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3:20:5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试题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友来稿)

郑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焦建群

高考试题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友来稿)

高考语文试题必须反映语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显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反过来,高考的指挥棒,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改变语文学科的某些传统做法,使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

从注重单纯的语文基础知识向注重语文的综合能力转变。

和2005年的试题一样,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同样是21道题,把2004年的试题削减了4道。这四道题都是基础知识。从表面上看,试卷变短了,知识的覆盖面小了;实际上,试题从考察单纯的专业知识转向了综合知识水平,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要求提高了。这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向正确熟练的使用知识转变,把知识作为一种经常使用的能力,而不是滞留在记忆中。如字形部分的复习就要由突击性的记忆转向在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减少错别字。语音部分也应由生记语音,向在阅读中正确读出常用字的读音转变。在综合使用中掌握、体现扎实的基础出知识。

从注重单纯的课内知识向培养提高人文素养转变。

这两年的高考试题,紧密联系生活,把语文课堂从书斋引向社会。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察学生的人文素质。2006年的语言知识应用题不断翻新,紧密联系日常生活,既考察了语文基本功,又体现了人文性和社会性。如,全国卷的看图写文题,卷一介绍二胡,卷二介绍方位。北京市创造性地出了点评题和建议题。其他各省有写运动会解说词的,写名著介绍的,写人物评语、人物赞词的。这些题形式新颖,不但考察了学生的文字基本功和文体知识,而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要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非常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是事事关心。把学生引入社会,把课文、文体知识学习和相关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学以致用。重视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口语、写作训练。

从单纯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向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转变的能力转变。

以前的高考作文,大都以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传统为主要主要考察对象。2006年作文试题,尽管仍以话题为主,但是兼有命题作文,想象作文,材料作文和看图作文,这些题目基本可以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到事物的长处和不足,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全国卷乌鸦学艺的故事,父亲和儿子分别代表了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在课文分析、作文材料分析和联系社会现实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引导、锻炼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在综合性训练中,举行一些辩论,让思辨习惯深入学生的内心。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让学生经常用学科知识来思考日常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显的更为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高考语文试题题型会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会更加灵活多变。但是,注重人文素养,注重理性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原则不会改变。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潮流,关注社会,向以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大语文转变,真正让语文教学活起

来。

作者邮箱: jiaojianqun2004@.com.cn

【高考试题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几处硬伤(网友来稿)04-14

大陆与台湾高考语文试题之比较(网友来稿)04-14

质疑两道2003高考语文试题(网友来稿)04-14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评析(网友来稿)04-14

对2002年高考语文部分主观试题的评价(网友来稿)04-14

高考语文备考的冷与热(网友来稿)04-14

2004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分析(待定稿)(网友来稿)04-14

语文教学与语文素养(网友来稿)04-14

2004年广东高考试题印象(网友来稿)04-14

语文教学杂感(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