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戒)

    文言句式

    l.判断句: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梁,吾仇也。//此三者,吾遗恨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2.被动句:洎牧以谗诛。//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智勇多困于所溺。//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其)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众)扶而仆之。//于是(吴之民)乘其厉声以呵……//(余)回视日观以西峰……

    (2)省略谓语动词:①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②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省略宾语: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②举(之)以予人。

    (4)省略介词:①磔磔(于)云霄间。//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③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④与子颍坐(于)日观亭。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2)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3)介词短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二、翻译文句:

    《六国论》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译: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游褒禅山记》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译:现在所说的“华(huā)”念作“华(huā)实”的“华(huā)”,大概读音错误吧。)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7、其孰能讥之乎?(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8、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石钟山记》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没有,可以吗?)

    4、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译: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大概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伶官传序》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推究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种道理了。)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庄宗后来用兵,就派一个一般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它向前奔跑,等到胜利归来,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4、满招损,谦得益。(译: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国家灭亡。)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祸患常从微小的事积累起来,而才智勇气多被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

    《项脊轩志》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做表率的人,替他(周顺昌)诉冤,伸张正义。)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译:当官而能做到不改变志向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人呢?)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译:他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那五个人的死,轻重到底怎样呢?)

   4、亦以明死生之大(译:也就是为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病梅馆记》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译:有人说:“梅以(枝干)曲折算作美,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美态。”固然如此。)

   2、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译:(对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即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来约束天下的梅。)

   3、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译:又不可以使天下的人砍掉挺直的(枝条),删掉稠密的(枝条),除掉端正的(枝条),来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第三册复习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法复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文体知识复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三》(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古诗词复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初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文复习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灯(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