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审美要求设计语文课堂教学(高二)

时间:2022-04-14 15:36: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按审美要求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人教版高二)

              

按审美要求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人教版高二)

                                 闫万学

在众多课程中,语文是与审美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美学和教育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运用学科,也是以美育人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课文要选文质优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这条选取教材的原则,要求课文内容要通过优美的文字形式来展示崇高的思想境界,那么语文教材就与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语文课上,师生共同探讨那些典范的文章,潜心阅读赏析其中的佳构美旨,美育也就自然而然的渗透在其间了。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自身实践活动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按照审美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尽量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讲究美感效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性,使他们思维发散,能创设性地联想和想象,并使他们能利用所学知识去创造出新的图象、生活内容和人物形象来,进而深入到美的境界中去徜徉、遨游。

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性,使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对这两首极富诗情画意的写景诗的教学过程实施中,怎么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和欣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意境及意蕴呢?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去为学生赏析,而是让学生自备白纸和颜料,当堂对这首诗作画。要求是逐词逐句细心咀嚼,慢慢品尝想象,根据自己对诗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审美能力,从最美的设计角度去创作,然后自己动手把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画出来。当时同学们显得情绪高涨异常兴奋。有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动笔画了起来;有的默默诵读,仔细鉴赏;有的窃窃私语几人讨论;有的紧锁眉头一语不发,发挥想象。快下课时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这个作业。出乎意料的是有几幅作品创意太美妙了。“翠竹”“桃花”“江水”“河豚”;“明月”“松间”“清泉”“浣女”“渔舟”等这些描写景物的意象通过学生的画笔展现在读者面前。图画轮廓清晰、色彩鲜明、近景远景彼此搭配得协调和谐、整齐统一。富有审美情趣的“春江晚景图”和“山居秋瞑图”被创作出来了。欣慰的是教学过程充满了明快的节奏感和愉悦感,诗意不讲自明。

课后反馈的信息,这堂课学生不仅仅背会了这两首诗,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诗中有画”的深层意蕴,并对“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体现的“不身处水中,怎知水冷暖”所包含的对人生、对社会生活规律的思考,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都获得了美的启迪和享受。

可见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学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从美育的角度去赏析课文,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对美的地方如痴如迷、如沐春风;丑的地方满腔义愤、如对仇敌;乐的地方忍俊不禁;悲的地方则又会潸然泪下。教师如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化为学生的“我情我景”,使学生不仅“知之”,而且“好之乐之”,那么整个语文课的教学就会生动活泼,情趣横生,富有感染力,使一般的知识传授达到了一种审美的境界。

电子邮箱:jemimawang@163.com

 

【按审美要求设计语文课堂教学(高二)】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研究05-07

大力贯彻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4-14

语文课板书设计的几点要求(网友来稿)04-14

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05-07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教案设计12-22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网友来稿)04-14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语文知识竞赛》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师说》教案设计12-16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网友来稿)04-14