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双主建构模式

时间:2022-04-14 14:04: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双主建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双主建构模式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长期以来,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占绝对地位,学生被当作灌输的对象、知识的容器,其任务是接受和服从,在被动、单调、呆板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教育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努力创建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育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支架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等自主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这种模式过分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活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针对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我们认为,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师合理的启发、诱导、组织、示范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双主建构"模式。

我校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多年来,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科研兴校"为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除配备了各类常规电教设备(如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还建设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控制中心、教师软件制作室等。技术功能先进的校园网,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为实施"双主建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课题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双主建构"教育模式是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为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⑴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我们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的主体。"⑵学习活动是一个认知结构的不断变革或重组的过程,即"顺应"与"同化"的过程。并且学生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⑶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并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行为。"这些主体(学生)和教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同时也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包括"发现学习"或"合作学习"等,教师都应在其中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⑴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感到相应的学习活动是有意义而有趣的,同时也是他们能胜任的。⑵教师应当很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小组学习"、"个人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形式之间作出适当选择并很好地加以组织。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⑴强调创设可供学习者参与的情境;⑵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⑶强调组织学生进行协商、合作学习活动;⑷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⑸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⑹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反馈。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不应仅仅只解决课堂的问题。必须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的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场所,才能培养适应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为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双主建构"模式提供了理想的物质条件。多媒体技术能创设情景、指导观察、引起思考;交互界面技术能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运用超文本技术组织信息,能帮助学生形成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局域网络技术为合作学习,包括讨论、协作等提供了环境,同时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在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学科教学等方面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主动建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创新人才。这是我们实施"双主建构"模式研究的目标。

实验的具体内容如下:

在学校管理方面,建立以校长为主导,全体教师为主体,各职能门分工协作的整合性结构,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加强师德教育,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教师职后教育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

在德育工作方面,发挥校园网、有线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育人功能,形成以党、政、工、团、队为核心力量的德育工作主导队伍,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在学科教学方面,利用校园网的丰富资源、友好的界面、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全方位地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创建"双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体育方面,建设富有童趣的快乐体育园地,积极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改革,推广普及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让学生在游戏与欢乐中主动锻炼,学会健身。

在艺术教育方面,建立以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宗旨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多渠道开展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

根据实验的目标和内容,我们设计出如下的框图,以说明"双主建构"模式的有关特征。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的认知(并非仅限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且这个过程呈"螺旋上升"的势态。在上述框图中,我们针对认知过程的一个周期,从主体(学生)、主导(教师)、媒体三个线索反映"双主建构"教育模式的操作思路。

处于中心的主体环反映了学生认知行为,最外缘的主导环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层的媒体环反映了媒体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的工具性,即媒体既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参与学习"、"主动探索"、"协商会话"、"意义建构"、"交流评价"、"改进精致"等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内容"、"启发思考"、"组织调控"、"促进帮助"、"参与评议"、"解答质疑"等行为,则明确了教师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教师的"帮助者"、"启发者"、"解疑者"的角色特征。

四、实验的步骤与措施

本实验预期三年时间完成,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99年3月-1999年9月)起步阶段:

⑴成立校级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聘请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修改、完善实验研究方案;向上级科研单位和教研部门申报立项。

⑵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实验研究气氛。分解总课题和子课题,组织科组和教师成立子课题组,建立总课题、子课题和教师个人自定课题三个层次的课题研究系统。

⑶培训课题研究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现代教育设备应用技能培训。

⑷各子课题组和有关实验教师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撰写课题计划。

第二阶段(1999年9月-2001年7月)课题研究阶段:

⑴各子课题组根据实验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校级总课题组定期进行检查。

⑵定期开展各子课题实验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整理收集有关数据资料。

⑶加强信息交流,与兄弟学校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吸取先进经验,改进实验工作。

(4)加强各科教学软件开发工作,做好系列软件和临时课件两个系统的开发管理工作。

(5)初定于2001年2月进行各子课题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01年8月-2002年3月)总结阶段:

⑴各子课题组负责人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报告,论文。

⑵组织有关评审人员,进行实验成果鉴定。

⑶完善各类实验成果,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

五、实验成果的形式:

本项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有:论文、课例、数据资料、自行开发的各科各类教学软件等。

六、实验的组织机构:

本项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组成员:

组长:吴佩芳

副组长:刘智昂 徐铭侃 郑亚文

组员:各学科组长、各科中心课题负责人。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双主建构模式】相关文章:

用思维导图建构散文阅读模式04-14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心得03-22

建构主义与教学模式(教师中心稿)04-14

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11-23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12-27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11-29

浅谈OBE教育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03-04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11-10

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高三教学整合04-14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总结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