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时间:2022-03-03 19:07:1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概括出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两个观点。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3.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一.导入:

  19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森林里,一个大学生正围着一颗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面蠕动,便急忙拨开树皮,只见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大学生立即抓住这两只虫子,兴奋地观看起来。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他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特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他只顾看着手里的甲虫,早把嘴里的甲虫给忘记了。

  嘴里的甲虫终于憋不住了,它放出了一股辛辣的毒液,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嘴里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中,然后洋洋得意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

  这个大学生就是日后的“进化论之父”--达尔文。

  请看达尔文的像片。

  ……

  这只幸运的甲虫后来也被命名为“达尔文虫”。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达尔文以及他的“进化论”。

  二.走近作者达尔文。

  除了老师刚才讲的,还有谁知道达尔文的有关情况?

  ……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

  教师补充:

  达尔文本来是个神学论者,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神创造的,物种时不变的。1835年,他以博物学家身份随海军考察船“贝格尔号”作了5年的环球旅行。在途中他亲眼见到的大量事实与他原有的观点大相径庭,使他彻底跳出了神创论的旧范畴,把进化论置于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达尔文为人坚忍不拔,虚心好学73岁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他对生态学、行为学、心理学等都有很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物种起源》绪论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读一读,拼一拼,说说他们的意思。

  琐屑 审慎 趋向 札记 传布

  琐屑(xiè):琐碎

  审慎(shèn):周密而谨慎

  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札(zhá)记:读书时摘录的要点和心得

  传布:传播

  2.绪论,又叫“导言”,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写作经过、出版缘由、文章内容介绍、作者的基本观点、作者情况等的文体。 一般由作者自己写作。

  读完课文,请问:达尔文在这篇绪论中,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呢?

  ……

  主要写了著作的写作经过、出版缘由、文章内容介绍、作者的基本观点等

  3.按照刚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么分?

  ……

  第一段(1-4):交代所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

  第二段(5-9):说明书的内容、阐述作者对物种起源的观点。

  四.筛选信息

  阅读说明文,主要是能了解、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有关观点,要能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找到相关段落或句子,并进行适当的概括和拓展。

  下面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寻找或归纳。

  1.阅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句子来阐明。

  2. 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

  3. 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段中心句。

  4. 阅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作这段文字的意图是什么?

  ……

  明确:

  1.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主要句子:

  经过5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2.(1)我的工作即将结束,加上健康很坏,所以要早日出版。

  (2)华莱士先生写了关于进化论的论文,促使达尔文要尽早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主要句子:

  ……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

  3.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整的。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4.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自然科学家尤其是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五.小结。

  我们只学习了1-4段,却深切地感受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他这种精神和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科学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语言的运用上。

  课文后面有个练习题,我们可后去探究一下,进一步认识达尔文的这种科学精神。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继续根据要求筛选信息,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进一步体会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一.复习提问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文章?作者是谁?

  ……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2.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观点的?请找出相关词语。

  ……

  (1)交代所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

  (2)说明书的内容、阐述作者对物种起源的观点。

  二.昨天我们主要运用筛选的方法,通过寻找相关语句,找到了达尔文提前发表的两个原因,并从中感悟到了达尔文对科学的严肃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今天我们再来筛选有关信息。

  1.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

  2.为了解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达尔文在第六自然段中提出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请问是什么方法?达尔文是怎样评价这种方法的?

  3.分别找出第七、自然段的各两句中心句。

  4.阅读第九自然段,归纳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有哪些。

  ……

  明确:

  1.把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归为“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 的唯一原因是不合理的。

  2.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

  为给了解这个难题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和最安全的指导;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3.我把“摘要”的第一段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此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将在第四章里有若干论述。

  以后的五章中将论述在承认此学说时所遇到的最显著和最严重的困难。

  4.(1)物种不是不变的。

  (2)那些属于所谓同属的生物都是另一个并且一般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代。

  (3)“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三.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他这种精神和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科学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语言的运用上。

  看课文练习2,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神表现作用。

  ……

  1.“当时”与现在相比较而言,说明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结论可能会有变化发展。“当时”一词体现了达尔文对科学审慎谦虚的精神。唯一可能,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两个词语同样体现了达尔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2.经常,虽然不完备,这两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刻苦钻研,亲身实践的精神。

  3.至少是可能的,这个结论是作者经过长期研究以后得出的,它强调了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坚信和毫不动摇,表现了达尔文对科学的坚定信念。

  四.小结。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① 马克思: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

  ②恩格斯: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③李卜克内西: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喧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

  ④进化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论据。

  五.作业。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琐屑、审慎、变异、遗传、趋向、札记、付印、断言”等词语。

  2、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能力目标

  1、筛选文章主要观点、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文意,感受科技说明文严密的逻辑性。

  2、揣摩语言,体会科技说明文语言的简明性。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审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正确认识文章的科技内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说明性文字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以讨论为主,但因本文专业性强,学习不太容易,教师酌情给予点拨引导。

  2、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计,利用电视画面、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氛围。

  3、换位阅读法。教师虚拟情境,为纪念达尔文诞生190周年,出版社决定出版《物种起源》中文译本,要求学生根据本文提供的材料为本书写一篇序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课文,逐段概括大意,筛选关键信息,理清行文脉络,整体把握文意;仔细品读课文,学习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一定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物种起源》导言。

  二、解题

  1、提问: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导言?

  明确:“导言”即“绪论”也称“引言”,是学术论著或一篇文章开头的话。一般说明全书的主旨和内容及有关问题等,作出介绍、说明。这篇课文是科学论著的导言,以介绍研究和写作经历,说明发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言必有据,没有妄下结论;然后说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阐述立论的根据,点出主要观点。并扼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和联系。

  2、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多媒体出示图片和文字投影(情境创设),文字书写“纪念达尔文诞生190周年大会”,作为会场背景;投示出达尔文的画像,激发学生进入角色。

  投影文字书写:“190年前,上帝按照特定的目的创造万物”的物种不变论像个幽灵盘旋在欧洲大陆的上空,愚弄着芸芸众生。就在这时候——18XX年,英国一个医生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当时谁也没过分注意的小生命——达尔文。但正是他,在1859年发表了举世震惊的《物种起源》,敲响了“物种不变”的丧钟,确立了被马克思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之一的生物进化论。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他的190周年诞辰,纪念这位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创始人。

  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呢?相信同学们读了他的《物种起源》导言后会明白的。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阅读全文后讨论、互相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两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更正。

  解说:通过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通过讨论交流,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筛选关键语句准确表达。

  四、具体研习课文1~7段,筛选关键语句

  1、出示投影,阅读1~3段,回答问题。

  (1)第1段文中的“那时候”指_____________年,“现在”指_____________年,“这个问题”指____________。

  明确:1831 1859 物种起源问题

  (2)从第一段文字看,达尔文的科学研究经过了_____________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四 出洋考察阶段、撰写札记阶段、充实札记阶段、继续探讨阶段

  (3)作者介绍研究“物种起源”问题及写作《物种起源》一书的经过,目的何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b、告诉读者出洋考察给自己很深的印象,才引发对问题的研究。

  c、让读者了解“导言”的写作要求,必须介绍写作经过。

  d、使读者知道书中的结论不是自己“轻率”得出的,而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

  明确:d;作者从“远航”到“现在”,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的严谨、审慎态度,长期刻苦钻研——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5)提问:第二段有哪两个方面说明《物种起源》要早日发表?

  明确:一从主观方面说:《物种起源》作为进化论的绪论部分的研究工作“将近结束”;进化论的全部研究计划的完成需要更多岁月,由于体弱多病,要早日出版。二是从客观方面说:华莱斯写了关于生物进化的论文,迫使达尔文早日发表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6)第2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2、请同学们速读4~7段,画出关键句。

  提示: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

  从内容上看,中心句是关键句,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这是作者着力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

  根据提示明确:

  第4段的关键句:“……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第4、6、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这是总结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

  五、欣赏、品味1~7段

  提问:这篇文章1~7段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即关键语句,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

  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学生甲:第1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2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生乙:第3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4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做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学生丙:第5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生丁:第7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长期考察 实事求是 谦逊审慎 决不轻率 亲自实践 不避缺陷 毫不动摇

  教师总结:

  从文字的表层意义的阐明深入到文字的深层含义的探究,从了解伟大的科学家的基本观点、理论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可以看到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借鉴、学习的地方。

  六、多媒体播放简介有关达尔文创作《物种起源》的经过的片断,及简介《物种起源》的意义

  了解、明确: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科学基础,对以后生物学上的成就和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也就是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经常发生的细微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进化论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学说给予很高的评价,说《物种起源》是划时代的著作。

  七、课堂小结

  课文1~3段介绍《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并且作了一些札记”,为写成此书作好了准备,再经过两年的研究、充实,才于1844年“写成了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从这里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说明促成本书出版的原因及本书的性质、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的打算。从而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研究和理论著作的实事求是和严肃审慎的态度。

  八、布置作业

  找出本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哪几段。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及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意义及获得的认识的关键语句。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二、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筛选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筛选信息迅速、准确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筛选局部信息。

  教学难点:

  分析长句,对长句中一些词语的作用进行挖掘、归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就象是不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人们总在对生物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做着不懈的探索。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起源,即生物怎样产生的。导言,即绪论,一种文体,一般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

  二、明确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下列工作:

  1.用“跳读法”初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可以有不同理解。

  (一)四方面: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书的性质;书的主要观点。

  (二)两方面:书从写作到出版的一些说明;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三)三方面:写作经过;出版说明,书的基本观点。

  2.解决需要注意的词语:

  趋向:V,朝着某个方向发展;N,事物发展的方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传布:广泛散布。

  3.网页提示本文背景知识:8MU

  三、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下列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提问: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物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此题其实就是课后练习一的变换,训练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2.胶片选择: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 一般的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C.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选C。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前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对于后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条件(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B,对于A,只要抓住作者举两例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提问: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代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4.阅读第五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明确: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

  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5.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家养变异的意义,即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6.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相应问题: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四、 小结:

  本节课涉及到以下几项筛选信息能力:

  1. 对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的筛选把握能力。如本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为重要信息。

  2. 对文中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辨析与把握能力。如第4段中两个“不合理”的异同。

  3. 对所筛选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组合能力。筛选信息时,可以抓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也可联系上文,把握相关信息。

  五、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

  一、 明确本课学习重点,检查作业情况:

  课后二、三、四题。

  二、 关于长句及长句的分析:

  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显得庄重的句子,有时是单句,有时是复句。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文和政论文。

  长句的分析: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

  三、 从文中选出几个长句,分别运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确:一二句并列关系,二句是个单句,主语“关系”。

  2.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明确:一个长单句,主语从开头到条件,是一个句子来充当一个成分。

  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明确: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面,假设关系。

  教师归纳: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表意功能。

  四、 从信息筛选、挖掘的角度对下列长句进行讨论分析: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引导学生筛选出相应的词语: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全面(各种)

  说明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

  2.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提问: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为什么还会有错误出现?

  明确:“力求”二字不可忽视,它对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极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饰到“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所以会有错误出现。

  3.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投影)对本句的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理解的。

  B. 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 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明确:B正确。A中“又难以解释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原句主要是“仅仅以……来解释……,必然也是不合理的。”C与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变成了顿号,使原有的选择关系变为并列关系。D的错误与A同,程度还甚于A,故不对。

  4.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提问:句中“事实”与“证据”两词能否去掉一个?

  明确: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证据”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体现了作者的周密。

  提问;“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一个?

  明确:不能。前者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后者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5.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提问:把本句中的“线索”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效果?

  明确: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句话也鲜明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周密。“一切”、“最”两词表现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 小结:

  本节课,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而应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六、作业:同步训练。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相关文章: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07-29

物种起源读后感09-29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03-30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02-13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反思08-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09-08

农作物种子加工合同02-23

作物种子代加工合同06-09

农作物种子购销合同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